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文房清供笔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笔洗是为涮洗笔毫中余墨以保护笔毫的常备用具,可耐久用。晋唐时期就已使用。其造型多为敞口,或深或浅,以小而精致为美,材质各异,成为文房中最为重要的用具之一。笔洗的形制较大,质地多样,其中早期最为实用和常见的是瓷笔洗,并以官窑、定窑、汝窑等制品最佳。多有传世制品。
明清时期内廷御用制品,材质精良,有玉石、玛瑙、瓷、竹、木、铜、翡翠、象牙和珐琅等笔洗,成为书斋中的必备之物。文献也多有笔洗的记载,在明代文震亨《长物志》、屠隆《文房器具笺》和高濂《遵生八笺》中记录了各种材质、窑址和器形的演变,其中内容大同小异。
瓷笔洗作为文房中洗笔之用,在唐代最为流行。唐代是个文风极盛的年代,诗书画印等传统文化都颇为成熟,文房用具的使用也较为广泛。这一时期,大量的陶瓷文房用具出现,数量可观。如长沙窑出土的文房用具十分普遍,洗类器物有数百件,有圆底洗、圈足洗、圆饼底洗和平底洗。这类器物的口径和腹径均在10厘米至25厘米之间,作为浣笔之器非常适合。可见,在唐代长沙窑所制的文房用具数量较多,也最为成熟。
两宋时期,瓷笔洗颇为流行,龙泉窑、耀州窑、汝窑、官窑、哥窑等都有烧制。器形除了圆形外,常见有三足洗、五足洗、葵花洗、折沿洗、桃式洗、荷叶洗等。以器型的多样和釉色的典雅取胜。元代的瓷笔洗以龙泉窑的青釉双鱼纹洗最为著名。
明清时期瓷笔洗的主要品种有青花、单色釉和素三彩等,器形以葵花洗为多。清代的则有青花、单色釉、粉彩、斗彩等,尤以仿宋代官、汝、哥窑的桃式洗为后人称道。
玉笔洗早在宋代就有制作和使用。现在浙江衢州咸淳年间史绳祖墓出土有南宋时期的一件青玉荷叶形洗,俯视呈两片荷叶形,并雕有盛开的荷花和荷叶,用阴刻线表现叶脉,透雕卷曲的茎巧做洗足和洗柄,制作精美。
元代的玉笔洗也有实物出土。如江苏无锡元代钱裕墓出土一件青玉桃形洗,柄为桃枝、桃叶透雕而成,枝叶蔓延至器底,叶上阴刻叶脉,造型写实。为元洗形式。这种形制与宋洗颇有相似之处,仍有承袭旧式。
明清时期玉质笔洗传世数量较多,除常见的方形、圆形、椭圆形以外,还有仿拟自然植物之形,如荷叶洗、桃式洗、瓜形洗等,其中以荷叶形玉洗最具典型。一般是以卷曲的荷叶造型,荷叶边缘或凹或凸,高低错落,叶内用阴线表示叶脉,外壁高浮雕荷莲或镂雕错落弯曲的枝梗做柄;也有在洗内雕卧青蛙或螃蟹、取意自然、形神兼备。
除了玉笔洗外,还有竹、木、铜、翡翠、玛瑙、象牙和珐琅等材质的笔洗。其质地各异,争奇斗艳,在清代最为流行。
明万历 高9.3厘米/口径35.5厘米/足径25厘米
洗呈八方葵花瓣形,敞口,折沿,斜壁深腹,浅圈足。通体青花装饰。内心、内壁和口沿上绘不同的人物故事纹,外壁绘莲托八宝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万历年制”双行款,青花双线圈。
明万历 高4.6厘米/口径16厘米/足径11厘米
洗敞口,壁呈葵花瓣形斜收,浅圈足。通体青花装饰,内心绘两鱼游于荷莲水草之间,外壁绘四鱼莲藻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宣德年制”双行款,青花双线圈。
