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陈自述:跑进另一个世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陈自述:跑进另一个世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本期版主 陈

“跑步就像一扇门,打开这扇门是另外一个世界。”

P1

对于一个从小热爱体育的人来说,我是幸运的,因为我毕业于体育大学,专业是体育新闻。对于一个体育记者来说,我也是幸运的,因为2004年还未毕业的我就开始在北京电台实习,并逐渐成长为一名记者。

小时候我特别喜欢体育是因为喜欢NBA,当时我打开电视看着场上十个人抱着一个球跑,觉得特别刺激。相比乔丹,我更喜欢皮蓬,因为他是在一个人的光环下永远当着补给,皮蓬的这种情怀让我特别感动,我最喜欢的数字永远是33号。体育是身体的,但更是精神的。当我大学毕业后真正作为一名体育记者,近距离地看体育比赛时,整个人都激情澎湃。记者的身份让我有充足的理由见证运动员们的酸甜苦辣,并记录着他们的成长与蜕变,我的成长好像是浓缩了很多的人生一样。

从记录者到跑者

我最初做马拉松的专题同样收获的也是运动带来的精神感动。做全民健身和田径记者很多年,我2011年开始全面报道北京马拉松(简称北马)。2012年我做了一个专题叫做“生命的马拉松”,采访了3位马拉松选手:第一位是个70多岁的老大爷,他用“跑马拉松+旅游”的方式看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他说:虽然我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但我努力拓宽了生命的宽度;第二位是我在终点采访的,他哭着跑过了终点,之后他告诉我自己是一名肿瘤患者,希望能用跑马拉松的方式超越自我;第三位是个圈内有名的女跑者叫珊瑚,她当时想做一个关于马拉松的电影,马拉松对于她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

实际上,每年对北马的报道都需要不一样,你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进行深挖。2013年我另辟了一种新的报道方式,就是在终点等6个小时(一般采访都是3小时内结束),记录从第一个冲刺的冠军选手到最后一个跑到终点的选手,我想记录这些跑者从生理到心理上的状态。6小时后,我等到了第一个被“关门”(全程马拉松规定6小时内完成比赛的人有成绩和奖牌)的人,我就到赛道上陪着他跑,并录到了在闸门关上后他跑到终点的瞬间。

也是在2013年,在报道北马并与节目进行连线时,我告诉了大家很多第一次跑马拉松选手的故事,包括一位为了给自己钢琴考级的女儿加油鼓劲来挑战马拉松的爸爸。我讲完故事后,主持人就说:听众说,你年年忽悠人跑马拉松,什么时候自己跑一次马拉松?我当时就打哈哈过去了,但是隔天我就越想越不对劲,我怎么就不能跑马拉松呢?

其实,我是一个有健身习惯的人,3年来每周都会跳西班牙弗拉明戈和探戈舞。很多人对马拉松都持有一种神秘感,很好奇人类怎么可能跑完40多公里。我就想:好吧,我来揭秘,告诉大家到底马拉松是怎么练的。我以前是记录终点,记录表象,那么我现在需要记录过程,而这个过程再没有比我自己亲自完成更具有说服力了。于是我开始做自己的节目――健身日记,之所以叫健身日记,是我希望不局限于跑步,我希望通过跑步发现一种不同以往的生活方式。

P2

陈的健身日记

跑步就像一个门,打开这道门就是另一个世界。本着媒体专业指导的原则,我请了一个健身教练和一个跑步教练来辅助完成跑步计划。

疑惑

说起来汗颜的是,我作为跑奥运和田径的记者,从2008年到2013年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采访过大大小小的跑步赛事,但从来没有在那儿跑过步。当我终于于年初在奥森开始跑步的时候,我的感受是――太没脸了。我那期的节目第一句话就是:如果说我的第一次奥森跑步只能用一个字形容的话,那就是――濉

逡唬闹钟响后没起来床(体育记者经常熬夜,早上9点到10点起床是非常早的了)。当然我比较欣慰的是自己当天还真出去跑步了。下午终于晃晃悠悠来到奥森,新计划是:看到奥森的夕阳!

宥,装备。虽然是冬天,人家都是专业的跑步衣好么,而我呢,就像一样穿了件羽绒服,还背了个包,要不热了衣服放哪啊?

