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当潜心静读遭遇快餐文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当潜心静读遭遇快餐文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前不久,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公布,调查显示:在文字媒体中,报纸以74.5%的阅读率位于首位;杂志阅读率为50.0%,排第二位;互联网阅读率为36.5%,排第三位,比2005年的27.8%提高了8.7%;图书阅读率为34.7%,比2005年的48.7%降低了14%。网络阅读首次超过图书阅读。同时本届国民阅读调查之一的“我最喜爱的作者”排名:1.金庸 2.鲁迅 3.琼瑶 4.韩寒 5.郭敬明 6.贾平凹 7.余秋雨 8.巴金 9.老舍 10.古龙。韩寒、郭敬明首次入选“我最喜爱的作者”前10名,“挤”走了曹雪芹和冰心。

面对这个调查结果,有人质疑,有人诧异,有人觉得少见多怪。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邓伟志,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吴礼权,著名作家陆天明,并采访了几位年轻读者,请他们谈谈对这个现象的看法。

专家观点

记者:您怎样看待第五次国民阅读调查显示的网络阅读首次超过图书阅读的现状?

邓伟志:调查结果与调查方法有直接关系,我们社会学要提高可信度,几种方法要互补。不同的年龄段,读书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像国民阅读调查,网民与非网民都要进行一定比例的调查。因为我对第五次国民阅读调查的方法不了解,所以对调查结果也不多加评论。不过现在读网是一种潮流,不能妄加否定,但是也要看到读网的局限性,我们能躺着看书,不能抱着铁(电脑)睡觉,等公共汽车时坐在棚里可以看书,不能上网,当然可以用手机阅读,但是如果下雨,电脑、手机会受到影响。此外网上没有囊括书籍的全部,有电脑决不等于有图书馆,比如甲骨文输入电脑就比较难,如果我们只是读网,我们的知识结构就会片面和不足。当然将来网络也会发展,今后可能会囊括所有的书,不能忽视它的前景,但是对于很多人而言,尤其是中老年人,读书的热情还是不会磨灭的。

吴礼权:网络阅读超过图书阅读,这是大势所趋,毕竟网络阅读更迎合人们追求时尚的心态,也有经济、便利等实际方面的考虑。网络阅读超过图书阅读,还有一个不为人注意的原因,那就是图书储存的问题。图书需要收藏的空间,还得整理、清净、保护。对于现代人,有雅兴有意愿做这些的很少。而网络阅读,则完全没有这些问题。不需要保存的资料,随看随过,需要保存的,保存个电子版本,远比保存个纸质版本要省事,找起来也更方便。但是,无论网络阅读如何发展,终究不能完全挤掉或替代图书阅读一定的空间,毕竟图书阅读也有自己的优势,比方说,可以躺着休闲式地阅读,对于讲究读书情调的人,对于爱书者,对于大量的老者,图书阅读都是无可替代的。

记者:现在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对通俗文学、网络文学更有兴趣,深度阅读被浅阅读、快速阅读取代,这样的状况对文学、对作家、对社会发展有怎样的影响?

陆天明:当然担心啊。我知道只钟情于网络,是一种偏颇,所以,每每地总要安排出一段时间来专门用作图书阅读。这种担心和焦虑就像是人们如果天天顿顿吃麦当劳肯德基那样的快餐,身体一定会出问题一样,只沉浸在网络浏览中,人也一定会变得浮躁和浅薄。这里必须指出的是,大型网站其实都是“商场”。点击率是它们赢得利润的大前提。因此,它们明着暗着在做的一切,总是为提高点击率服务,变着法地吸引上网者到它们网站去,并长时间地逗留在它们那儿。它们必须“从众”,为此,它就像许多大众快餐一样,不可能做得深刻和严肃,更不可能做得特别精美和浑厚。它是消息的快速交递场,是虚幻的游戏园,是由你做主随你选择的三角地,又是种种噱头的自在秀场。完全被它俘虏了,轻则“失去自我”,重则说“粉身碎骨”也不为过。它创造了二十一世纪人们一种新生活方式,它已经在以霸主的姿态入侵我们的精神生活。这是不可避免的,必须面对的,在许多方面也是值得欢迎的。但这里要用一句二战时,捷克一位英烈在走上绞刑架时对世人说的一句话:“人们,我是爱你们的,你们要警惕啊!”面对脉脉含情,好似由你作主的电脑和网络,其实处处布着“陷阱”。一个人可以放弃或忽视图书阅读,沉缅于网络而无碍大局,但是一个民族或整个民众都极大地忽略了图书阅读,有意无意地放弃或逃避深层次的思考和精神获得,就可能影响这个国家的真正强大和可持续发展,无异在集体饮鸠止渴,或集体慢性自杀。对文学和作家的影响,也将是显见的。这一点,从这次所谓的国民阅读调查结果中已经显现出来了。

