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岗位管理模式下护士睡眠质量调查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岗位管理模式下护士睡眠质量调查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调查研究岗位管理模式下护士睡眠质量。方法 采用睡眠自评量表(SRSS),对我院30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影响护士睡眠质量的因素。结果 ①以SRSS总分>23分为判定睡眠质量的标准,其中有248名(86%)有睡眠质量问题;②护士SRSS总分及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③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睡眠质量与不同年龄、工龄、职称、科室(风险级别)、岗位、平均夜班数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与学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岗位管理模式下护士睡眠质量较差,护理管理者应提高对易感护士群体的关注,合理排班,改善医院环境,必要时运用我院护士心理咨询中心的优势,开展沙盘游戏联合催眠治疗的心理辅导。

关键词:护士;岗位管理;睡眠质量;心理辅导

为了建立优质护理服务长效机制,稳定临床一线护士,建立激励机制,自2011年起我院逐步推行护士岗位管理,全面改革护士管理模式、工作模式及排班模式,该举措在有效地促进了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患者满意度及社会满意度提高的同时,对广大护士的要求和期望也在不断提高。近年来随着职业伤害的日趋严重,护士不仅承受着高强度、高标准、高风险的工作任务,还面临生理、心理、社会及家庭的多重压力,其突出形成的睡眠质量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1~6]。本研究旨在了解岗位管理模式下护士的睡眠状况,为护理管理者在进一步探索岗位管理时维护士身心健康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我院实行岗位管理1年以上科室护士300名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22~54岁、平均年龄(31.9±6.71)岁,其中男性6名,女性294名;≤25岁66名,26~30岁82名,31~35岁63名,36~40岁50名,40岁以上39名;按工作年限分为,工作5年76名,6~10年78名,11~15年84名,15年以上62名;按职称分为,护士9 名,护师112名,主管护师89名;按文化程度分为,大专130名,本科154 名,硕士 16名;按不同风险级别科室分为,一类A科室45名,一类B科室47名,二类A科室55名,二类B科室58名,三类A科室50名,三类B科室45名;按不同岗位级别分为,N0 73名,N173名,N276名,N373名,N45名;按近一年每月平均夜班数分为,0个/月37名,1~2个/月32名,3~4个/月101名,5~6个/月98名,7~8个/月32名。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①一般资料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工作年限、职称、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所在科室(按风险级别划分)、岗位、近一年来平均每月夜班数。②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elf-Rating Scale of Sleep,SRSS)[7],该量表共10个因子:睡眠时间不足、睡眠质量不高、觉醒不够、睡眠时间、入睡困难、睡眠不稳、早醒、多梦或夜惊、服药情况、睡眠态度和失眠后反应,每个因子按1~5分进行5级评分,总分10~50分,总分23分为睡眠正常,23~29为轻度睡眠障碍,30~39为中度睡眠障碍,40~50为重度睡眠障碍,评分越高睡眠障碍越严重。将本次调查得分与国内常模得分比较。

1.2.2 调查方法 采用匿名式自填问卷调查,问卷设统一指导语,要求被调查护士根据自己的认识如实填写,由4名培训后护理人员负责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共发放问卷316份,回收有效问卷300份,有效回收率 94.93 %。

1.3统计学方法 将资料输入SPSS18.0统计软件包分析,定量资料描述性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定性指标采用频数、百分比表示;定量资料间中2组差异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3组及以上组间差异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量表各维度间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表示。

2结果

2.2护士的睡眠质量 存在睡眠障碍的护士258名,占86%。其中轻度睡眠障碍153名,占51%;中度睡眠障碍占90名,占34.88%;重度睡眠障碍15名,占5.82%。

2.2.1 护士的SRSS评分 见表1。

2.2.2 护士人口学特征与SRSS的关系 见表2。

3讨论

3.1护士睡眠质量状较差 表 1结果显示:护士SRSS总分、因子分与全国常模的比较显示护士普遍存在睡眠障碍,常见睡眠问题依次是失眠后反应、睡眠不足、睡眠质量、睡眠不稳、早醒、觉醒不足、睡眠时间、入睡困难、多梦或夜惊、服药情况。SRSS总分高于全国常模,(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各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其中失眠后反应、睡眠不足、睡眠质量、睡眠不稳、入睡困难5个因子分与全国常模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

3.2 睡眠质量与不同年龄、工龄、职称、科室(风险级别)、岗位、平均夜班数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2结果显示:不同文化程度对护士睡眠质量影响无显著意义(P>0.05),可能与我院开展岗位管理后采用护士按岗培训,针对不同岗位护士的特点帮助其提高工作能力,排班模式采用弹性排班,高低岗搭配,加强高风险时间段的人员排班,优化护理流程,合理分工,使得各层护士均能应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状况。年龄、工龄、职称、科室、岗位对护士睡眠质量有显著影响(P0.01),提示可能引起睡眠障碍的因素为年龄26~35岁、工龄6~15年、护师职称、一类和二类A风险科室、N0和N2岗、夜班数5~8个/月,有研究显示护士睡眠障碍属于倒班工作睡眠障碍,其发病因素为生物节律因素、睡眠因素和家庭因素[8],与本次调查结果基本相符,年龄26~35岁、工龄6~15年、护师职称、N2岗护士多为已婚者,更多面临家庭调节不良和家庭干扰因素的影响;而护士是高应激的职业,高风险科室势必引起更大压力; N0岗位护士因刚进入社会,对护士工作和倒班模式尚不能完全适应,生理、心理上有着双重负荷;倒班频率越高,个体生物节律再排列难度越大;这些因素均影响到睡眠质量。护理管理者应提高对这一特征护士群体的关注度,认识到倒班引起的睡眠障碍确实存在,不能无视倒班工作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或简单归为"个人原因",应根据护士需求,综合考虑相关因素,采用更有利于护士的排班制度。

综上所述,护士的睡眠质量较差。年龄、工龄、职称、岗位级别偏低、倒班频率偏高和风险级别偏高科室的护士易出现睡眠障碍和心理问题。护理管理者要提高对这一人群的关注,在加强培训、合理排班、改善医院环境的同时有效运用我院护士心理咨询中心的优势,建议开展沙盘游戏联合催眠治疗进行个体和集体心理辅导,教授放松技术,帮助护士构建健全人格,提高对环境和人际关系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 Chan MF.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erceived sleep quality of nurses working on rotating shifts [J].J Clin Nurs,2009,18(2):285-293.

[2] Shao MF ,Chou YC,Yeh MY ,et al.Sleep quality and quality of life in female shift-working nurses[J].J Adv Nurs,2010,66(7):1565-1572.

[3] 吴辉,胡宝生,王甲娜,等.护士抑郁症状与职业紧张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5):595-597.

[4] 彭进平,陈梅英,卜平元.湖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护理人员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4):643-644.

[5] 朱晓群,高艳红.军队医院护士睡眠和疲劳状况的调查分析[J].护理杂志,2009,26(4B):28-29.

[6] 丁岩,王玉平.大型综合医院一线护士的睡眠状况调查[J].北京医学,2007,29(11):667-670.

[7] 李建明,尹素凤,段建勋等. SRSS对13273名正常人睡眠状况的评定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3):351-353

[8] 赵忠新.临床睡眠障碍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12:185-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