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陪儿游戏16年”的启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陪儿游戏16年”的启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陪儿游戏16年”的教育方式,在中国掀起了一场波澜。无论是支持者,还是质疑者,都从教育的角度进行着或激烈或理性的探讨和评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事物是一分为二的。“陪儿游戏16年”的教育方式值得我们教师借鉴与提倡。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陪伴学生成长,促进学生发展。

【关 键 词】 尊重;陪伴;赏识;激励

【作者简介】 盛振宇,中学高级教师,常熟市政治学科带头人、常熟市德育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 (2014) 34-0048-03

《重庆晚报》上曾经有一篇报道引起了大家的热议。为防止儿子沾上网瘾,16年来,母亲一路陪儿子上网、组战队、打游戏。这样的陪伴不仅没让儿子沾上网瘾,而且儿子打游戏战绩累累:从单机游戏、CS、传奇世界、CF到逆战,获得了不少奖励。最近1年多,他拿下2013年逆战深圳城市巡回赛季军、2013年成都巡回赛季军、2014年逆战联赛湖北省团队冠军和个人冠军等。

“陪儿游戏16年”的教育方式,在中国掀起了一场波澜。支持者认为,相比于“狼爸”、“虎妈”式的棍棒教育、体罚教育,这种体验式教育方式,具有进步意义,这位妈妈堪称“中国好妈妈”。反对者认为,上网打游戏极易产生网络依赖症,如果妈妈和孩子最终都迷上网络而无以自拔,那么谁又来挽救沦陷的母子呢?“陪儿游戏16年”的教育方式不可复制。无论是支持者,还是质疑者,都从教育的角度进行着或激烈或理性的探讨和评论。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事物是一分为二的。诚如专家所言,此种育儿方式,思路虽可取,做法待商榷。但矛盾有主次方面,看待“陪儿游戏16年”的教育方式,既要一分为二地分析其利弊,更要抓住其利大于弊这个主流。在当前“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裹挟里,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盼中,在孩子成为家长实现自身功利目标的牺牲品下,“陪儿游戏16年”的教育方式值得我们教师借鉴与提倡。

一、爱屋及乌,尊重学生人格

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推进新课程改革,必须贯彻“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观是教师对学生的权利、地位及其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的认识。如果教师没有正确的学生观,将很难转变应试教育状态,也难以缓和师生之间的紧张关系。如果教师没有正确的教育方法,就不能为学生创设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心理环境。为了更好的实施“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虽然不够成熟,但他们同样有感情、有个性、有独立人格,同样需要别人的尊重和理解。而在实际工作中,教师有意或无意伤害学生人格的事并不少见。如一位参加工作不久的女教师,在小学一年级入学教育时,指着一名男孩说:“瞧,他的手多脏啊!如果这样就不能入学”。小男孩的脸由红转为苍白,第二天他没上学,第三天入学时,他把小手洗得很干净,头发剪得很短。可是他在课堂上显得无比慌乱,不敢正眼看老师。他总觉得同学和老师在看他的手,他总想把手藏起来,因此常常数错10个小木棒。而老师只注意到他的手干净了,头发短了,却没感受到小男孩的心理变化,还指责他“学习差是因为懒惰”。小男孩将自己心中的委屈告诉给了母亲。在母亲的支持下,第二学期小男孩转到了另一个学校。没多久,他的数学成绩就提高了,到小学毕业时,学习成绩更是名列前茅。

教师无意中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不仅对学生的成长不利,而且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教师应该像“陪儿游戏16年”中的母亲那样,尊重学生的人格,喜欢着孩子的爱好,和孩子一起享受爱好,我们不能将学生当作自己手中的面团,想怎么捏就怎么捏。苏霍姆林斯基有过这样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滚落下去,就会破碎,不复存在。”

二、静待花开,陪伴学生成长

卢梭说,“教育即生长”,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成长。任何事物的成长都是有规律的,人也不例外。他强调“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在他看来,如果以成人的偏见加以干涉,剥夺儿童应有的权利,结果只会打乱自然秩序,破坏自然法则,从根本上损害儿童成长。

教师的作用不是通过简单的教育“我告诉你”所能达到的,而应该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润泽,是尊重、平等再加上引导、帮助的结果,这个过程,就是陪伴。教师应该像“陪儿游戏16年”中的母亲那样,不以高高在上的教育者自居,应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伙伴。或许,在某些专业的知识上我们比学生丰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将这些知识传递给学生,以文化人。这个传递不是简单的告诉,而是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乐学、爱学;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不是简单地告诉他“对”或者“错”,而是引领他在“对”“错”的尝试中找到正确的路;不是凭教师的权威对学生指手画脚,而是俯下身子走近学生,走进学生心灵去帮助他们,引导他们。教育,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落实在行动中的责任、智慧和爱;爱也不只是承诺,而是润物细无声的呵护、关怀、同情和怜悯,是学生进步时你扬起的眉毛和嘴角的微笑,学生郁闷苦恼时你流露出的焦急和关切……就像《死亡诗社》中的基汀老师,《地球上的星星》中的尼克老师,《放牛班的春天》中的马修老师,他们都是学生最好的陪伴者。

三、赏识激励,促进学生发展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教育家陶行知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教师要深入调查、全面了解每个孩子,不能凭表面现象主观臆断,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发展的可能。要用变化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和研究学生,要看到学生的长处,看到学生的未来。

每个人都不是上帝,所以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尤其是正在成长中的儿童,犯错误是常态。作为教育者,我们要有一颗宽容博大的心,容纳学生所犯的错误,接纳每一个孩子,如同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所说的,“每个孩子都是一颗星星,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要善待孩子身上的那些所谓的缺点和错误。只有让每一颗星星都闪亮,我们的天空也才是明朗的。”

在学生退步的时候,我们要微笑面对,耐心引导,真诚鼓舞。此刻学生心里是低落、难受的,学生需要关爱,更需要指点迷津。老师不可以简单粗暴地否定退步学生。老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退步的原因,懂得挫折对于成长的意义,鼓励帮助学生尽快地走出迷茫,重塑信心。苏霍姆林斯基说:“善于鼓舞学生,是教育中最宝贵的经验。”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因为肯定和赞美是人的心理需要。”教师要用敏锐的眼光发现学生的任何一点进步,一旦发现,就要不吝赞赏。这种赏识教育,将正能量传递给学生,他们从中得到了肯定,获得了自信。教师应该像“陪儿游戏16年”中的母亲那样,珍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巧妙运用赏识的力量,使学生感到被赏识,被尊重,并乐意亲近教师,从而增添前进的动力。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这样理解教育:“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陪儿玩游戏16年”,这是一种坚持,这是一份爱的表现,更重要的是这是理解、尊重、支持。教师的行为也许是在全社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强大压力下出现了偏差,但是我们要用职业的眼光和心态,用科学的方法,去伴随,去影响,而不是去强制,去代替。让生命完成自己的成长,让花朵自己绽放。

参考文献:

[1] 赵同森.唤醒灵魂的教育――雅斯贝尔斯教育思想的解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8).

[2] 曾义.学会赏识[J].新课程学习,2012,(11).

[3] 朱永新,丁林兴.苏霍姆林斯基与“书香校园”建设[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3).

[4] 王晓芳.解读“教育即生长”―基于隐喻视角的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