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执业兽医制度下合格兽医人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实践教学是兽医专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在执业兽医制度实施之后,实践在兽医专业教育中的作用更加突出。改善课程实验教学环节包括实验教学的投入、实验的学时、实验动物的准备、临床教学实习的管理、毕业实习的内容及要求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出高质量的兽医专业毕业生将发挥一定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2;S8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9-0073-02兽医专业作为农业院校传统老牌专业,有其本身的特点,作为医学专业,它要求学生不仅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还应具备丰富的实践操作技能和过硬的临床实战经验,2008年我国提出执业兽医考试制度,要求今后的兽医必须通过执业兽医考试之后方可从事兽医及其相关工作。在这次执业兽医制度的实行之前,农业部经过多年酝酿,其目的之一是与世界兽医制度接轨,更为关键的是通过这种考试制度和要求水准,全面提高兽医从业水平,使我国兽医对饲养业及相关行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能够以专业的水准去分析和处理。
我们一般都能够按照教学大纲和兽医发展来进行兽医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在讲授中让学生得到理解和掌握。但实践环节往往由于各种因素制约,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下面结合兽医专业的实践环节来分析如何提高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合格兽医人才。
兽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验、临床教学实习及毕业实习三大板块,这三个环节相互联系、层层深入,将理论知识不断糅合在一起。学生在大学五年中,如果能够按质按量完成这三大环节,毕业后将可以胜任兽医基本工作的要求。
一、改善课程实验教学环节
兽医专业每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都有课程实验,课程实验是按照教学计划和兽医专业知识结构设置的,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实践环节。实验课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复习,更是对理论知识的深化和扩展,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
但本科实验课程存在以下几个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1.教学经费不足,难以开出教学计划的所有实验项目,全国高校普遍存在这种现象,教学经费的下拨标准还是多年前的标准,而目前由于物价上涨等因素,现有的下拨经费根本不足以完成计划内的实验项目,所以教学教师只能根据实际情况完成部分实验项目。2.仪器设备老化、不足,制约着实验效果,上一轮本科教学评估之后,本科教学设备更新及维修不及时、不到位,严重制约上课效果,医学专业的实验课程学生分组严格为3-4人一组,但由于设备不足,加上损坏的设备没有及时维修,所以学生仍然使用一部分老旧、过时的实验设备;多数实验人数严重超员,每组实验6-8人,同时由于长期以来受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观念的影响,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实验课缺乏足够的重视,具体表现为:学生实验课前不预习,对实验过程不加思考,实验不认真、不主动,有的学生不去观察实验结果,抄同组同学的实验记录也可以写出实验报告。这样的实验课教学显然不利于培养具有现代思想、现代素质、综合能力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3.实验动物购买没有合法来源渠道,有些院校还没有自己的实验动物中心,实验动物来源受到严重的制约,按照国家法律,实验动物购买必须到合法的实验动物饲养企业或饲养场购买,但目前的情况是小动物如鼠、兔等可以购买,大型动物如牛、马、羊、猪、犬等无处购买,只能到市场或个体养殖户去购买,没有检疫证明,具有极大的风险性,因而实验教师就想办法开展替代实验,影响教学效果。4.实验课教师业务素质有待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学改革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实验课质量的优劣与教师的业务素质、责任心和课堂组织能力密切相关。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验课,教师都需要认真备课,做好充分准备。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以及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教改工作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实验课的讲授不仅要求教师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求教师有熟练和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以及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解决能力,并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对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课教师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基础上,还要不断进行理论知识的更新和拓宽,学习并掌握新技术和新方法,这是做好兽医实验教学工作的前提和保证。
