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良师益友,和谐师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良师益友,和谐师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要有良好的感情基础。所以应特别重视师生关系,教师应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良师益友”,才能更好地完成新时代的教育任务。

关键词:师生关系;良师益友;和谐

一直以来,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是不可攻破的堡垒,渐渐地形成一种专制性的教育,学生总是扮演着被动学习的角色。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我们过分强调“师道尊严”,把老师的主导地位强化到主宰的地位,使学生感到疏远和隔阂,产生逆反的心理。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要求教师对自己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要有一个重新定位,因此,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无疑对学生德育工作和教学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师应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良师益友”,同时扮演好教师和朋友两种角色。课堂教学是一个充满丰富感色彩的活动,良好的课堂气氛源自于教师,对学生充满爱心,始终保持对学生积极的感情投入,发自内心深处的真诚平等的态度,摒弃专制或放任的教育态度,努力采取与学生心理上接近、相容的民主态度,这样,才能打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心理交往的渠道,形成真诚、信任、民主、愉快的课堂心理气氛。课堂上的这种“美妙的和谐”,将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励学生的上进心,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获得充分发展。

一、多一些亲切和微笑

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协调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关系上的融洽和谐。教师与学生心理上协调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当教师与学生心理协调时,两者在心理上的相容性就大,就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反之,其心理相容性就小,就会对学生的思维产生抑制作用,教学效果也会因此而受到影响。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理上的不协调有很多种原因,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情感距离和在人际知觉上的偏见。情感距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情感交流上的差距。教师与学生在情感上产生距离的原因,一方面是由学生心理定式造成的。有的学生尤其是成绩较差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不愿或不敢与教师接近,而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另一方面是由教师自身造成的。有的教师有意将自己置于居高临下的地位,时刻保持尊严与威信,过于严肃,不苟言笑,使学生感到难以接近。这种做法阻碍了两者之间的情感交流。有的教师无视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理,对学生冷若冰霜,动辄训斥,致使学生心理上与教师疏远,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例如,一堂死气沉沉的课,就像是教师自导自演的一幕戏,无聊而无意义,学生听不进去,教师讲不了,这必然会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多一些亲切的话语,多一些和善的微笑,主动与学生进行眼神言语的沟通,那么,课堂上就会一反之前,出现积极思考、各抒己见的场面。学生常常会自由发言,努力独立思考,教师进而面带微笑鼓励并加以肯定,从不把这样活跃的学生看做是“故意捣蛋”或“不守纪律”者来严厉斥责。我给自己提出的要求是:面带微笑上好每一节课,不在课堂上点名批评任何学生,不浪费过多的时间处理不良问题。这使我和学生在课堂上关系极为融洽。每个人都有自尊需要,教师不应忽略这一点,无论对什么样的学生,都不要轻易脱口说出伤害学生的话。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即使答错了,也不要立即打断,要在学生答完后再给予纠正。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时,要注意方式方法。绝大多教学生是具有学习积极性的,心理动机是想学好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动机与效果没有达成一致。教师应帮助学生找出症结所在,制订解决办法,使教学与情绪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多一些耐心和宽容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者不仅传授真理,而且向自己的学生传授对待真理的态度,激发他们对于善良事物受到鼓舞和钦佩的情感,对于邪恶事物的不可容忍的态度。”中学生不是成年人,他们的思想行为往往表现出冲动幼稚的一面,这时候特别需要教师多一些耐心宽容,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否则将会适得其反。工作中常遇到这样的学生:单亲家庭,从小随祖辈长大,性格偏激不服管教。在他们心里隐藏的是冷漠。对于这种学生的错误,不要揪住不放,而要对他多一些情感上的宽容,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启他的心灵,进行有效的教育。特别是在某些非原则问题上要善用宽容,常常会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我总结出一个规律:对待学生的问题需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只有学生肯接受教育,才能收到教育的实效。

三、多一些深爱和尊重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教育是一份需要感情投入的工作,而“爱”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和开始,教育的成功很大程度来源于对学生的热情。教育家爱默森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学生心理上非常需要老师的爱和尊重,也只有情感的投入,才能让爱的甘泉滋润他们的心田。亲其师则信其道,创造深厚的感情基础,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方能发挥教育的最大作用。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具体表现在对学生真心实意的关心、爱护,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真正尊重学生。在和学生的交流方式中,我更多是采用课余短信的形式:一是不影响他们的课堂学习和课下休息,二是有些不好当面询问的事情可以委婉地提出来,三是学生喜欢这样的交流方式,更加坦诚。学生病了,问寒问暖,情感问题,关怀开导,成绩下降,鞭策鼓励,这样的方式不仅让我和学生的关系更加和谐,而且也提高了教育的效果。

教育的对象是人,没有良好的感情基础,一切都会力不从心。所以应特别重视师生关系,师是良师,友是益友,良师与益友紧密结合,相辅相成,才能更好地完成新时代的教育任务。教师要为人师表,更要用自己的言行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热爱本职工作、忠诚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以良好的师德修养和渊博的知识树立起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当学生对教师的才能非常欣赏,并产生发自内心的敬佩感和信任感时才愿意与教师接近,并乐于接受其教导。教师应做到既是学生的师长,又是学生的朋友。集这两种角色为一身的教师就会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顺便提一下,在心理上的角色互换也有助于促进与学生在情感上的沟通和认识上的交流。教师应经常回味自己做学生时的心态,让学生进行“假如我是教师”的设想。通过这样的心理换位,达到共感认识,协调一致。

综上所述,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上达到协调一致,师生双方产生活泼、愉快的情感交流,教师在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下成功地进行教学,学生在心理稳定、信心十足的心态下不断品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教学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因此,教学活动中,应注重教师与学生心理协调的艺术,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

作者简介:李靖源,男,汉族,1978年7月出生,吉林人,硕士研究生毕业,北京农业大学附属中学政治教师,中学一级教师,从事中学政治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