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胶原酶加臭氧与单纯使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胶原酶加臭氧与单纯使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对胶原酶臭氧单纯使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腰间盘突出患者162例,随机分为两组患者,甲组患者80例,采用单纯应用臭氧治疗;乙组患者82例,在使用臭氧治疗基础上联合胶原酶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乙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住院治疗时间、临床症状完全缓解时间,显著优越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胶原酶;臭氧;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注射;安全性

腰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主要临床症状是不同程度的腰痛、单侧或是双侧肢体麻木或是感觉异常,严重导致活动障碍,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严重困扰。近些年来,微创治疗具有痛苦小、疗效好、安全可靠等优点,受到了广大患者和临床医生的青睐[1]。本文中针对我院收治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162例,随机进行分组治疗,对比临床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0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腰间盘突出患者162例,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结果均明确诊断,在患者知情同意下进行治疗方法选择,随机分为两组患者,甲组患者80例,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45.50±3.50)岁;乙组患者82例,其中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39~71岁,平均年龄(45.00±3.50)岁;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平均年龄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排除患者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障碍、妊娠期妇女及严重药物过敏等情况。

1.2方法

1.2.1单纯治疗 甲组患者80例,采用单纯应用臭氧治疗;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严重情况,在C臂机的扫描定位指导下,进行穿刺连接导管,通过导管进行臭氧注射治疗,在C臂机下显示较亮的光带,表示氧化效果较好,即停止注射臭氧治疗。

1.2.2联合治疗 乙组患者82例,在使用臭氧治疗基础上联合胶原酶进行治疗,穿刺和臭氧治疗方法同甲组患者,在臭氧治疗的基础上通过导管进行胶原酶注射治疗,每病变节段600~1200 u。

1.3疗效评定 根据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方法评定[2]。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选用SAS8.0统计软件,以(x±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数据录入计算机 ,选用 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乙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80(97.56%),显著优越于甲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70(87.50%),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和不良反应 乙组患者住院治疗时间(16.52±3.60) d、临床症状完全缓解时间(14.92±4.51) d,显著优越于甲组患者住院治疗时间(21.46±6.54) d、临床症状完全缓解时间(20.56±6.56) d,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损伤小、恢复快的微创手术是外科手术的发展方向之一[3]。以往,我们应用单纯臭氧注射,远期疗效较满意。但经临床观察,臭氧注射术后常见有1 w内腰腿痛加剧,往往难以忍受,恢复较慢[4]。此外还偶见神经根受损症状,且均出现于盘内法单纯注射臭氧治疗患者。随着臭氧技术的应用,我们尝试进行了臭氧加胶原酶联合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发现,术后近期最大的特点是腰腿痛加剧的例数明显减少。

本文中针对我院收治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162例,分别采用单纯臭氧及联合胶原酶治疗,结果显示在单纯臭氧注射基础上应用胶原酶进行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和临床症状完全缓解的时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可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应用和治疗。但必须严格把握适应证,掌握正确定位和熟练的穿刺操作技术,才能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5]。

参考文献:

[1]李东亮,郑宝森,史可梅.胶原酶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与突出物CT值的关系[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7,(2).

[2]高文斌,许改慈,李庆喜.臭氧及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32例分析[J].医学信息,2010,10:2712.

[3]何庆,许平顺,杜峰,等.臭氧溶核(OC)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观察[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6,12(1):61-62.

[4]Netzer N C, Stoohs R A, Netzer C M, et al. Using the Berlin Questionnaire to identify patients at risk for the sleep apnea syndrome[J].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1999,131(7):485-491.

[5]Yokoe T, Minoguchi K, Matsuo H, et al. Elevated levels of C-reactive protein and interleukin-6 in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are decreased by 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J]. Circulation, 2003, 107(8): 1129-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