针对上述几种情况,我们作为兽医专业教师,要与主管校长沟通,追加教学经费,更新实验设备,改善教学环境,保障实验动物来源。同时,还要对实验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准,争取将实验教学环节搞好。
二、严格管理临床教学实习环节
临床教学实习环节是兽医专业本科学生在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后,根据教学计划集中安排10周左右的临床实习,将学生派到动物医院、养殖场及兽医防疫站等基层部门,直接接触养殖中遇到的具体病例。
在实习中学生要接触临床上遇到的各种病例,如传染病、寄生虫疾病、内科疾病、外科疾病、产科疾病等,涉及的知识面包括解剖、生理、生化、药理、免疫与微生物、病理、内科、外科、产科、中兽医、诊断等所有专业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实习过程中学生不但要对所学专业知识全面掌握,并且会将这些知识综合应用到所遇到的疾病中,正确地进行诊断、治疗,在此基础上提出预防措施等。
但在实习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使得教学实习与预期效果相去甚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习单位实习内容单一,每年医学院派往实习单位的学生在3个月的实习期内一般都待在一家实习单位,而且大部分实习单位从事的是一种动物的疾病诊疗工作,不接触其他动物的疾病诊疗,如宠物医院只针对犬或猫等小动物进行诊疗,养殖场只养殖一种动物,如猪或鸡等。实际上在一个实习期内,学生只接触两三种动物的疾病诊疗,对其他动物接触很少或接触不到,没有全面了解不同动物的发病及其治疗,即使一种动物有时候见到的疾病也较单一,因此学生在一个实习期内仅见到几种疾病,涉及内容有限。2.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对实习认识不足,在实习期内学生对临床疾病诊疗兴趣不高,对实习重要性认识不足,学生在实习单位实习几天后,请假、开小差等现象频繁出现,甚至有的学生超过一半的时间都不在实习单位,严重影响实习效果。[1]3.其他学习内容冲击实习教学,学生在实习期内与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找工作及托福考试等内容时间重叠,大部分学生将实习内容放在后边,更注重以上其他内容的学习,实习效果可想而知。4.教学实习管理环节不严,直接导致学生放松教学实习学习,学生在实习期内赴实习单位后,指导教师只能不定期检查实习,这样有些学生不自律的话,根本学不到应有的临床知识。[2]
鉴于此,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每年在实习前,召开全院教职工大会,进行实习动员大会,调动教师挖掘符合实习要求的实习点,并对第一次实习点进行现场考察,符合要求的才配实习生,在实习期满听取学生反馈信息,不合格的下一年度不予配实习生;实习前教学院长、辅导员还向全体实习生宣讲实习重要性、病例处理细节、考核要求、实习纪律及安全事项等,杜绝学生投机思想。经过几年运行,效果良好。
三、规范毕业实习环节
毕业实习是学生在毕业前,要通过毕业实习完成毕业论文,实习内容涉及所学专业知识,如临床疾病发病调研、诊断、预防,药物的应用、研发,病例变化的探讨等。
近年来,全国高校的学生毕业实习环节执行效果不理想,因为这一阶段实习与毕业找工作、研究生复试、公务员考试等掺杂在一起,学生在毕业前面临人生转折点,所以大部分学生到了学校安排的实习点后,各种各样因素的干扰,导致他们难以安心工作,有些干脆“放羊”,结果到毕业前只能草草地提交一篇不完善的毕业论文或抄袭论文应付交差。
对此,我们将大部分毕业实习放在教研室,跟教师课题组完成教研室课题任务,要求教研室教师在适当照顾学生的情况下严格要求学生,绝不容许学生不做实验或造假、抄袭等现象出现。这样学生有事可以临时与教师请假,在校园内办完自己的事情后就可以及时回教研室继续实习工作,既顾及学生方面,也完成实习任务,达到两全其美。多年运转证明这一方法效果显著。
通过以上环节,我们可以看到目前高校本科教学实践环节存在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需要高校教师认真思考,也需要高校领导认真思考如何改善教学软件和硬件设施,共同出谋划策,提高教学质量,以培养出执业兽医制度下合格的兽医人才。
[参考文献]
[1]崔焕忠,张辉,周佰祥等.提高《兽医内科学》教学质量的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8):28-29.
[2]梁书文,王军,马魏等.高等学校实践课教学管理的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科技版),2011(15):17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