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GDP变化看科学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5年12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普查结果,改写了中国2004年的gdp总量,达到15.9878万亿元,增加了2.3万亿元。这一核心经济数据的修正,使得与之相关的一些宏观经济指标传递出新的信息,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
2005年12月20日公布的全国首次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04年我国GDP总量,比年快报核算数多了2.3万亿元。而我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也因此前移了一位。
数据的变化,能够反映宏观经济的一些现状。这无疑有利于国际社会客观地评估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态势,也有利于我们清醒地把握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走向。
不可否认,很多巨大的数字,当除以13亿之后,就会变得很小。此次GDP总量调整后,2004年我国人均GDP仍排名世界百位之后,只有全球人均GDP的1/5。评价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在讲总量的同时,还要讲人均数量。就根本而言,讲“人均”更能使全社会保持头脑清醒。而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政府也将更有能力为贫困人口做更多的事。只有这样,贫富与城乡差距才能逐步缩小。
在关注贫困的同时,也要看到发展面临的其他问题。比如,环保部门的资料显示,如果污染得不到有效治理,到2020年,在GDP大幅度增长的同时,可能面临更大的环境和资源压力。
这并不是说经济增长不重要,因为全面小康毕竟要以经济增长作为物质基础。问题并不在于是否应当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而在于以什么方式实现增长,以及这种较快的增长能否持续。如果采取外延扩张的粗放增长方式,国民经济或许可以在短时期内增长得很快,但它是不可持续的,而且全面小康社会所要求的其他方面,比如生态环境等,反会因此受到损害。
中国的GDP已保持20多年快速增长,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这一用来衡量经济总量的指标,有其不可忽视的局限性。比如,它不能全面反映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程度,不能反映资源消耗和环境的代价,也不能准确反映国民经济的结构变化和整体素质。我们要重视GDP指标,但更要重视在降低消耗、保护环境和改善民生中进一步做大GDP;不能盲目地、一味地追求这个指标,更不能把它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政绩的唯一标准。发展是硬道理,但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
眼下的关键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发展的全局。要改变一讲发展目标,就只强调GDP总量增长的传统思维方式。必须对发展有更加科学的认识,更加全面的理解,不可忽视环保、就业、社保等直接关系民生的重要指标,还要努力做到社会、经济、环境等的和谐发展。说到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与归宿。(摘自2005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