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5大因素提醒您肾病侵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5大因素提醒您肾病侵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慢性肾脏疾病是一个普遍的公共卫生问题。过去数十年日益增加的证据表明,在慢性肾脏疾病早期阶段,及时的干预治疗可以有效地防止慢性肾脏疾病不良合并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可是,连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慢性肾脏疾病的漏诊、漏治率都很高,达58.7%,很多患者错过了防治慢性肾脏疾病不良合并症的机会。

中国的现状更甚于美国。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王海燕教授调查发现,北京石景山地区慢性肾脏疾病的漏诊、漏治率高达92.7%!多数患者初次就诊时病情已进入肾衰竭阶段,同时常常合并有多系统、多器官的病变。究其原因,乃慢性肾脏病通常隐匿起病,疾病早期在很大程度上需依赖于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那么,哪些人群或哪些情况下需高度警惕患肾脏病呢?

血尿

肾脏病可以有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出现。无症状指患者没有一般肾脏病的其他表现,如浮肿、高血压、肾功能减退等。因无自觉不适感,所以常常容易被漏诊。

血尿由肉眼或显微镜检查发现。血尿要区别真性血尿与假性血尿,其鉴别点在于尿沉渣镜检时有无红细胞。一些食物和药物可使尿色变红,不可误诊为“血尿”。出现血尿需区别来自上尿道或下尿道,尿路X线造影、超声波,特别是尿沉渣红细胞形态学检查,可以帮助确定血尿部位。血尿可以呈发作性、间歇性或持续性出现。上呼吸道感染2~3天或1周以内出现肉眼血尿,为IgA肾病的特征之一。

因此,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尿色发红,或反复发生扁桃腺炎的儿童及青中年以及部分老年患者,要注意多次查尿常规,一旦发现尿红细胞增多,需进一步查尿红细胞形态,若为变形红细胞尿,应做肾内科系统检查,必要时肾穿刺活检明确病理诊断,以便及早地干预治疗和门诊长期随诊,避免或延缓肾功能损害。

中老年人出现持续性肉眼或镜下血尿,需高度警惕泌尿系统肿瘤,超声波、尿路X线造影、CT扫描等检查可明确诊断。有血尿家族史者,特别是家族中有成员患多囊肾、薄基底膜肾病、Alport综合征、尿毒症等,需注意定期作尿常规、血压、肾功能检查,以及早发现疾病。

蛋白尿

蛋白质不正常地经尿排泄,是肾脏病重要的病理信号之一。健康成人每日经尿排出的蛋白质不超过150毫克,此时,一般实验室定性检查测不出(即尿常规蛋白阴性);健康儿童和青少年有时可排出较多蛋白质,但每日排出的高限为250毫克;妊娠时尿蛋白质排出轻度升高;能影响蛋白质的排出,直立时尿蛋白质排出量最大,某些患者可固定出现直立性蛋白尿;发热、剧烈运动等也可短暂地增加蛋白质排出。当常规检查尿蛋白质阳性时,应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以了解蛋白质的丢失量。

在疾病起始到发展过程中,蛋白尿可由劳累负荷后出现,平时没有蛋白尿,逐渐发展为间歇性蛋白尿,乃至持续性蛋白尿。各种肾小球病变皆可因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引起蛋白尿,因而,出现蛋白尿,特别是多次尿检均有蛋白,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正常值时,应高度重视,及时到肾病专科随诊,注意同时监测血压和肾功能,必要时肾穿刺活检明确病理类型。

夜尿增多与尿糖阳性

正常人夜间排尿0~2次,夜尿总量不超过白天的1/3;随着年龄的增长,夜尿逐渐增加,60岁时昼夜尿量大致相等。若排尿量失去昼夜的正常规律,夜间排尿次数较平时增多,且夜尿量增多,甚至夜尿量多于白天尿量,排除了晚上大量饮水等因素,需加以重视。夜尿增多是提示肾脏浓缩尿液能力受损的表现之一。如果在一段时间发现夜尿增多,应注意查尿比重、尿渗透压、肾功能。

尿常规检查发现尿糖阳性时,若同时查血糖及糖耐量试验排除了糖尿病,也无家族性肾性糖尿史,要警惕有无药物所致的肾间质――小管病变。

药物对肾脏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比如经常或间断服用龙胆泻肝丸、冠心苏和丸、妇科分清丸等中成药,或服用关木通、青木香、马兜铃等含马兜铃酸中草药,应注意昼夜尿量的变化,若有夜尿增多,应到肾病专科就诊,查尿常规(包括尿糖)、禁水12小时尿渗透压、血常规、血压、肾功能等,以尽早了解肾损害程度。

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肾脏微血管并发症,典型病理改变为肾小球硬化症。在美国和许多西欧国家,糖尿病肾病已成为导致末期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于早期糖尿病患者给予正确、全面的指导,包括用药物治疗如控制血压、血糖,减少尿蛋白,饮食治疗以及运动等生活调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延缓肾损害的进展。

高血压病

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家庭成员,有头晕头痛等不适感时,需及时到医院就诊;即使无任何症状,进入中年时也需注意体检反复查血压,及早了解有无高血压病。一旦确诊患高血压病,需警惕高血压肾病的产生,注意观察昼夜尿量的改变,定期门诊查尿常规、肾功能(特别注意血尿酸的变化)。防治高血压病肾损害,不仅要着眼于有效和满意地控制高血压,还要综合考虑能损害肾脏的其他诸多因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降压药通过降低血压都有可能减轻高血压患者尿蛋白的排出量,其中ACEI类(“普利”类)药物作用相对较强,应作为首选。

总之,提高肾脏病的早发现、早期诊断、早治疗率,预防或延缓肾功能损害的进展,是整个社会需高度重视与警惕的问题。对于有肾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病以及结缔组织病等疾病家族史的家庭成员,因患肾脏病的几率相对于其他人群要高,日常生活中更要重视身体的一些细小不适感,注意定期体检。很多时候,小小的一杯尿检,或血压测量,就能发现重要的肾脏病隐患,因此常规体检中应注意尿液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