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未来产业发展方向,而自主创新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本文分析了自主创新中存在问题的,提出了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战略新兴产业自主创新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章编码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和特征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双层内涵的提法,一方面是战略产业,一方面是新兴产业。当前,多数学者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结合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学者们普遍认为现阶段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

较之于一般产业和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战略性、导向性、创新性和动态性的鲜明特征。

1、战略性。是指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受国家政策的保护和扶持,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表现为关系到综合国力、经济竞争力、科技实力和国家安全,对提升区域竞争力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对社会发展的贡献表现为在市场、产品、技术、就业、效率等方面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广泛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2、导向性。是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与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未来经济发展重心相一致,能够引导资金、人才、技术、政策等要素聚集。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能够通过产业关联和溢出效应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实现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并最终发展为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从而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决定作用。

3、创新性。是指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现为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以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为支撑,是科技创新最为集中的生产领域。

4、动态性。是指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而不断调整的,以适应经济、社会、科技、人口、资源、环境因素等变化。产业生命周期的更迭和资源禀赋等外生因素的改变,都会改变一个国家或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构成。

二、自主创新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

培育新兴产业的关键是掌握核心技术,谁能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载体,真正控制住全球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流向,控制住全球经济产出的流向,并能掌握产品标准和世界商务规则的制定,便能够控制、整合全球的资源为己所用,成为全球化利益的最大获得者。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高度重视原始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些产业曾先后引进过许多先进技术和数以百计的生产线,但由于未能掌握核心技术,落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

自主创新能力除了原始创新外,引进消化吸收和集成也是主要内容。引进消化吸收本质上是对先进技术的学习过程,是后发国家赶超发达国家的捷径。但是我国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长期缺乏足够的重视,构成产业技术进步的老大难问题。一些地方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于注重引进外资上大项目、大工程,忽视对本地企业的培育扶持,期望在短期内形成大规模的新兴产业产能。实践证明,引进高端产业不等于就处于产业链高端,如果缺少支撑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只注重引进却不注重从源头上培育创新型企业,就会陷入高端产业低端制造的困境。只有具备自主创新的扎实根基,才能把国家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当前,发达国家重新重视发展实体经济,提出了再工业化、低碳经济、智慧地球等理念,加快布局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环保、生命科学等领域。反观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仍然存在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短板较多,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差距明显,对于技术源的培育工作重视不够,在核心关键技术上缺乏前瞻部署和长期积累,政策的着力点未能聚焦到支持技术源培育、支持前端产品研发上来等问题,直接后果就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缺乏技术根基,在最关键的技术源上受制于他国。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未来支柱产业的特性,所以核心关键技术掌握不充分,不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做大做强,更不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三、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策略

(一)加强顶层设计:统筹产业规划和科技规划

政府应重视和加强顶层设计,在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同时,加快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发展规划。按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律,以形成完整产业链为目标,加快研究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发展路线图,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所处的技术周期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部署和谋划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攻关的重大举措,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

(二)选择创新模式:强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选择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自身特点的自主创新发展模式可以促进相关创新资源达到最佳配置。政府对产业的扶持和推动对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国家层面和发达省市应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不仅要加强基础研究,更要重视对应用研究和产品开发的支持。对欠发达地方而言,当前还缺乏足够的科技研发的基础和经验,选择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模式是可行的,需要提升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三)优化空间布局:充分发挥工业园区和科技园区的重要作用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园区经济已具规模。至2012年底,全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达到88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达到143家,还形成了一大批国家级和地方工业园区和科技园区。这些园区建立了从技术研发、技术转移、企业孵化到产业集聚、集群的一整套企业创新和产业培育体系,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制度、政策和服务环境,成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利条件。

(四)壮大创新主体:着力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1)推进制度创新。政府应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政企分开,鼓励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2)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快创新型企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3)促进科技与金融的有效结合。通过设立风险补偿资金和建立投融资平台等措施,鼓励社会资金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4)完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大力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技术市场等技术服务机构,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的专业科技服务队伍,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高质量和高水平的服务。

(五)增强支撑能力:突出人才队伍和环境建设

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宏观管理和引导的作用,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环境。(1)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围绕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团队和部署一批人才培养基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2)完善科技政策环境。从财政、税收、金融、政府采购等方面尽快出台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科技政策,扩大科技政策的惠及面,加大对前沿性、关键性、基础性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加强对现有优惠政策的落实和监督,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提供保障。(3)强化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利分析,找出最有可能率先突破和做大做强的技术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和专利布局,避开侵权风险较高的技术领域,合理开展技术攻关。

参考文献

[1] 赵刚.评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避免四大误区[N].第一财经日报,2010-06-14.

[2] 朱瑞博.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及其政策取向[J].改革,2010,(3).

[3] 赵方宽. 关于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考[N].学习时报,2010-05-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