邓伟志:我喜欢看书,这跟年纪大有关系,几本书放在那里定格了,这本108页,那本801页,比较着看,反复推敲,如果上网阅读不方便也容易忘记,这样的阅读方式与我做学问有关。年轻读者喜欢上网也很正常,时代在前进,技术在前进,兴趣在发展,但是一个人不读四大名著,愧对中国文学、历史,所以我认为既要读网,也要读书,两者并行不悖。

吴礼权:文学作品的阅读,古今中外,如果不是假装严肃,故作高深的文学研究者,绝大多数读者都是出于娱乐或是kill-time的目的。既然是娱乐或消磨时间,通俗文学、网络文学则更适合,形式也新颖,何乐而不为?至于深阅读、浅阅读什么的,对于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人,应该没有这个考虑。因为本身就是娱乐或消磨时间,想那么多不累吗?既然是为娱乐、休闲、放松,何必把自己弄得那么累呢?从常人的角度看,这可以理解。深阅读,那是文学研究者的事,或是文学爱好者、附庸风雅或说追求情调者的“雅趣”。至于浅阅读、深阅读对文学发展、社会发展的影响,我认为几乎为零。原来流行的以文学作品影响人的心灵、净化人的思想,对读者进行道德宣讲的时代早就过去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一代恐怕早就不信了。希望文学作品净化人们的心灵、影响人们的人生观或世界观,那只是作家乌托邦式的理想。文学从来都不会对社会发展产生多少正面影响,相反,负面影响则是有的,如古时有句话:“读了《三国》学奸诈,读了《水浒》学打架”。至于读《金瓶梅》,恐怕很少有人是为了某种神圣的理由吧。杜甫有句诗说:“文章一小技,于道未为尊”。诗圣夫子自道,应该不会骗人。曹丕说:“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恐怕是他做皇帝的政治需要。

记者:这次韩寒、郭敬明首次入选“我最喜爱的作者”前10名,“挤”走了曹雪芹和冰心,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邓伟志:这只能是2008年的统计,20年以后如何难以预料。《红楼梦》有几百年历史,曹雪芹反映了封建社会快要灭亡时的社会状态,今天的读者阅读便有隔膜。而两位年轻作者反映了今天的生活,有现实感、时代感,所以受欢迎也是正常的。但是从文学价值、历史价值来看,两位年轻人较之于曹雪芹还是逊色的。像冰心作品反映的时代是三四十年代,如果还健在,应该还能够写出受今天青年人欢迎的作品。这个排行榜反映的是2008年读者的兴趣,以后曹雪芹、冰心可能重新上榜,也可能再次落榜,这跟读者兴趣有关系,或者也可能会有新人在文学价值上超过曹雪芹、冰心。

吴礼权:这个现象非常正常。因为经典从来都是相对的,在短时间内说某人的东西是不是经典,那是非常靠不住的。比方说,《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西厢记》,从今天的角度看,肯定都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但是在它们的时代,恐怕没有哪个统治阶层推崇其为经典。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大浪淘沙的过程,后人肯定了它们的经典地位。因此,经典决不是作品产生的那个时代有话语主导权者所能规定得了的,而是要经过相当长的历史沉淀后,由后人在心目中“不约而同”公认的产物。

