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刘亮程的生态主义文学观解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刘亮程的生态主义文学观解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一个人的村庄》是西部作家刘亮程的代表作。本文以生态主义文学理论为视角,选取西部作家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进行文本分析,一方面展示作者的生态主义文学思想,另一方面也进一步阐释作者对艺术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凝重反思。

关键词:生态主义;生态文学;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

引言

作为西部文学的代表作家,刘亮程是生态主义文学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他的代表作《一个人的村庄》,通过描写他的故乡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村庄黄沙梁,揭示作者内心崇拜自然、热爱自然、敬畏自然的生态主义文学观。刘亮程的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字里行间散发着迷人的生态气息和乡村气息,而正是这股生态气息和乡土气息唤醒了当下人们对于故土的思念,对于清苦、平静、安逸、幸福生活的怀念。

一、《一个人的村庄》简要的文本解读

散文集围绕着作者的家乡黄沙梁展开描写。在开篇以一篇“遥远的黄沙梁”为自序,讲述了在遥远的黄沙梁里沉睡了一百年甚至更久时间的农人、粮食、牲畜、房屋……他们在遥远的黄沙梁沉睡着、沉睡者,他们将各自的寂寞变成了无边永远的寂静了。[1]在写作技巧上,作者巧妙的运用朴实的、接地气的语言,将读者的思绪带进了一个地域上辽远的、时间上久远的小村庄。在这个古老的、历史悠久的、被作者爱戴的小村庄里,作者以散文的形式讲述了他在小村庄里的所见所闻,描绘了他在小村庄这片世外桃源里的所思所悟。这是一个神奇的小村庄,它带有作者的浓浓的故乡情,它带有作家深深的写作请,他带有一个而立之年的村庄人的沉甸甸的责任情。

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由人畜共处的村庄、家园荒芜和扛着铁锨进城三部分组成。从各自独立又有所联系的三部分的名称不难看出:庄稼人起初生活在美丽的、原生态的、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小村庄;后来随着诱惑的增多,人心的浮躁,家园慢慢地在不务正业的庄稼人手里荒芜了;再后来,这群不务正业的庄稼人为了生存、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为了去看看小村庄外面的世界,他们扛着铁锨进城了,他们开始了自己在城市中的流浪生活。后来的后来,扛着铁锨进城的人们发现他们在这片繁华的、现代的柏油土地上,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找不到自己活着的意义,感受不到繁华带来的喜悦,以及现代带来的。于是他们迷茫了,他们不知所措了。他们开始想念自己的小村庄,开始怀念自己的家乡,开始向往曾经那洁净的心灵和简单的小幸福。因此,我们可以在刘亮程散文的语言中,体悟到作者深深地生态主义价值观和作者内心对于自然界万物的那种柔情。[2]

刘亮程的内心是敏感的,也是极具脆弱的。他敏锐的感受到小村庄里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他细致的倾听到一只昆虫、一只蚊子的生命存在。在遥远的黄沙梁,有一群传统的农民。他们虽然没有太多的文化,他们虽然没有美丽的容颜,但他们却有着亮如黄沙般的善良的内心。这是刘亮程透过散文告诉读者们的秘密。这是刘亮程给予他写作的最初的梦想。这也是生态主义文学观在刘亮程笔下、在刘亮程心中、在刘亮程思想上淋漓尽致的展现。

二、生态主义文学价值观的成因

生态主义价值观是当今社会存在于有低碳生活意识的人群中的一种生活理念的集结。当然生态主义价值观也同样存在于我国西部文学作家身上,并且由于西部特有的地理环境和不便的交通条件,生态主义价值观在西部作家的身上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亮点。

