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稳健时代的终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3月3日,期货市场上演了极为罕见的一幕,农产品期货合约收盘全线涨停。大连商品交易所大豆、豆油、豆粕、棕榈油集体创出历史新高,郑州商品交易所白糖、棉花、菜籽油,以及大商所玉米合约也都以涨停报收。期货市场全部19个交易品种竟有8个涨停,且都是农产品合约。一天后,所有农产品又罕见齐跌。在国际市场影响下,国内市场进入大动荡。
追根溯源,国内农产品的疯狂涨跌来自海外市场,而海外的动荡则源于美联储副主席科恩的一个减息暗示,他表示,为了应对经济所面临的重大风险,决策者可能仍需要进一步减息。科恩背后,是美联储的1月会议纪要,纪要称,美国经济面临的风险大于通货膨胀面临的风险。而美国1月生产者物价指数PPI经季调后月率上升1.0%,折合年率上升7.4%,创1981年以来的最大年升幅。这种情况下美国货币政策的决策者仍要降息,怎不令全球投资者为通货膨胀疯狂。
2005年,就任之初的关联储主席伯南克在国会证言里提到过一个著名的经济现象――大稳健,意思是,在过去20年左右的时间里,真实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率的波动变小了,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平稳。一个事实是,近20年时间,经济周期性衰退没有以前那么频繁,相对于美国1945年到1982年期间22%的衰退期比例,从1982年到现在,衰退状态只占所有时间的5%。
那时的伯南克把大稳健归功于他的前任,强调中央银行在调节投资者经济预期中的作用,通过更透明的货币政策,各国央行通过公开或暗示的“通胀目标制”,采取了更为积极的方式来控制通胀及通胀预期。其结果是,过去20年里,中央银行作为通胀斗士的信誉有了相当大的提高。
与大稳健相对的时期是“大通胀”,通货膨胀率超过10%的时期,西方国家久违的动荡时期。在盛产石油的中东,这一久违的动荡正在“昔日重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巴林和卡塔尔这些重要产油国的通胀率都已达到两位数,就连粮食和石油的双料出口国沙特通胀率也已达到6.5%。中东贫油国约旦,90%的燃料油依靠进口。过去,政府一直对燃料油实行补贴,但油价暴涨让政府捉襟见肘,不得不宣布取消燃油补助金,于是,部分燃油价格一夜之间大涨76%。灾难性的骨牌效应接踵而至,禽蛋、土豆和黄瓜等基本食品价格立即翻了一番甚至更多。
即使在美国,类似上世纪70年代的物价动荡也露出了苗头,虽然1月CPI只有4.3%,但美国CPI中与住房相关的价格占到了40%的比重,受到房价下跌的影响才如此,而不包含房价的生产者消费指数(PPI)则直逼“大通胀”期的水平。
当此通胀迫在眉睫的时候,美联储仍给全球投资者以降息预期,似乎和伯南克当年解释“大稳健”中央行通胀目标的作用背离。其背后,惟一的可能在于对美国信贷市场的疑虑。次级债危机尚未过去,信用卡市场又爆发危机,美国几十年来培植起的信用消费市场危机重重,只有靠货币贬值,把所有的债权人都拉下水,才能分担国内民众的破产难题了。而一味降息的结果,除了把石油进口国和粮食进口国统统推到“大通胀”之中外,还增加了自己步入大通胀的危险。
大稳健时期,是来自中国的廉价商品和中东的廉价石油帮助美国躲过了亚洲金融危机、墨西哥比索危机和东欧国家的解体危机。现在,没有了源源不断的廉价商品和燃料,何谈“大稳健”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