陆天明:类似的这种调查,从前有过多次。比如近代中国影响最大的一百部(五十部或十部)小说啊,一百位(五十位或十位)作家啊,我从来不相信这种调查。大陆上从来还没有特别公正成熟和科学的民意调查。总是某些文学人打着民意调查的幌子,去搜集一些例证来证实他们自己早已在推销批发的某些文学观点和理论主张。文学阅读和文学创作,不像做机械零件,可以拿统一的标准去衡量。你问湖南人苏州人或东北人,这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好吃,你拿同样的问题去问英国王室继承人,再问四川灾民的孩子,你觉得谁说得是对的?在没问清楚做这次国民阅读调查的人到底是在什么样本人群中做的调查以前,就这种调查结果去做任何分析,都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至于挤走冰心和曹雪芹,并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作家再伟大,都只能属于某个时代。我们不讨论韩寒和那个抄袭了别人作品还不认错的郭某人入选“国民最爱”是否有道理,只说即便是这样年轻时髦的写作者,也不能保证五十年后还有人记得他们。而冰心起码让人记住了她六七十年,而且今后还会有许多人将阅读、研究并记住她。至于那位曹老先生,更是在一二百年里让人们一直在津津乐道他。即便这次自以为的“国民”调查结果是可信的,也丝毫不能动摇他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这种崇高更不是来自某个角落里的几下吠叫声就能摧毁得了的。至于越来越多的人更喜爱金庸,这也没什么了不得,大众嘛,总是以娱乐为主。如果哪个作家愿意以娱乐民众为自己的终极目标,也不妨去做金庸第二。只要不去抄袭,中国出更多的金庸,更多的琼瑶,更多的古龙,更多的韩寒,都是好事。最后要说一句,如果今后搞一次非常地道的调查,证明大多数中国人真的都不知道鲁迅,不知道曹雪芹,也不知道李白杜甫,更不知道莎士比亚和巴尔扎克、亚里士多德……了,也不必惊慌失措,唯一要做的事就是赶紧把那时候的文化部长和教育部长撤换了,换两个能挽文化颓势于既倒的明白人来做事就可以了。要知道,文化颓势如不救,也是能“亡国灭族”的!

年轻读者MSN群聊

Rainbow:主持人,本刊记者胡凌虹

小川:30岁,男,北京某杂志编辑

疯兔:26岁,女,万众传媒市场推广

Yellow&Green:21岁,女,复旦大学新闻系在读学生

经典过时了?

Rainbow:晚上好,今天请大家来聊聊这个话题,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韩寒、郭敬明首次入选“最喜爱的作者”前10名,“挤”走了曹雪芹和冰心。大家觉得正常吗?

小川:我觉得很正常,因为他们都过时了,我觉得冰心,也不是什么神仙,被挤出去很正常。

疯兔:不是很正常啊,冰心的作品看得不多,只能说她在专业方面很厉害。但是看过《红楼梦》的人应该都很喜欢吧,这本书太棒了!

Yellow&Green:要看这个调查是怎么做的,如果是网络调查的话,就很正常咯!

小川:当然可能更多人觉得,郭小四和韩寒不应该进去。觉得他们不够资格,但是不得不说80后、90后都很喜欢小四和韩寒。

疯兔:我也是80后啊,我就不喜欢韩寒。

Yellow&Green:我也不喜欢,刚出来时觉得确实很敢说,之后就没什么感觉了。

是什么影响了阅读?

Rainbow:你们觉得为什么韩寒、小四能“挤”走冰心和曹雪芹?

疯兔:其实,我觉得是一个文化通俗与专业的抗衡,我相信这个结果的产生和受众与人群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小川:我觉得是大家的阅读习惯发生了改变。浅阅读和网络阅读对人冲击而且读者的“审读”能力也在下滑,直接、粗浅、明了的东西更能赢得大众的喜爱。忘记告诉大家,调查结果还有最获得大家喜欢的杂志是《读者》和《知音》。

Rainbow:是什么影响了我们的阅读习惯?