(一)全球背景

在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全球人民的文明程度也在一步一步的提升。全球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人类要想在长时期内在地球上诗意的栖居,就必须要像爱护自己的身体一样爱护地球的生态环境。生态文学是反映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文学。因此我们不能以短浅的目光来看待生态主义价值观,我们要以长远的目光来看待生态主义价值观,这样才可以达到人与自然的长时间的和谐共处,这样才可以给人类心灵插上一双天使的翅膀,以便带着善良、友爱的人们自由翱翔于天地之间。

(二)全国背景

众所周知,我国现阶段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事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技术还有极大地提升空间,许多领域还有待进一步的开发。更应该注意的是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和能源开发等各项事业中,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不得不正视的一个社会事实是:我们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并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资金优势将许多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转移到我们国家,这在环境上给我国带来沉重的负担,在心灵上给我国人民带来深深的伤害。因此,为了可以在世界上占据一席之地,我们应该大力提倡生态主义价值观,将生态主义价值观通过各种途径深深印入日常百姓的心中。并相应的在文学领域给予一定力度的宣传和肯定,以便随着时间的推进,文化界也可以将生态主义文学价值观提升到日程上来。

三、《一个人的村庄》的生态主义文学观的解读

我国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散文的作者们往往会透过散乱无序的篇章结构来传达自己形散神不散的中心主题。

我们认为:爱是人得以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只有我们心中有爱,有着对于万事万物的大爱和博爱,我们才可以快乐地栖居,我们才可以幸福地久居。

(一)回归自然是生态文学永恒的主题和梦想

《一个人的村庄》是作家刘亮程的精神故乡。他在那里可以自由的深呼吸,可以将自己的灵魂放空,可以将自己的所思所悟尽情的宣泄。也许,你会觉得他是一个好吃懒做的懒汉,只是不愿意将自己的力气用于田地的耕种,所以选择在田地里天马行空的遐想,以便给自己的不劳作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不过,我觉得作为一位农民,他可以不把劳作作为一种负担,他可以不以收成的好坏来衡量自己的价值所在。这是值得肯定的。因为,他在一开始就没有带有强烈的功利的心理来对待自然对他的馈赠。因此,在笔者看来刘亮程的生活方式和劳作方式是忠于内心的,是回归自然的,是好多想做而不敢这样的人们的楷模。当然,笔者在此不是要向大家宣扬懒惰,笔者所提倡的是刘亮程的闲适的心境而并非其他。回归自然是生态文学永恒的主题和梦想。[3]在笔者看来刘亮程的作品带领他回归到了自然的状态。同时也带领着翻开他《一个人的村庄》的读者们回归到了人的本真状态――自然。

(二)乌托邦式是生态文学永恒追求的理想

在现实世界里会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这些各种各样的矛盾又会将人们带入各种各样纠结的环境中去。因此,理想对于人们来讲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当然在生态文学中,理想也并不缺乏。但不管外界怎么变化,生态主义都有一个永恒追求的理想――乌托邦式。

其实,在刘亮程的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中,就可以感受到:刘亮程笔下的村庄是永生鲜活的生命的,无论你是生活在村庄里的一件什么东西,你都有自己独特的典型的价值意义。你都与生命的高级形态――人类,有着平等的身价和平等的发展平台。相反,作为万物主宰的人类,在刘亮程的笔下却显得平淡无奇、平平凡凡。

乌托邦其实并没有什么特指的意义,它只是代表着人类的一种美好的愿望。它只是反映了生态文学的一种本真的自然存在的生命状态。爱和希望给予刘亮程寂寞时刻前进的动力,爱和希望也会给予生态文学和生态主义文学生生不息的生命源泉。

结语

综上分析,人可以没有深沉的大爱,可以没有华丽的外衣,也可以没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但却不可以丢掉心中那份最初的水晶般透明的爱。因此人一定要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常常回到最初的地方,去品味自己人生最真的味道。(作者单位:伊犁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参考文献:

[1] 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

[2] 马捷.《到灯塔去》的生态女性主义观解读[J].南京师范大学.

[3] 高彩霞.《生态文学作品导读》[M].中国环境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