此洗为明代万历时烧造的刻意模仿前朝之器。与宣德朝同类器物相比,其胎体厚而重,器壁深,青花色泽更是诧异明显。其青料采用浙江产的“浙料”,色调蓝中泛灰,而宣德青花大多采用进口的青料,色泽浓艳,并有散晕。
清康熙 高4厘米/口径8.2厘米/足径7.5厘米
笔洗圆口,扁圆腹,圈足。通体施天蓝釉。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款。
此笔洗小巧精湛,天蓝釉的釉色好似万里晴空。这是康熙时期官窑中天蓝釉文具的代表作。
清康熙 高7.5厘米/口径2.8厘米/底径2.8厘米
圆口内敛,扁弧壁,圈足。通体施豇豆红釉。此为康熙晚期出现的红釉品种,因酷似豇豆的红色,故名。其颜色在窑内不易掌控均匀,含有深浅不一的斑点及绿色苔点,称“美人醉”或“美人霁”,为还原气氛不均匀部分氧化所致。后人形容其釉色“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篆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款。
康熙初年,崇文重儒之风盛行,文化用瓷大量出现。康熙豇豆红釉器则以文房用具为主,多见太白尊、石榴尊、菊瓣瓶、柳叶瓶、洗、印盒等小件器皿。
此件笔洗为康熙豇豆红釉常见器型。
清雍正 高5.2厘米/口径24.6厘米宽
器形宛若一个半剖的桃子,近蒂处饰几片桃叶及一个完整的桃实。仿宋代官窑釉色,色如美玉,幽雅凝重,釉面隐约可见稀疏淡雅的开片纹,饶有趣味。无款识。
雍正朝仿宋官窑器极为成功。宋代官窑瓷器的釉饰以天青色为主,并有粉白、月白、油灰等色调,开大纹片。其器物口、足处往往露胎,显出胎体的褐色或黑色调,称“紫口铁足”。雍正时的仿官釉,亦以天青色为主,部分釉饰泛灰。开片较为复杂,或开大片“金丝”纹,或开无色细碎纹,或开少而断续的纹片,或不开片,一些器物转折处因釉薄而露出胎色,色调为黑色或淡红色。其中所仿桃式洗是最为典型的代表作品,失透的灰蓝色釉面点缀着本色纹片,与宋官窑器相比较,有时竟能达到真伪难辨的程度。雍正朝仿古瓷多以自然界中的动植物为器皿的范本,采用概括、抽象手法进行艺术再创造。这是雍正瓷器的一个显著特征。此件桃式洗便是制瓷匠师们运用模拟手法创造的一件成功佳作,为文房用具中浣笔之器。
清乾隆 高4厘米/口径11厘米/足径9.7厘米宽
洗为桃式,大小双桃相连。洗一端巧作枝叶蔓生,为洗柄,下为小桃实,一虚一实,构思新颖。洗底有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款。
此器以青釉色为主,并间饰青花釉里红装饰,色泽亮丽,极具特色。
清乾隆 高5厘米/口径16厘米×12.2厘米/足径12.5厘米×11厘米
洗为桃式,敛口,平底,口沿处为一桃实,几片枝叶蔓布其上,造型写实。通体施青灰色釉,表面布满细小纹片,为仿宋汝窑特征。底部有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款。
清乾隆 通高2.5厘米/口径8.5厘米/底径8.5厘米
洗为南瓜形,一侧装饰有瓜叶和一南瓜形柄;平底,底有四支钉痕。通体施冬青釉。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篆体“乾隆年制”双行款。
