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为“中国制造”而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为“中国制造”而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分析了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历史和现状,提出了针对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改革的具体方面的一些举措和建议,明确了为“中国制造”而设计目标的重要性。

关键词:设计;教育;中国;培养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2-0167-01

“中国制造”作为产品上所标示的产地名称,其含义实际上是简单的,主要功能即标明产地。只要是“国产”的都可以称之为“中国制造”。但是,在世界经济和贸易中,产品因所产国的经济、科学技术、生产能力、综合国力、产品质量等多方面的原因,“某国制造”已不再是简单标明产地的含义了,而成为了一个产品品质的象征,代表着国家的制造质量和水平,也代表着这一国家产品的信誉和荣誉。

如何使中国的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成为国际公认的优良产品,强化设计意识和质量;意识极为重要。目前我国社会与产业对高等设计专业教育的要求却越来越高,我们培养的学生就要符合制造业的要求,使中国的设计教育与中国制造产业的需求形成有效对接。

一、设计教育历史与现状

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从20世纪50年代后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1956年建立了我国第一所艺术设计的高等教育院校: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这是中国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创建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主要的基础。而后相继建立了一批技工学校,形成了高等美术院校的工艺美术设计教育与中等工艺美术教育和多种形式的职工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相结合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

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生产迅速发展,一方面社会建设需要大量的艺术设计和艺术设计人才,另一方面外国现代艺术设计和艺术设计教育的成果和经验对国内的影响,艺术设计及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受到重视,一些理工科院校和综合类院校相继开办艺术设计专业。

从中国的整体艺术设计教育的状况而言,关键的问题是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是否真正能够适应日益发展变化的社会需要,是否能够培养出具有创造性和素质优秀、能够面向未来的艺术设计人才。建立新型的适应我国经济建设需要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可以说是当务之急。

二、创设新型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教学改革是关键

艺术设计与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它是一种综合的、交叉的学科,广泛地涉及科学技术,工程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与科学技术一样,处于一种不断变化、不断进步的过程之中。但我国当代的设计教育,还主要是一种美术型的教育,而不是现代型、未来型的艺术设计教育。所以导致一些设计院校毕业生创新能力不足,动手能力也比较弱。

教学改革所涉及的方面比较多,首先我们要充分认识艺术设计教育的特殊性、个性,树立面向未来的艺术设计的教育观念,转变艺术设计教育的传统观念,拉开与一般美术教育的距离;再者,改变艺术设计教育中专业划分过细、各自孤立、以专业方向设系的现状,在艺术设计这一学科范围内,教学不分专业,实行通才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不断地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四维的训练要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来落实和完成。当然,要想建立一个崭新的与世界艺术设计教育同步的中国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优秀的教师队伍的教育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我国当代的艺术设计教育已经到了一个转型时期,随着国家整体性的教育调整和改革,艺术设计教育的改革会迅速展开,为了培养更多的优秀设计人才,需要建立新型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进行课程设置的改革,完善教学内容,建立一流的师资队伍,从而为中国的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为“中国制造”而设计”

优良产品是制造的产物,更可以说是设计的产物。设计在产品制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没有一流的设计就没有一流的制造,产品的竞争实际上首先是设计的竞争。在工业时代是这样,信息社会也是这样。美国、德国这些制造业发达的国家,其产品质量大多数是国际一流的,因而“美国制造”、“德国制造”在世人心中以成为优良产品的一种信誉保证,着对中国无疑具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为“中国制造”而设计,因更成为整个设计界的一种使命和责任,并将这种使命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将为“中国制造”而设计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的设计才有希望和目标,我们的产品质量才有保证。

四、结语

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设计教育中,一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一种协同精神和敬业精神,这两种精神是设计优秀产品的素质和思想保证,是为“美国制造”或“某国制造”而设计的具体化。我们同样需要设计师具有协同精神和敬业精神,以设计和产品的服务对象为重,以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从而为“中国制造”而设计才能真正落实到实处。

倡导为“中国制造”而设计,是中国设计的理想,又是中国设计发展的需要。为“中国制造”而设计,不应该成为一个口号,而只能是一种历史赋予设计者的责任,是我们的设计教育中必须树立的一种“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

参考文献:

[1]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M].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3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