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爱”的角度谈语文课堂中的教师的定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爱”的角度谈语文课堂中的教师的定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师是什么?在学生的眼中,教师是多面手。曾在网上看到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如下:老师是警察:因为整天在班里破案;老师是主持人:因为整天为公开课想游戏和花招;老师是演员:因为他们的态度如六月的天气;他们是工头:因为整天逼着我们做作业,背课文;他们是演讲家:因为每天都在课堂上演讲。如今,我们的教师正担当着这些吃力不讨好,或是并不光彩的角色。在现行的教育环境下,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物质化、庸俗化和功利化了的师生关系之中,僵化,或是对立了的师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教育和教学。其中,有两种老师在语文课堂中扮演了在我看来并不光彩的角色。

1以真理的传播者而自居的老师

由于受“学而优则仕”和“人上人”的病态思想毒害,很多人过于迷信教育的作用,把教师的作用过度地夸大了。而我们不少老师,也认为自己已经成为“生命”的设计者,真理的传播者。带着这种思想,他们逐渐地“澎胀”起来。在他们的意识之中,他就是一个可以“雕刻”学生生命,改变学生命运的人。为此,带着这种夸大了的“使命”,他们帮助学生设计人生。学生的“异见”如果不符合他的要求,在他看来,就是学生对自己人生的不负责任,就是对教师权威的挑战。这样的“异见”绝对不可能有生长的土壤。这种容不得“异议”的课堂,必然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不存在”,没有了“主人”的感觉,也没有了创造力。这种“一言堂”的课堂,最终的结果必然是老师苦,学生累,就算你的出发点再怎么高尚,但真实的效果却只能是事倍功半,吃力不讨好。

2以法律的执行者而自居的老师

学生是在错误中成长起来的,没有错误就不可能成长。这句话虽然绝对了一点,但还是挺有道理的。试想一下,我们做老师的哪一个不是在不断的错误中成长的呢?但是,在课堂上,学生犯了一些错误,老师就厉声呵斥。如果学生屡教不改,斥骂、甚至是体罚也不少见。有的老师,见不得学生“出人头地”,接受不了学生的意见与自己的不和。这种以“法官”身份自居的老师,其实是在扼杀着学生思想的自由。我们很难设想,这种以“法官”而自居的老师能教出富有民主精神的学生;我们也很难相信那些见了老师就担心害怕的学生会有创造力;我们更不能相信一个在专制下长大的学生会有一个健全的人格。无论是从教育还是教学的角度而言,教师在课堂中的这种角色只能让学生对老师、对学习“近而远之”。

那么,老师在课堂中应扮演什么角色呢?我认为首先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传教士。

可以这么说:教育的底线就是“爱”。教师应抓住了学生天生相信老师,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照的本能,真正地去爱他们,而且是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在他们的面前展现出你的平等的爱。只有真心地爱,才能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才会了解他们的内心的需要,才会对他们的每个闪光点进行赞美,对他们的不足采取宽容的态度和善意批评。当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爱的时候,老师在他生活中的重要性也随之增加,他们对老师的信任度也大为增加。他们就会对老师的引导甚至是批评采取接纳的态度,会使教育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要在课堂上做一个“民主”型的老师。

一般说来,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兴趣,往往是因为这一学科的老师与他们的关系特别好,他们特别喜欢这一学科的老师。所以,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往往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良好的师生关系中的老师,大多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民主”型的老师。这样的老师富于爱心,性格和蔼、正直善良、学识渊博,容易接近。学生对这样的老师有一种亲近感,进而把对这种老师的喜爱很容易地转移到老师所教的学科之上。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所言不差!

最后,教师要在课堂上做一个“赏识”者。

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学会赏识学生。因为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而那些富有爱心的教师往往特别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发自内心地去赏识他们,使他们从“我不能”的自卑中,渐渐树立起“我能行”的自信。人的潜意识都存在着积极向上的潜质,而赏识教育的目的就是将学生心中消极的学习因素去掉,把他们心中积极的学习热情激发出来。说到底,赏识的目的就是在于让孩子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生命的力量的所在,认识到自己是一个不可替代的人。有了老师的赏识,他们就会把自己定位在我是“好孩子“的位置上,从而把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之中去。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多一些民主,对学生的“异议”或是错误多一些宽容,在课堂中做发现学生长处并做一个“赏识者”,这是我们教师都应该牢记并做到的。这样的老师,他能蹲下身去倾听学生的心声,他能了解学生的心理,他能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能让学生抛去对老师的恐惧,让他们的心灵获得真正的自由。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言:“一旦教师真诚、尊重、理解的态度建立起来,学生就能离开僵化走向灵活,离开依赖走向自主,离开戒备走向自我接受,离开被束缚走向创造性”。

所以,在语文课堂中,从教育的角度而言,我认为,我们的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教育中的真正的作用:即“精神的辐射”。古人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不能刻意地要把学生“雕刻”成什么样的人,我们只能在他们面前展现我们认为最为应该的“活法”,让他们看到还有这样一个生命,这样一种思想,这样一种活法,让学生把这种外在的“教育”通过自己大脑的过滤,内化为生命的能量,转而进行自我的教育。要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可替代的独一无二的生命,他们每一个人,都犹如一颗生命的种子,需要自由地生长,需要爱的阳光,而不是需要我们对他们作强硬的外在的设计,他们不需要我们作为他们灵魂的工程师,对他们的生命作“园丁”似的剪裁。因为,教育的作用是有限的,它无法操纵生命,也无法设计人生。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在课堂中明确自己的位置,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明白最重要的一点:“每一位学生,就是一颗美丽的种子,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给他们提供一个安全、自由、充满人情味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