此笔洗南瓜形与笔洗的水池相互映衬,宛如一架结在池塘边的南瓜,瓜叶与果实交相辉映。这种器物的出现,与乾隆时期陶器巧做的盛行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乾隆时期经常把陶瓷器的器形、形象做成自然界的植物,并将其与实用器形相结合,成为当时风行的一种陶瓷工艺。
清乾隆 高7.3厘米/口径13厘米×14厘米/足径11厘米×11.2厘米
敞口,洗壁浮雕灵芝纹,随形而制,灵芝形足。通体施珊蝴红釉。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金彩篆体“大清乾隆年制”双行款。
珊瑚釉为低温铁红釉,因呈色红中闪黄,与珊瑚颜色相似而得名。此件器物以灵芝形态随器形环绕其周而制,造型独特,颇具创意。灵芝作为清代传统装饰纹样,寓意长寿。
此件作品应为乾隆晚期作品。
清乾隆 长8.8厘米/宽6.9厘米/高8.1厘米
玉质洁白温润。以一大荷叶束成洗形,边沿为不规则荷叶边,外以镂空透雕莲梗、水草枝叶为足,洗外还附有海螺、小荷叶、鱼、莲藕等装饰。
清代玉质洗多种多样,造型别致。此器器壁较薄,制作工艺高超,构思生动活泼,内外抛光均好,是难得的玉中精品。
清乾隆 长13.3厘米/宽8.4厘米/高3.8厘米
玉质洁白无瑕,可称得上羊脂白玉。器形为椭圆形,浅腹,撇口,口沿两边浮雕螭耳。螭兽伏于洗口,跃跃欲试,体态生动。洗底阴刻篆书“乾隆年制”款。
这件洗质地莹润,雕工精细,为乾隆时期代表作品。
清中期 高4.1厘米/口径9.3厘米/底径7.7厘米
青玉质地莹润,巧做半剖的瓜形。洗柄镂雕瓜蔓连枝,大小瓜叶俯仰有致。器底巧做瓜叶为足。构思精巧。
此洗雕工精细,叶脉清晰,瓜棱具现。取意瓜形,有寓瓜瓞绵绵,象征世代永昌。
清中期 长9.1厘米/宽5.7厘米 /高4厘米
玉质洁白无瑕,巧做荷叶形。器形为椭圆形,深腹。器底雕并蒂荷莲,从洗底向上延伸到口沿,有似出水芙蓉。
此洗质地莹润,因材施艺,雕工圆润,为清代内廷精作之品。
清中期 通长22厘米/宽13.4厘米/通高6.2厘米
碧玉质。器型为八瓣瓜棱形,口沿椭圆状,稍外撇。双耳以蕉叶纹装饰并衔素面活环。器外下腹部有花叶纹,底装饰以菊瓣纹。
此器从器型到纹饰均有痕都斯坦玉器风格,为清宫内廷玉作痕都斯坦作品。
清中 最长20厘米/最宽15厘米/最高13.8厘米
青玉质。圆雕一灵芝状,外以大小八只小灵芝及枝梗攀附并称为托座。构思精巧,并寓意福寿吉祥。
清中期 长8.4厘米/宽7.4厘米/高2.9厘米
洗吹制而成。敞口,弧腹,平底。造型为刨开的桃形,外壁浮雕桃树桃叶。器形规整,器壁厚薄均匀,刀法简洁、流畅,纹饰生动自然。
此件玻璃洗,颜色柔和、莹润,不透明,具有玉质光泽。为内廷御用佳品。
清乾隆 高1.7厘米/口径8.2厘米/底径7.8厘米
洗为铜胎镀金。通体画珐琅装饰,洗内画珐琅百花纹饰,色彩艳丽,以红、粉、蓝、绿、黄色相间,五彩缤纷。洗外壁白色釉地上描绘蓝色枝叶纹,颇为清雅。底部施白釉,并绘蝠捧寿桃,其上蓝釉楷书“乾隆年制”款。
此洗纹饰繁缛,制作精致,寿桃上署款形式独特,有寓“福寿双全”。为清乾隆时期御制精品。
清中期 高4厘米/口径16.6厘米/底径16厘米
洗为海棠花式。通体铜胎镀金,内外掐丝珐琅装饰,分别在白色和蓝色釉地上掐丝缠枝莲花纹饰,线条清新流畅,色彩亮丽。
此洗采用掐丝珐琅工艺,制作精细,表面平滑,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