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探讨普通机床的零件加工课程的创新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探讨普通机床的零件加工课程的创新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技工学校《普通机床零件加工》是相关专业的基础专业课程。本文通过对课程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在现有的教学资源前提下,更好的组织课程教学新思路以及新方法,强化教学环节的实践性,加强直观的教学,利用多媒体以及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课程的教学方法创新进行探索与总结

关键词:普通机床 零件加工 模块教学 一体化教学

普通机床零件加工课程在技工学校院校属于基础专业课程,但是,当前这些课程在教学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为了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教学新思路和新方法,本文对课程的内容和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课程的教学方法创新进行探索与总结。

一、当前普通机床零件加工课程存在的问题和创新思路

制造业已经成为人类生存发展基础,是物质财富最主要的来源。在工业化国家,大约百分之六十至八十的物质财富是来源制造业的。前提就是要有先进制造技术和人才。所以,发展制造技术成为提高综合竞争力手段。而制造技术要求和机械设计以及专业人才培养相适应,这就对当前的技工教育有了新的要求。如何适应变化,使教学既能满足素质教育要求又符合形势发展需要,是一个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普通机床的零件加工》课程主要内容有切削加工金属的基础知识,切削金属机床与表面的加工方法,机械加工的工艺过程和机床夹具等。授课内容有切削与加工的方法,有加工工具操作等,内容涉及广泛[1]。另外,各种加工工具系统与实践性较强,很多学习的内容并不容易被掌握,课时安排又少。所以,要在有限学时之内,调动大家学习积极性,确保较短时间内能够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能够在生产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基础。该课程所在专业为机械设计和制造,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现代工人,要精操作,要会维修,还要懂管理,更要知工艺,胜任技术操作、组织管理、工艺制订和产品销售等岗位。

但是,当前教学中,内容和体系的更新都比较慢,且教学的方式比较陈旧,仍以灌输式为主,学生大多失去学习兴趣,课堂获取知识较少。这种教学方法很难教出有创造性人才。有的学校对零件加工实习重视程度不够,仅仅是把实习当成教学的任务,导致实习结束收获不大,收获停留在见到工作的场面,有的可能初步了解加工的方法,实习效果欠缺影响了对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人才的培养。

所以,解决这些问题开展模块化教学是解决的方案。需要以教学的内容和模式以及手段并重为原则,争取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采用模块教学法,做到以简求精,主线引领

该课程培养技能型的专业人才,要考虑岗位的需求以及和其他课程的衔接,要以够用为度,统筹教学内容。关于课程的设计要体现出培养职业道德和养成职业素养的需要。专业课教学过程的设计,要结合教、学、做等,强化培养学生能力。另外课程的内容涉及较为广泛,要想被系统的掌握,就要找到学习的主线。关于理论教材的组织与设计要围绕先介绍切削、再了解加工机床、再讲述加工的组织形式和设计、以及关于加工的工装设计等,最后是提高精度和质量这条主线。采取以定义为指导,相关内容体现内涵方式,简化学习理论的时间,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对于数控专业来说,以实践普通车床和数控为主,车削内容虽简化,但要进行复习和强化,因为“刨、插、钻、镗、铣、磨、拉、插”等技术内容都是以车削为基础的[2],通过比较,分析总结各种切削方法以及刀具特点。抓住车削这条主线,就可以简化教学的难点,让学生感觉简单、好学,就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样“模块化”教学历练学生的心智,增强再学习的能力[3]。后续工艺的教学同样以车削为主要内容,辅以其他方法,最终由浅入深实现教学目的。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创设课堂互动情境

一是现场教学方法。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机床和刀具以及工件装夹,还有工件和刀具相对的运动。用语言很难将这些内容阐述具体,挂图也不能清楚表达各种结构。所以现场教学,实现了“一目了然”,现场察看机床结构,了解刀具形状和装夹,直观感受切削的运动以及加工任务完成情况,不用讲,学生就会看懂。针对学生兴趣,教师只需要适当的引导,强调一下重点和难点,教学目的就达到了。

二是小组教学法。该课程是理论和实践并重,有的学校建立起实习中心,并安排不少于一个月的实习时间,不过,很多学校是难以实现的。所以,利用实习车间现有的机床,利用小组教学法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途径。依据设备数量,分成若干组,由教师布置任务,每组学生在规定时间进行观察与实践,最后汇报各小组的学习了解情况。由老师对汇报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各小组同学的成绩。最后,由教师汇总介绍,在现场或者理论课上开展讨论和分析,解决问题,纠正错误。

三是结合项目进行教学。也就是一体化的教学法,关于该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生产实践能力,分析解决机械工艺问题能力等。这就要求我们教授这门课程时,理论和实践要结合,所以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及任务驱动法,可以让同学用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总结经验,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能力[4]。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同学通过实践寻找答案,教师现场指导纠正、在探讨,最终达到教学目的,可以较快的提高大家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重视课程程度,为走向一线奠定基础。

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技术在图形处理上的优势,可以将课程中的实体造型软件应用在课堂的教学或者是实验中,让一些专业的知识中大量结构的原理图或者实例结构图可以直观呈现在同学面前,加深学生理解,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5]。

教学的创新和改革是永恒话题,是教育永保活力的保障。通过学生参与教学,在讨论、互动中增长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能、培养协作能力,提高综合能力,为后续学习、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江树勇,任正义,佟永祥,王冬.《机械制造基础》教学中工程素质及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2)

[2]熊轶娜,陈洁.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课程改革的探索[J].科技视界.2012(28)

[3]张加锋.浅谈项目教学法在数控中级工强化训练实训课程中的应用[J].职业.2012(26)

[4]刘晓衡,徐萍.基于二维和三维CAD平台的机械制图课程改革探索[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3)

[5]周亚军,杨琳.“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基于民办学校本科生[J].中国电力教育.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