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植物与动物学科竞争力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引言
EssentialScienceIndicators(即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简称ESI,是由美国科技信息所(ISI)于2001年推出,基于SCI和SSCI所收录的全球11000多种学术期刊的1000多万条文献记录而建立的计量分析数据库。ESI拥有衡量科研绩效,跟踪科学发展趋势的强大分析评价功能,一经推出便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分析评价工具①。根据武汉大学邱均平教授的科研竞争力指标体系,评价特定学科的竞争力应该从学科生产力、学科影响力、学科发展力、学科创新力这4个方面进行。根据ESI数据,学科生产力用近11年来发表的论文数(即ESI论文数)表示,学科影响力用论文的总被引次数和高被引论文数来表示,学科发展力用高被引论文占有率表示,学科创新力用热门论文数表示②。本文以ESI为基础,从上述四个方面对进入ESI前1%的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与动物科学进行评价,力求为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持,并为我国高校的学科建设与评价提供有益参考。
2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ES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一年中提供的7次数据,统计分析了进入ESI排名前1%的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与动物科学论文数、总引用量和篇均被引频次及其排名变化,以及高被引论文的情况。这7次数据具体包括:(1)2010年3月统计的1999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的数据;(2)2010年5月统计的2000年1月1日-2010年2月28日的数据;(3)2010年7月统计的2000年1月1日-2010年4月30日的数据;(4)2010年9月统计的2000年1月1日-2010年6月30日的数据;(5)2010年11月统计的2000年1月1日-2010年8月31日的数据;(6)2011年1月统计的2000年1月1日-2010年10月31日的数据;(7)2011年3月统计的200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的数据。
3结果与分析
3.1学科生产力
机构的论文数量可以代表该机构的科研产出能力(即科研生产力),而学科的论文数量则反映该学科的学科生产力。被ESI收录的论文都是经过严格的同行评议的论文,论文的质量相对较高。因此,ESI中论文数量及排名能够较好地反映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与动物科学的学科生产力状况。
3.1.1论文数及其排名
如图1所示,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与动物科学论文数量处于不断增长的状态,由1754篇增至1995篇;论文数排名同样处于上升状态,由65名升至58名。图1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与动物科学论文总数及其排名以上数据表明,中国农业大学的植物与动物科学的学科生产力在2010年3年至2011年3月间,无论从论文数量的增长还是从排名变化上来讲,都处在持续快速提升之中。
3.1.2与国内机构的对比分析
本文统计的7次数据中,植物与动物科学领域进入ESI前1%的研究机构数量分别为:887、857、867、882、899、915、931个。进入前1%的大陆高校和科研机构有19个;农口高校中有6所: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7月首次进入)和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7月首次进入);“985”高校中有12所,其中西安交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分别于2010年5月和7月首次进入。中国农业大学的植物与动物科学的论文数量在大陆机构中排名第二,仅次于中国科学院,且比排在第三位的浙江大学多427篇。由于ESI数据每次更新时进入排名前1%的机构数量都会发生变化,同一学科不同时段的排名绝对值并不能完全反映该学科的实际排名位置或排名变化情况。为了更好的表示学科的排名情况,本研究提出无量纲的R值,即校正排名值,对ESI的绝对排名值进行校正。R介于0-1之间,1指排名第一,0指排名最末。R越接近1表明该学科在ESI前1%的机构中排名越靠前,反之则越接近0。为了保证结果的客观、真实,下文将利用R值对中国农业大学和国内及国外机构的情况进行比较研究。如图2所示,国内进入ESI植物与动物科学前1%机构的论文数R值均呈上升趋势。图中19个机构可明显划分为三个梯队:排名前三的机构为第一梯队,其R值均高于0.9,其中中国科学院最高,中国农业大学排第二,第三为浙江大学;排名第四至第七的机构为第二梯队,其R值在0.7一0.9之间,分别是中国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其余机构皆属第三梯队,其R值均小于0.7,这12个机构与中国农业大学还有较大差距。在进入ESI植物与动物科学领域前1%的“985”高校中,只有中国农业大学和浙江大学的论文数排名进入前100名。且从7次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农业大学的论文数增长量高于浙江大学。由此可见,中国农业大学的植物与动物科学在国内研究机构中处于领先地位,学科生产力仅次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与动物科学的学科生产力增长速度还明显高于浙江大学,从R值来看,中国农业大学比浙江大学也有明显优势。
3.1.3与国外机构的比较分析
本文选取国外论文总引用数排名前十的机构及中国农业大学关注的瓦赫宁根大学、加州戴维斯分校、康奈尔大学、德州农工大学和霍恩海姆大学5所高校(其中瓦赫宁根大学、加州戴维斯分校、康奈尔大学总引用数排名在前10之内)进行比较。如图3、图4所示,本文所选择的国外大学或机构排名基本保持稳定;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与动物科学论文数量排名增长迅速,并且排名在霍恩海姆大学之上,但与其他11所国外高校或机构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由上述比较可知:在国内,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与动物科学的学科生产力处于领先地位,仅次于中国科学院;国际上,其学科生产力排名比较靠前,但与排名前十的机构还有一定差距。
3.2学科影响力
量的积累固然重要,但同时要注重质的提高。论文数量反映的是学科生产力的状况,论文总引用数量则是学科影响力的重要体现。论文总引用数量越高说明机构的学科影响力越高,学术辐射范围越广,所受关注越多。
3.2.1论文总用引量
