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素质教育”本身也许并不是一件新东西,但这一新概念的提出所引发的大范围争论与思索可以说在教育界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而其间众多见仁见智的论述又无疑为我们提供了看待教育问题的新思路。当基础教育跨入素质教育时代,我们的教育不仅应面向21世纪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还应着眼于学生个性的身心全面发展以及精神世界的完美:这应该是这场大争鸣中应取得的一个共识。

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塑造健康完整的人格,是教育的天然使命。素质教育的提出明确了这一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相一致的观点。“从哲学上来讲,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是指扬弃人的异化,也就是消除由人创造的力量,创造的物质财富反过来支配人、控制人的局面,特别是消除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对人的制约的不利局面。”“作为现代社会的成员,现代社会的生产者”,除了“体力和智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运用,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起来,统一起来”,“还应该在思想品德,认识能力以及其它精神方面,如个性、才能、意志、品格、兴趣、爱好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可见,“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是极其丰富的。而语文科由于其天然具有的鲜明人文特征与深厚感召力而具备了得天独厚的的塑造人的精神这一突出功能。“文学及人学”,语文科最具有人的思想、感情、情操、意志、爱好、禀赋、性格、才能、气质等方面的丰富内容,通过语文学习达到人的身心全面发展,尤其是精神世界的健康发展应该是教育的必经之路,语文具有着比政治、历史、地理、数理化等学科教育有利得多的条件。

然而,回顾中国语文教育史乃至整个中国教育史,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语文教育没有发挥它应该发挥的作用。究其原因,语文教育被严重的功利化倾向扭曲了。在几千年的漫长封建社会历史中,德育一直是语文教育的最重要内容,从孔子的“学以致其道”到古文运动的“文道统一”、“文以载道”,到宋明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我们一直把这种伦理型文化教育高高挂在标杆之上。其文化根源在于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自汉代以后一直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这种思想反映的血缘宗法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经统治者改造后,成为了维护专制统治的思想武器,学校的教科书主要是儒家经典。因此,古代所指的“道”,无非是儒家经典中的思想,是“三纲”、“五常”等封建道德理论观念。对学生的培养教育,其目的是由“道”及“仁”,而这种教育目的的实现自然是以扼杀学生的个性和压抑人的情感为巨大代价的。现当代社会,语文教育一直强调德育,这固然不错,但德育的不断被强化造成了语文教育完全随纷至墖来的政治运动忽起忽落,丧失了其自身的特点与魅力。

粉碎“”以后,这种偏差得到了一定的纠正,但语文教育仍带有片面功利化倾向,在现行《中学语文教育大纲》中就有如此说明:“语文训练和思想政治教育两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语文训练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样“文道统一”的语文教育,对社会有直接作用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强化,而对人的自身发展有重要意义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人的理性情感(责任感、正义感、荣誉感、同心感、阶级感)较为重视,对人的本能情感(喜、怒、哀、乐)却较少顾及。这样的语文教育,必然忽视个性与情感,忽视人的个体存在特性与价值,忽视人的自身发展需求,忘记了“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人,失去了人格与独立。

于是,我们的语文教育,在阅读教学中往往把充满深刻思想和丰富情感的生动活泼的课文放在冰冷的政治化柜子里、现成的公式化模式中,用僵化的“阶级分析法”来分析有血有肉的文章内容和人物形象,拿现成标签给复杂多变的人物分类;在作文教学中,从命题到立意,政治化倾向严重,造成不敢抒真情、不会写实感的可悲结果,致使学生作文缺乏个性,确少创新、欠缺朝气。这样,语文失去了它内在的天然的魅力,本来是活泼妙趣横生的语文学习变成了学生一项枯燥乏味的劳动,阶级化的文学鉴赏方式使学生心灵受到严重的伤害,使他们习惯于用简单生硬的方式看待文学甚至周围世界,心灵中美好的情感之花遭到了摧残,这一切阻碍了他们人格的健康发展(而且,连被反复强调的“道”,也因学生对僵化模式产生的逆反心里给抵触了)。

我们知道,人不仅是社会的人,更是个体的人,教育如果不能满足个人的发展的需要并顺着这个方向加以“疏导”,单凭人应具有的社会价值来“堵截”个人需要,效果是不会理想的。语文教育的教训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因而,我认为,语文教育要实现素质教育,其基点是向人的心理全面健康发展(即精神世界的丰富健全)看齐。现在的人,从幼儿园起就面临激烈的竞争。也确实遇到了不少依靠自己的知识、能力、经验和心理素质不能解决的难题,这些难题不及时处理和解决,往往会使他们产生心理困扰进而导致其孤僻、抑郁、紧张焦虑、狂暴易怒、冲动好斗等不良情绪。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教育途径,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关系到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大事,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疏导个别学生严重的心理矛盾和心理障碍,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应做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