迦,逼上梁山。第一次跑奥森,兴奋啊,想着怎么也要绕大圈跑,结果在从没去过的北园迷路了。开始我还一边跑一边东看看西瞅瞅,感慨着天色渐晚时高楼映衬下奥森美丽的建筑~一门心思想看奥森夕阳的我在潇洒地抄了个近道儿后终于彻底迷路了。在GPS帮助下找到路的我在寒冷的天气下终于受不住要感冒了,于是放弃折返,悻悻而归。当时表上显示我跑了8公里,1小时多一点。

出了奥森大门,我满脑子想着吃点什么――糖葫芦、褡裢火烧、爆肚……

蜜月

刚开始练跑步,头两周是感情蜜月期。那时我对跑步简直达到狂热的地步――从家到单位三四公里,跑!必须在微博和朋友圈晒各种跑步的照片,感觉身体越来越健康,精神状态也很满血。一次滑冰摔了后腰后,就算在静养中还在进行上肢练习。身体恢复后的大年初一就迫不及待地到奥森跑步了。

为什么大年初一去呢,其实我也是想看看大年初一到底有没有人跑步(记者角色回归),没想到还真有和我一样狂热的人在跑步:有个人竟然夜里3点睡早上7点过来跑步;还有人每年的大年初一都会来奥森跑个马拉松,算是送自己的新年礼物;也有人更实在,准备为过节的大吃大喝先“腾出点地方”。大年初一跑步真有意思,而对于我,最有意义之处在于:天呐,我终于能早起了!

懈怠

体验和记录让跑步变得更加真实。

之前的蜜月期是真实的,2月开始的懈怠期也同样真实。我在健身房跑步,辅助进行单车训练。除了第一次在奥森跑8公里,之后的每次都能跑10公里。2月份,我产生一个念头:挑战一下15公里。

于是上了跑步机,在坚持到12公里的时候,整个人就特别烦躁,不累但就是不想跑了。突发事件往往会记录你性格中的弱点,比如通过这次放弃我就暴露出了性格中的惰性。怎么办呢?我准备用外力介入攻克我这个弱点,跟别人一起跑!我加入了跑团,我的健身教练也来到节目中,指导大家在家怎么进行锻炼,平时怎么锻炼膝盖和脚踝。

当了这么多年的体育记者,真正在跑步过程中我才知道什么叫做热身:在最先开始的前2公里是最累的,特别累。教练形象地说:你的细胞知道你在休息,但突然跑起来,细胞却不能马上进入跑步状态,得让它们慢慢适应,这个适应的过程就是热身的过程。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跑了2公里就放弃了,其实那个时候运动细胞和休息细胞正在打架呢。3公里后,运动细胞才会赢,这时你就全身舒服了。

进步

4月底,在我30岁生日的头一天,我参加了一个10公里的比赛,在西安。那是我人生中第一个正式比赛。出发前,我因为紧张,一直不停地咳嗽,上了三趟厕所。2公里的时候甚至都不想跑了,因为自己从来没有这么艰难。结果3公里过后,缓过来了,也不咳嗽了,终于开始进入正常的跑步节奏中,也开始不断地给自己加油。更有意思的是,跑步真的是一次旅行,会遇到各种各样一起跑步的人,我跑着跑着就有人上来跟我聊天。有两个男生和我一起跑,还夸我跑得快。跑过终点后,两个男生就开始谢我,说如果没有我他们都完不成这10公里。其实我也挺感谢他们的,因为我了解自己特别需要陪伴。这次比赛我跑了57分钟,是我10公里最好的成绩――这个30岁的生日礼物太好了!我终于发现了一个进步的自己,一个超越的自己!

超越

我参加了2014年北京马拉松全程比赛。实际上,赛前我中断训练1个月,并且因为工作身体比较疲惫,由此我预估自己并不可能完赛。

我报道了8次北马,那是我第一次站在赛道上。在鸣枪的那一刻,我简直热血沸腾,太激动了!跑过天安门广场后,我就开始一边跑一边采访,结果没跑10公里我就有些累了。后来一想,不行,还是得先关闭采访机,大概跑了三四公里,我又把采访机打开了,因为当时我看见了一个穿美猴王服装的选手。我问他:“您穿这个衣服,成绩是不是会比日常差很多。”他说:“是啊,我平常最好成绩是3个半小时,现在怎么也要4个多小时了。孙悟空去西天取经克服了千难万险,马拉松的精神是一样的。我希望用这种精神带动大家,鼓舞大家。”

