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靶向制剂的特点及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靶向制剂的特点及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简述了靶向制剂特点及近年来的应用情况,同时简要阐述了这些剂型所存在的问题及前景。

【关键词】靶向;特点;应用;新剂型;靶向制剂

1.靶向制剂

靶向制剂的定义:靶向制剂亦称靶向给药系统。系指借助载体、配体或抗体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胃肠道或全身血液循环而选择性地浓集定位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结构的给药系统。

2.靶向制剂的分类

2.1靶向制剂按药物作用水平分类

将靶向给药制剂分为3个组别:一级靶向,如微粒载体制剂只能将药物输送至特定的器官;二级靶向系指能将药物输送至某器官的特定部位;三级靶向,系指能将药物输送至特定部位的病变细胞内。如若能将药物制成三级靶向,则可使药物在细胞水平上发挥作用,药物可专门攻击病变细胞,对正常细胞没有或几乎没有不良的影响,可使药物的疗效达到最理想的程度。

2.2靶向制剂按载体分类

生物粘附微球靶向制剂:生物粘附微球是指药物与粘附材料分散在载体中或粘附材料包裹药物的微球。由于这类微球在到达粘膜表面时,其中粘膜表面滞留较长的时间,从而真正达到持续释放药物的目的,因而可进一步提高难溶性药物、胃肠道吸收部位狭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3.靶向制剂的特点

3.1定位浓集

在靶器官或作用部位释药,同时全身摄取很少。这样,既可以提高疗效,又可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能到达靶器官、靶细胞、甚至细胞内的结构,并要求有一定浓度的药物停留相当长时间,以便发挥药效。

3.2控制释药

许多药物在体内迅速被代谢或排泄,故作用时间较短。将药物包封成脂体,由于减少了肾排泄和代谢而延长其在血液中的滞留时间,使某些药物在体内恒定地缓慢释放,从而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

控制释放系统是以时辰药物治疗学位指导,时辰药理学原理为设计依据,根据人体生物节律变化特点,利用相关技术和辅料调节制剂的释药行为,按照生理和治疗需要而定时、定量释药的一种新型给药体系。控制试剂可按需要再预订时间内控制释药速率,使人体获得平稳有效治疗的血药浓度。使疗效一剂量最佳化、减少用药剂量,服用次数和药物的不良反应。

3.3低毒副作用

靶向制剂注射给药后,改变了药物的体内分布,主要在肝、脾、骨髓等单核-巨噬细胞较丰富的器官浓集,这种体内分布的改变必然减少心脏、肾脏和其他正常组织细胞中的药物浓度,因此将对心、肾有较强毒性的药物如阿霉素、两性霉素等制成脂质体,可明显降低其心、肾毒性,这也是靶向制剂用于抗癌药物的主要优点之一。

3.4提高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

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被集体吸收进入循环的相对量和速率,用F表示,F=(A/D)X100%,A为进人体循环的量,D为口服剂量,影响生物利用度的因素较多,包括药物颗粒的大小、晶型、填充剂的紧密度、赋形剂及生产工艺等,生物利用度是药物制剂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生物利用度有绝对和相对两种概念:绝对生物利用度是指该药物静脉注射时100%被利用,是该药物的其它剂型与其剂量相等时被机体吸收利用的百分率;相对生物利用度则是以某种任意指定的剂型(如口服水制剂)为100%被利用,然后测定该药物其它剂型在相同条件下的百分利用率。因此,生物利用度是衡量一些不同之际剂型疗效的一个重要指标。

4.靶向制剂的应用

4.1以生物粘附微球为载体的应用

某些药物如呋塞米、维生素B2等仅在小肠上段有很窄的吸收部位,口服给药由于胃肠排空的影响,生物利用度很低。采用聚乙烯为载体制成生物粘附性微球,与非粘附性微球作对照,呋塞米的粘附微球组药时,曲线下面积是对照组的118,维生素B2的尿液回收率提高了211倍,同时平均滞留时间(MRT)也延长了。

凯时注射液为了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靶向制剂,其常用量为10~20,用量小,对全身血影响小,不良反应少。它能特异性地作用缺血局部,明显扩张病变后狭窄的血管,改变脑细胞缺血缺氧状况,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是预防和质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较好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4.2以纳米粒为载体的应用

最新的研究表明:甘油三酯和油类联合的固液二相载药系统,比传统的硬脂酸载药系统具有更大的载药量,并且更适用于临床。尖锐湿疹具有高复发性,其中潜伏感染被认为是主要复发原因。研究表明以特定脂质体包裹后的鬼臼毒素(PPT)纳米制剂具有较好的皮肤靶向性,能改善PPT的药代动力学性质,并在减少药物浓度的情况下提高PPT外用的安全性,同时提高疗效,明显降低尖锐湿疹的复发率。

4.3以脂质体为载体的应用

脂质体对癌症具有明显的靶向作用。阿霉素是临床常用的蒽环类抗恶性肿瘤药物,抗瘤谱广疗效好。但该药物毒性作用严重,使阿霉素的临床应用受到限制。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研究用脂质体作为蒽环类抗癌药物的有效载体。现在临床前药理实验已证明,用脂质体载运阿霉素抗瘤作用类似或稍强于游离的阿霉素制剂,而毒性则明显减轻。近年美国FDA已批准了阿霉素脂质体。杨秀玲等报道了脂质体包封阿霉素后可显著增加其靶向性,85%~90%的药物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释放,大大降低了阿霉素对心脏、骨髓的毒性,抗癌活性明显增高。

综上所述,国内外药学工作者在靶向制剂的研究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尤其在抗癌药物靶向制剂研究开发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有些制剂已用于临床,并显示了令人古文物的前景。

5.靶向制剂的问题及前景

靶向制剂一直被认为is一类极具市场开发潜力的新剂型,其独特的优势正在逐渐被人们重视和接受,尤其是抗肿瘤领域的广泛运用,但是其目前仍存在很多的问题,导致某些药物难以推向市场,如:对于生物黏附性测定方法的问题等;对于微球制剂,药物的包封率和载药量低的问题,还有微球制备过程中残留溶剂的毒性问题,药物稳定性问题;对于纳米粒制剂,粒径的大小和包封率问题。

虽然应用于临床的报道还很少,但在动物实验中对癌症的化疗采用靶向制剂的效果是肯定的。在临床上应用的前景广阔,如用以减轻癌症的转移程度、缩小肿瘤组织的体积,或者在手术除去肿瘤主体后,采用靶向制剂化疗,都将明显增加残留癌细胞根除的可能性,今后必将会在临床上逐步应用于推广。

6.展望

近年来对中药靶向制剂的研究已取得很大的进展,但大都还处在实验室阶段,临床研究和应用还比较少,并且大多数是单一有效成分,复方靶向制剂很少。中药靶向制剂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以中医基础理论为基础,加强中药的物质基础和药效学研究,并和现代可学技术相结合。中药靶向制剂将使中药的优势和靶向制剂的优势结合到一起,一定能够成为中药制剂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