疯兔:无疑是网络。

Rainbow:第五次国民阅读调查显示:网络阅读首次超过了图书阅读。确实,电子阅读,像网上阅读、手机阅读,正在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成为我们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小川:网络只是一部分,此外出版商近几年出了太多的垃圾书,不觉得现在的书含金量越来越少了么?或者说,越来越走媚俗化路线。浅阅读是读图时代带来的,此外,时代以及大城市的浮躁性注定了浅阅读本身。而且媒体,应该是引导读者,而不是适应,所以媒体在这个方面做了恶性推动作用,尤其是类似时尚之类的动不动就是200Page的杂志,你不可能有时间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完,大量的图片和色彩都在冲击你,很多时候你觉得很赶……但是你不知道在赶什么。我也是媒体,所以我这么说。

疯兔:读图时代是到了,但是韩寒也并非靠图片红起来的,这点上,我觉得图片不能成为主要因素,或者说人类的懒惰不能作为主要因素。

我们的阅读习惯

Rainbow:记得大学的时候几乎整天泡在图书馆里看文学作品,现在工作了,发现需要强迫自己静下心来进行深度阅读。疯兔,你是做电子杂志的,你觉得这份工作对你以前的阅读习惯有影响吗?

疯兔:光看我们自己的电子杂志都看不过来了。

Yellow&Green:我觉得自己也是浅阅读居多,很难沉下心来看大部头的书了。学业压力大,浅阅读毕竟轻松。

小川:我有很多深阅读的时间,这是因为我工作需要,我个人爱好,但并不是人人都是编辑,人人都爱看书的,一个每天上班都要忙一堆工作的人,他觉得阅读就是放松,什么书我都能随时拿起来就看,随时放下就睡觉。

接受现实or主动反抗?

Rainbow:我们对这样的阅读现状无能为力吗?

小川:浅阅读,是一种更吸引人的方式。大众在刚开始,肯定会如此蜂拥,而作为提供者的媒体,自然没办法忤逆大众的口味。但是这个东西就好比黄色站点,开始就新鲜,一旦东西普及了,也就没了兴趣,人们还是会乖乖回到之前的路上来。换句话说,曹老师出局只是暂时的,只要他够经典,也许下届就回来了。但是《知音》和《读者》是畅销的位置是不变的。因为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厕所文化……

疯兔:其实刚刚小川说得一点没错,就是时代性,每个时代有每个的特性,不一定非得经典一直唱主角,但是,这些厕所文化为什么会站上主流的舞台,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我可以接受易中天成为一种新的流行,但是对于韩寒这样的,很难承受。

Rainbow:小川的意思是静静地等待这个轮回吗?我们什么都不用做,真的可以回到那个大家爱读书,爱看经典的时代?

小川:早年流行的齐刘海,当年时髦后来土,现在又回来了,早年大家相亲婚姻,后来自由恋爱,现在相亲风潮又回来了。

疯兔:看来这位小哥还不明白作为一个媒体人,应该如何成为一种文化潮流的引导者。

后记

前一阵,韩寒炮轰文学大家,其中包括这次被“挤”下榜的冰心,同时新版电视剧《红楼梦》里的造型一出,满城皆知,大家争相观瞻,岂料作为源头的曹雪芹却不再成为“我最喜爱的作者”,这似乎有着某种戏剧性。不过时代所致,大势所趋,第五次国民阅读调查结果也许确实不需要我们太过忧虑。阅读是私人的事情,所以在这期栏目我们只是寻找各种声音,不寻找标准答案,不制造舆论压力。不过,身处快餐时代,无法改变现状的同时,或许我们可以对自身进行一下反思:现在的阅读环境与以往相比是最好的,但是在广告、媒体、流行、网络的各种诱惑与暗示下,我们是否渐渐丢失了自己的判断力和思考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各种畅销书、网络作品成为精神食粮的时候,是否加剧了我们自己的浮躁心态?我们在各种选择机会和可能中如何找到最有利于自己的阅读方式和精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