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针刀治疗跟骨骨刺40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针刀治疗跟骨骨刺40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543―02

跟骨骨刺是临床上骨科的常见病。跟骨是人体负重的主要部分,人体在站立时跟骨承担约50%以上的体重。中老年人由于跟骨后内侧的骨质增生(俗称骨刺),跖腱膜在跟骨结节起点反复牵拉损伤后引起慢性炎症。当长时间站立、行走时,容易引发疼痛,给患者行走带来很大的痛苦。我科于2007年至今共收治40例跟骨骨刺患者,应用针刀松解治疗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40例,男15例,女25例;年龄41~72岁,41~50岁8例,51~60岁21例;61岁以上11例。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约1年。单侧病例36例,双侧病例4例。临床表现为足跟底部内侧区域疼痛,偶尔疼痛会发生于足弓,或放射至足弓,走动后好转,晨起或休息后再开始走动时,疼痛厉害,有的晨起后要1~2h的预备活动后才能走路。所有病例跟骨结节处压痛明显。X线平片示患足跟骨结节处有骨刺生成。

2治疗方法

患者俯卧治疗床上,踝关节前缘垫一薄枕,足跟朝上,在压痛最明显处亦即骨刺的尖部及足底筋膜张力最大处,进针共注射1%利多卡因5ml,在骨刺尖端沿原针孔进针刀,刀口线和足纵轴垂直,针体和足跟骨的后面呈60°,进针刀深部达骨刺尖部,先做纵行疏通,再做横行切开剥离,切断部分跖腱膜和跖长韧带,三四下即可出针刀。将针孔覆盖好后纱布压迫1-2分钟,操作者一手使患足过度背屈,同时另一手拇指向足背方向推顶足弓部象弓弦一样的跖长韧带和跖腱膜,这样做二、三次即可

3结果

疗效标准:痊愈:疼痛消失,活动自如,功能恢复正常;显效:疼痛明显减轻,活动基本自如;有效:疼痛减轻,活动较治疗前好转,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本组40例患者,均治疗一次即痊愈。

4典型病例

患者,女,58岁,左侧跟部疼痛1年,行走时剧痛,不敢着地,曾用针灸、膏药、局部封闭治疗等多种手段,效果不佳。查体:左侧跟骨底部压痛明显,可扪及骨样突起,CR片提示左侧跟骨巨大骨刺。针刀治疗一次,次日疼痛即明显缓解,1周后痊愈,随访半年无复发,复查CR片显示骨刺变小。

5体会

跟骨骨刺即跟骨骨质增生,属于跟痛症中的一种。普通人群中跟骨骨刺的患病率约8%~18%,病因是长期使用以及重力作用,跖长韧带和跖腱膜损伤挛缩引起跟骨附着点处持续性牵拉,为加强此处不被拉断,使得附着点不断钙化及骨化,进而形成骨刺,但并不是有跟骨骨刺就一定引起跟痛症。临床工作中许多患者是单侧疼痛,拍片却发现两侧均有骨刺,还有部分患者没有跟痛症的表现,却在拍片时发现存在着跟骨骨刺。所以只有当跟骨骨刺与疼痛的部位相符合,骨刺才可能是疼痛的原因。治疗时局部注射利多卡因可以减轻疼痛,但需注意不要浅表注射,以免导致脂肪垫萎缩,导致足跟缓冲不良而可能形成新的疼痛。针刀切断部分跖筋膜、跖长韧带,位置一定要在骨刺的尖部,并将尖锐的骨刺顶部部分铲剥,这样能改善骨刺的张力和软组织的血液循环,但无需将骨刺过多削掉,需要注意不要进针过深到跖筋膜深面,避免损伤深面的血管及神经引发局部血肿等,易造成感染及血肿机化而造成新的慢性疼痛。骨刺留在里面,并不产生症状,也不影响功能,我们观察到部分治疗后患者在远期复查X片时发现有骨刺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