过了半程,我采访了一个穿着国安队服的人,他说这是他第12个马拉松。我问他为什么要坚持跑完全程,他说:“你别笑话我,我跑马拉松是因为我之前追过12个姑娘都失败了,我就要用这种方式来证明自己。希望马拉松能带给我下一个爱情。”30公里过后我遇到一个姑娘,她腿上绑着沙袋,我问她腿有没有问题?她说:“之前遇到的一场车祸让我有了坚持的理由。这是我第二次跑马拉松,完赛就好,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我当时跑完半程,成绩已经有突破,30公里3个多小时,状态不错,心情也放松。唯有一点失望是:到了第一个补给站发现香蕉没有了!难道只有向助威的观众要了?正在我因面薄而内心挣扎时,路边一个我采访过的志愿者认出了我,并向我伸出援手,哈哈,刷脸成功,香蕉面包随便选!

进了奥森,我终于要散架了,一绷劲儿就要抽筋。于是我赶紧停下来做拉伸,然后拖着腿走。当时我前面正好有一对情侣在拉着手走,我就给自己一个暗示:我跑到他们身边也可以开始走了,因为我要采访,顺理成章。但是,天啊,我真的跑了,但是跑到他们身边他们就开始跑。瞬间,我的精神崩溃了,开始想哭。我就像打了败仗拖着腿走的伤兵一样。慢慢地,周围聚集了像我一样状态的跑友,我问其中一个人:你想过你现在的样子么?他说:一定是最帅的。

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虽然每一个脚尖都疼,但我终于又开始跑了。我对着采访机描述我的状态时都在哽咽,恨不得坐在地上抱头痛哭。远远听到终点摇铃声时,我发现自己又有动力了,举着话筒对自己说:你已经练了一年,就是为了这一天。说完这句话,我就说不出话了,眼泪往下掉。看到计时牌时,我死死盯住它,开始给自己数秒,迈着大步冲刺,完赛。这次北马的终点是对我来说真正意义上的终点,是我竭尽全力高举着双臂冲刺的终点。这一刻我真的等了太久了。我采访了这么多届马拉松选手,经常问的就是:你跑完马拉松的感受是什么?马拉松是什么?但只有当我真的跑完全程后,我才真正明白了这种感受――马拉松就是了解自己和超越自己的过程。

我超越自己,但跑不过时间,之后的两天我只能在家躺着,还好拥有太多难忘的回忆。

反思

跑马拉松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跑的时候常对自己说――打死都不跑第二回,跑完又对自己说――我的下一个马拉松在哪儿?

马拉松上瘾,我也不例外。我还贪心地想:如果前半程不采访肯定能跑得更快,不行我得再报一个!

于是有了今年我第二个全程马拉松。同样没有系统的训练,这次我准备当6小时的兔子(马拉松中的兔子是指那些控制速度节奏能力强的人在赛程中做移动时间点)。

不知为何,这次在15公里的时候我腿就开始疼,20公里时如果不是因为当兔子我绝对会退赛的,因为当时我走的时候右腿只能是直的,要靠左腿带着一蹦一跳地跑。从20公里坚持到30公里,完全没有力量了,开始反思:第一次跑马拉松侥幸完赛的心理终于让我这次得到了教训。

当时我一边跑一边想,估计生孩子也就这么疼了吧?我还想到了参加墨西哥奥运会并最终血淋淋地跑回终点的马拉松选手阿赫瓦里――我必须完赛!途中遇到周围很多同样惨兮兮的跑友,我还鼓励大家:一定要完成比赛,给自己一个全新的开始――就这样,我与一群跑友一瘸一拐地完成了比赛。

后来我彻头彻尾地反思了自己在第二次马拉松中的惨状,这都是因为自己对马拉松缺乏敬畏之心!很多准备是我第一次马拉松严格遵循的,但第二次忽视了。我心里老想着6小时很简单,甚至忘记了跑前热身。其实马拉松是一个非常科学系统的运动,比如要在比赛前一周开始调时差(早上8点发枪,至少6点就要出门);一周内要吃粮食;比赛头两天每天要喝两升的水,以保证身体处于水分充盈的状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