(1)论文总引用量及其排名如图5所示,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与动物科学论文总引用量处于持续快速增长的状态,由7121次增至9457次;论文总引用量排名同样处于上升之中,由219名上升至172名。由此可见,从总引用量来讲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与动物科学的学科影响力处于较快提升的状态。图5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与动物科学总引用量及其排名(2)与国内机构的比较分析如图6所示,国内进入ESI植物与动物科学前1%机构的论文总引用量R值均呈上升趋势。图中机构也可以划分为三个梯队:排名前三的机构为第一梯队,其R值在0.8以上,其中中国科学院最高,浙江大学排第二,中国农业大学第三;排名第四至第七的机构为第二梯队,其R值在0.6一0.8之间,分别是北京大学、中国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R值低于0.6的12个机构皆属第三梯队,这些机构与中国农业大学还有很大差距。用R值来表示邱均平教授提出的世界一流学科的标准③,论文总引用量R≥0.90的学科为世界一流学科,世界一流学科又划分为三个档次:论文总引用量R≥0.99的为世界顶尖学科;0.95≤R<0.99的为世界高水平著名学科,0.90≤R<0.95为世界高水平知名学科。由此可见,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与动物科学正在快速地向世界一流学科的行列迈进。(3)与国外机构的比较分析如图7、图8所示,本文所选取的12所国外大学或机构植物与动物科学总引用量排名R值基本保持稳定,相对而言只有霍恩海姆大学R值变化较大;中国农业大学总引用量R值排名虽处于明显上升趋势,但与所选国外机构还有明显差距。所选国外高校或机构中,中国农业大学的总引用量排名仅与霍恩海姆大学比较接近,与其他11个机构差距很大。中国农业大学总引用量名次持续提升,而且上升速度明显高于所选国外高校或机构。
3.2.2高被引论文数
ESI中的高被引论文,是根据论文在相应学科领域和年代中的被引频次排在前1%以内的论文。高被引论文的内容一般属于该学科的重点研究领域,是诸多研究成果的提炼,它是学科影响力的另一个重要评价指标。2010年5月统计,2000-2009十年间,中国农业大学共有高被引论文33篇,其中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属于中国农业大学的为16篇。2011年3月统计,中国农业大学共有高被引论文41篇,其中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属于中国农业大学的为21篇,较2010年5月增加5篇。41篇高被引论文中属于植物学与动物科学领域的论文是20篇,其中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属于中国农业大学的为11篇。中国农业大学高被引论文中,被引次数最多(224次)的是刘金华(通讯作者)发表于SCI-ENCE(2005年)的论文;其次为张大鹏(通讯作者)发表于NATURE(2006)的论文,被引129次;第三为叶德(通讯作者)发表于PLANTCELL(2005),77次。这三篇论文均属于植物学与动物科学领域,且这三种期刊5年影响因子分别为31.052、32.906和10.679。在前述41篇高被引论文中,有20篇属于植物与动物科学领域,占中国农业大学高被引论文的48.8%。可见,植物与动物科学的学科发展力在中国农业大学所有学科中处于领先地位。根据《世界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学科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2009》的研究成果[16],2009年植物与动物科学领域高被引论文量世界排名前十的机构其高被引论文均在100篇以上;而国内高被引论文数最多的机构中国科学院有35篇,其他机构均在10篇左右。由此可见,中国农业大学的高被引论文数与国外顶尖机构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但在国内已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综合上述论文总引用量和高被引论文数两项指标的分析,可以发现: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与动物科学的学科影响力已经初具规模,在国内其学科影响力处于领先地位,但与世界顶尖机构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需要继续大幅提升。
3.3学科发展力———高被引论文占有率
学科发展力用高被引论文占有率来表示。高被引论文占有率=高被引论文数/数,该比率越高说明该学科在以后的发展中越有可能产出更多优秀成果,更有能力保持该学科的持久核心地位。根据2011年3月数据,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与动物科学的论文总量为1995篇,植物与动物科学领域的高被引论文共20篇,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与动物科学高被引论文占有率约为1%。根据《世界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学科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2009》的研究成果,2009年植物与动物科学领域高被引论文占有率世界排名前十的机构均在15%以上;国内排名前两位的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均在2%以上。由此可见,与国外顶尖机构相比,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与动物科学的学科发展力存在相当大差距,很难在短时期内达到它们的水平;与国内领先机构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但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国内领先的地位。3.4学科创新力———热门论文数截止到2011年3月,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与动物科学领域的热门论文为0篇。根据《世界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学科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2009》的研究成果,2009年植物与动物科学领域热门论文排名前三位的机构均拥有5篇以上热门论文;热门论文数在1—5篇的机构有174所;国内仅有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大学拥有热门论文。由此可见,同国内大部分机构类似,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与动物科学的学科创新力与世界顶尖机构存在较大差距,还需要作出更大的努力。
4结论
植物与动物科学是中国农业大学的优势学科。基于ESI的综合引证分析能够定量揭示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在全国乃至全球的位置。在国内:从论文数量、论文总引用量和高被引论文数来讲,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与动物科学的学科生产力和学科影响力在国内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学科生产力与学科影响力发展较为均衡。但从高被引论文占有率和热门论文数来讲,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与动物科学的学科发展力和学科创新力水平一般,还需较大幅度提高。国际上: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与动物科学的学科生产力、学科影响力虽然在持续提升,但是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和机构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学科发展力和学科创新力更是亟需大幅度提升。总之,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与动物科学需要保持学科高生产力的同时,努力提升自身的学科影响力,尤其是国际影响力,增强科研发展力和科研创新力,提高国际竞争力,使之真正成为发展后劲十足的优势学科,争取早日跨入世界一流学科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