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鉴赏诗歌炼字的艺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鉴赏诗歌炼字的艺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古人写诗讲究炼字。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精练传神、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修辞手法,叫做炼字。那么,我们该如何解答“炼字”类的诗歌鉴赏题呢?

一、诗人要炼哪些词?

1.动词

动词运用得妙,就能增强文章的精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增强诗歌的气韵,给人以犹美的享受。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一个“绿”字,既表现了春意盎然的江南景象,又表达了诗人要开创变法新局面的理想,还透露出诗人早日辞官回家的愿望,真是言近旨远啊。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再如苏轼《蝶恋花》“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2.形容词

形容词犹如新娘化妆用的胭脂,能揭示出诗词意象的神韵,传达出诗人的内在情感。如牛希济《生查子》“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以虚处芳草之绿,而联想人罗裙之绿,设想似疑,揭出别后难忘之情。再如杜甫《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的“细”字,“细”字,不仅表明春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悄无声息,而且精确传神地写出了春雨“润物”的自然造化发生之机。

3.虚词

虚词用得好,也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的美学效果。杜甫有诗云:“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叶梦得评道:“远近数百里,上下数千年,只在‘有’与‘自’两字间,而吞纳山川之气,俯仰古今之怀,皆见于言外。再如李白《菩萨蛮》“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中的“空”字,表达了思妇(或游子)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4.叠词

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如王驾写《晴景》一诗:“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再如王安石《元日》“千门万户尤眨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印保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了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5.拟声词

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拟声词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萧萧”、“滚滚”写出了秋风扫落叶的声态与大江东去的雄迈气势,雄浑开阔,情感慷慨低沉、苍凉悲痛。

6.表颜色的词

表示颜色的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如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词人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

二、我们该如何鉴赏?

杜甫说:“语不惊人死不休。”正因为古人讲究“诗以一字论工拙”,才有了“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苦吟与锤炼。优秀的诗人总是追求炼字的,优秀的诗歌中总有许多运用贴切词语描摹物态、抒写情怀而使境界全出的范例。从近年高考来看,诗歌鉴赏非常重视对语言的品味鉴赏,而其中又以赏析诗人的“炼字”为主。所谓“炼字”,指的是诗人写作时用字的推敲。赏析“炼字”就是要求我们能够对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作出分析鉴赏。

1.从字的本身属性入手

字的本身属性主要指字音、字义和词性。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绿”字向来为人称道,究其原因,还在于这个“绿”字是形容词,能给人强烈的色彩感,此处活用作动词后,更给人春风吹绿江南岸的动态美感。另外,因为古代诗歌具有音律之美,有时我们从字音的平仄韵律和声音的或悠长或短促、或高亢或低沉入手,也可以赏析出古人炼字的缘由。

2.从修辞入手

炼字炼得好,往往又是因为使用了某种修辞手段。例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句中的“绿肥红瘦”四字之所以好,妙就妙在以“红、绿”二字指代海棠花、叶,不仅简练,而且形象;又将“肥、瘦”移用来形容叶的茂盛与花之凋零,这就更能表现诗人无限伤春之心。

3.从语境入手

关注语境始终是语言鉴赏的第一要素。落实在炼字的赏析上,就要求我们能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人所炼之字与句子其他成分的搭配,最后再赏析使用该字的效果。例如对王维《过香积寺》第三联“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中“咽、危”二字的赏析,我们就必须结合“泉声、危石”来分析“咽”,结合“日色、青松”来分析“冷”,还要结合全诗来赏析这两个字对表现整体意境的作用。对炼字的赏析,绝不只是孤立地分析一个字,而是要看它处于语境中的地位,要分析它在营造全诗意境中所具有的艺术表达效果。

三、又该如何组织答案?

在组织答案前,首先,我们要认真研究诗歌,找准诗人用得最为精练传神的字。然后,仔细阅读全诗,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即描写的对象),调动常识储备,揣摩意象与所炼“字”的关系。记住,评价这个“字”时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炼字的感情基调。

答题步骤一般为:一是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二是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三是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需要注意的是,答案必须简洁,点到为止;要注意语言的锤炼,尽量以诗化的语言答题。如下面一道诗歌鉴赏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孤 雁

崔 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D缴,孤飞自可疑。

注:D(zēng):短箭;缴(zhuó):系箭的丝绳。

问题:有人评论说颈联“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的“低”与“冷”字用得很奇崛,请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解答此题时,可以通^联想、想象生成相关形象画面(低低的云,冷冷的月),再结合具体语境(暮雨苍茫,一只离群的孤独的大雁在寻呼伙伴)来赏析“低”与“冷”字之妙,切忌仅仅说些生动形象之类的空话、套话。

参考答案:低,在诗中指低低的云;“冷”,在诗中指冷冷的月(步骤一)。月冷云低,衬托出大雁形单影只,突出了行程的艰险,心境的凄凉(步骤二)。只一“低”与一“冷”字,就写尽了诗人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步骤三)。

拓展练习

1.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①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①谢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后,只身隐居,多次坚拒元朝征召。

问题:次句中“又”字有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 春

韩 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问题:简析“知”和“斗”字的妙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题: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怀古

许 浑

玉树①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②拂云晴亦雨,江豚③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注:①玉树,陈后主所制乐曲《玉树花》。②石燕,《湘中记》“零陵有石燕,得风雨则飞翔,风雨止还为石”。③江豚,《南越志》“江豚似猪,居水中,每于浪间跳跃,风辄起”。

问题:有人认为首联“残”和“空”两字最为传神,谈谈你的看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问题:诗家说此诗不是一首写景诗,而是一首抒情诗,而“留”和“听”二字最传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首先表现了年复一年的时间推移;其次具有强化感情的作用。(分析“又”字的作用时,要结合整句诗,诗人正是在面对年复一年的时光流逝中使用了这个“又”字的,从中还流露出了个人情感。)

2.“草木”本无情,但“知”“斗”二字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其爱春、惜春之情,生动形象。(赏析诗人的炼字,回答时要紧扣语境和修辞。)

3.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4.“残”和“空”,从文化生活和军事设施两方面反映陈朝的腐败,一文一武,点染出陈亡之前金陵城一片没落不堪的景象;“王气终”则与尾联的“豪华尽”前后相应,抒写金陵繁华一去不返、人间权势终归于尽的慨叹,读来令人不禁怅然。

5.同意。“留”和“听”二字,写情入微。枯荷本无可“留”的价值,但诗人旅宿思友、永夜不寐,却能因聆听枯荷秋雨的情韵而略微相思,稍解寂寥,所以反而深幸枯荷之“留”了。不说“望”而说“听”,自然是夜宿的缘故,但主要的还是久听之后,这单调而凄清的声音,却更增加了环境的寂寥,从而更加深了对朋友的思念。

(作者:陈玉驹,张家港市沙洲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