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向韩愈学习游山玩水/瓷印情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向韩愈学习游山玩水/瓷印情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韩愈学习游山玩水

没错,人人都会觉得,游山玩水就跟吃饭喝水、呼吸哈欠一样,是人类生而能之的事情,无需学习。但是稍加思索,就会发现,作为一种审美活动,游山玩水,其实是大有学问的。文学史上,那些描写、表现山水田园景物的诗文名篇,都在对我们的游山玩水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或多或少,我们都曾从这些诗文中学习到观赏山水景物的方法。

实际上,古代诗人们观赏山水景物,眼中所见、心中所想、笔下所记,往往是不一样的。陶渊明、谢灵运、谢、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山水田园诗名家的作品,即使隐去姓名,混在一起,有经验的读者,也能一眼就看出作者是谁来。

不过,总的来说,那些山水诗篇,尽管各有特点,但共性亦很明显:入诗景物,或秀丽,或险峻,或悦目,或赏心。一言以蔽之,都是美的。模山范水,皆有一定的套路。阅读这些诗篇,我们当然可以得到美的享受,情趣和理境的升华。但是,他们作品中的山水,大多像信笔点染的小品,往往读起来不够真切,不够亲切,不够过瘾。

这个时候,读一读唐代诗人韩愈的诗歌,肯定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请看《山石》一诗: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支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 (羁绊的意思)。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清代学者方东树称赞它“不事雕琢,自见精彩,真大家手笔”。我认为,“不事雕琢”并不准确。这诗的特别之处在于,不故作委婉,不虚礼粉饰,用词很“酷”。元好问有一首《论诗》诗曰:“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拈出退之《山石》诗,始知渠是女郎诗。”比起韩愈的《山石》诗,秦少游的“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诗句(《春雨》),当然不免于女郎诗之讥。

韩愈的《山石》诗,历代学者多有赞不绝口者。现代人喜爱此诗者,甚至有认为它比李白、杜甫登泰山、梦游天姥、望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等诗篇都还要好,说他们的诗都是“浑言之”,“不尽游山之趣”;认为苏轼的游山诗歌,虽然“快妙”,但是比起韩愈这诗,就显得不够大气,“便觉小耳”。

节假日,呼朋唤友游山玩水之时,倘若我们学习韩愈的“酷”,面对山水,不大惊小怪,不扮好好先生,不做歌德派,只以敏锐、犀利的双眼,观看景物,感受环境,体验生活,那感觉应该是不错的。你看,有恐高症、体衰多病的韩愈,不也认为赤脚走在山间流水中,听着哗哗的流水声,任由山风吹拂着衣襟,是自由自在、无比快乐的事情,恨不得终老于彼吗?

瓷印情趣

文/王家年

陶瓷最先用于生活器皿,随着烧制和彩绘技艺的提高,瓷器成为观赏品艺术品,后又与文字结合,出现了瓷印。唐宋是制瓷的繁荣时期,瓷质印章在这一时期曾相伴而生,但终未形成气候,明代印学家甘说:“上古无瓷印,唐宋用以为私印,硬不易刻,其质类玉稍粗……旧者佳,新者次之,亦堪鉴赏。”

瓷印,在现代印章中也是一大流派,一些画家艺术家都使用瓷印,如陆俨少等人。相对于以纯天然石材为载体的传统印章,继承中华古老瓷器艺术,以高岭土为原料,完全人工制成。

瓷印的特征:一是其硬度即抗磨损度极高,印一旦烧制完成堪称永不磨损;二是其便捷性,拴上彩绳随身携带无破损之虞;三是其观赏性,瓷釉通透玲珑如玉皎洁,手中摩挲把玩倍添乐趣。如今,古代的瓷印发现极少,它们的收藏价值和研究价值均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