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建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着社会上对高职教育认识有偏见、生源下降、办学定位不准、办学质量不高、师资队伍建设薄弱等问题。促进河南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有:,一要营造尊重职业教育的社会氛围;二要明确定位,提高办学层次;三要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四要调整招生政策,扩大生源范围;五要建设一支适合从事高职教育的师资队伍。

关键词: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9-0015-02

一、河南省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社会上对高职教育认识有偏见

河南省存在着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的突出问题,尤其是高级技工严重短缺。从目前看,社会对高职的偏见仍然很顽固。现在的技工人才从培养到使用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和偏见,生产活动中明明需要的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不少单位却遵循陈旧的用人观念,一味强调进人要求高学历,要求“本科以上”,甚至是硕士以上,把高职毕业生排斥在人才范畴之外。很多家长则期望子女走从高中到大学这条“独木桥”,而不愿让孩子进入高职院校学习。这种状况不仅使教育需求与教育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很难缓解,还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和人力资源的结构性短缺。

2.生源下降

2011年河南省的招生情况表明,高等教育的报考人数比上年减少10万人,减少的人数呈加速扩大的局面。一方面,大学扩招,特别是高职院校扩招人数较多,另一方面报考人数减少,使得报考高职院校的学生也在减少,高职院校遇到了生源不足的严重问题。

首先,社会上一直存在“学而优则仕”的陈腐观念,人们思想观念中存在着管理人员比工人要强,坐办公室的比在工厂一线强的陈旧观念。很多学生尽管成绩很差,家长还是希望让学生去读大学,想让孩子拿个大学文凭好以后进入管理岗位,而不愿让他们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学生本身也受社会舆论的影响,存在着职业偏见,存在着重视脑力劳动轻视体力劳动的观念,上高职院校的意愿不高。其次,上高职的学生70%是农村学生,由于教育资源城乡不平衡,这些农村学生面临着家庭收入低,教育成本高的矛盾,致使相当一部分农村学生对高职教育望而却步,即或是马上“注册入学”,也是报到者寥寥。再次,这些年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也使得适龄入学学生逐年减少。

3.高职院校办学定位不准

首先,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体现在“应用性”上,但现时生活中却存在相反的情况,有一部分高职院校盲目模仿普通本科的教学模式,侧重学历教育;专业设置上与市场需求结合不够紧密,没体现出高职教育应有的职业性和技能性,教学内容陈旧过时,不能将新技术、新工艺纳入课堂教学,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深度不够,操作能力不强,角色模糊,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人才培养标准,不能适应经济建设对技能型应用人才的需求。

4.办学质量不高

河南省高职教育还设有从中专学校的办学模式中脱胎出来,从教学管理、课程设置、教师素质都脱胎太慢,特别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术发展还都是低层次的,致使高职整体办学质量不高。

目前河南高职教育在学历层次上仍然是专科,在高等教育的序列中,高职院校只能是“第三世界”,处于高等教育的低端层次,上高职院校是考生考不上本科之后的无奈之举。

在河南整个职业教育体系中,截止2010年底,全省中等职业教育的在校生数占高中阶段教育的49.62%;高等职业教育学生人数也占到普通高等学校在学生人数的55%。虽然河南高职院校招收一部分对口生升入专科学习,但目前还没有本科甚至是硕士层次的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体系不健全,教学质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建设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5.师资队伍建设薄弱

由于高职大多脱胎于中专学校,因此,原有的在校教师也大都由“高级讲师”转评为“副教授”,但还没有适应学校的新的高职定位,其教学指导思想、基础理论、科研能力、教学方法与手段都仍在低层次水平之上。据河南省教育厅统计,2010年高职专任教师博士、硕士毕业的高学历比例为43.60%,低于全国49.42%的比例;其中专任教师高级职称的比例为33%,也低于全国39.2%的比例。特别是,“双师型”教师队伍还远没有达到教育部80%的比例要求,2010年河南省双师型教师比例为65%,不适应高职培养目标的要求,这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大问题。

二、河南省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

1.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后高技能人才需求旺盛

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起步之年,已经有一些大企业进驻河南,世界500强中已经有72家到河南办厂或设立分支

机构,为河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高职院校可围绕富士康IT产业园、惠普科技产业园培养电子信息技术人才;围绕郑州日产、宇通客车、海马汽车培养汽车和现代装备制造业人才;围绕现代物流、文化创意、旅游、金融服务等产业,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和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把河南省的人口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南省在积极培育战略新兴产业、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发展优势主导产业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大军,高等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技术教育

国家为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职业教育引起了社会及各级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特别是中央政府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教育部和财政部在2006年11月正式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这项计划被誉为我国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211工程”。国家在“十一五”期间投入20亿元经费,重点支持100所认定的示范院校建设。“十二五“期间,河南将继续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对高职院校而言,无疑是发展历程中的又一良好机遇期。

3.高职毕业生就业发展前景看好

从1999年以来,高校的大规模扩招,使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从2000年到2009年,河南省大学毕业生数量从4.7万人增加到33.41万人,增加了7倍。近10年来,河南省高职院校共培养毕业生123万人,毕业生就业率也由原来的40%左右提高到90%以上。2010年5月中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我国在高技能人才队伍发展上,要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培训重点,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2011年末,河南省高级技工水平以上的高技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总量的比重为24.5%,要想到“十二五”末使高级技工水平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总量的比重达到40%,高技能人才总量由2011年的100.4万人达到2015年的160万人,人才缺口很大,高职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促进河南省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建议

1.营造尊重职业教育的社会氛围

河南省应当学习借鉴日本、德国二战后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二战后的日本、德国,到处是战争留下的残垣断壁。但日本、德国只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就医治了战争的创伤,并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成为经济实力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强国。这两个国家快速崛起的“秘密武器”正是发达的职业教育。他们的富民强国之道,都是以教育的振兴促进经济腾飞,特别是重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二战后,德国创立了“双元制”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日本也创办了1000多所“专门学校”,即职业技术学校,为社会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这些专门技术人才技术精湛,功底扎实,使得他们制造的产品往往由于技术性能优良而率先占领市场,促使和造就了德国、日本经济的快速腾飞。日本、德国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他们有正确的人才观,他们认为社会不但需要科技创新人才,同样,掌握熟练技术的高素质劳动者也是人才。我们应当学习和借鉴日本、德国的成功经验,营造尊重技能型人才的社会氛围,使之成为全社会普遍共识的理念,并制定相关政策,提高技能型人才的收入,在职称、职务晋升上使技能型人才保持与普通高校大学毕业生同等待遇,逐步消除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

2.明确定位,提高办学层次

首先,要明确高职办学的目标定位。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和管理一线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其次,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目前仅有专科层次,为适应社会经济建设对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要适时调整高考录取政策,把高职院校招生位次提前,培养本科层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河南省要提前规划,在条件成熟时把专科层次的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院校,并承担硕士研究生层次的教育任务,建立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

3.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一是改革办学模式。高职院校的办这模式大体上包括产学结合、工学交替、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等。河南高职教育要根据中原经济区的需要,以区域产业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对人才需求为依据,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成的实践教学基地,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的无缝对接。二是突出特色,提高质量。河南省高职教育历史短,特色不突出。要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在“特色”二字上狠下工夫。高等职业院校应制定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着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4.调整招生政策,扩大生源范围

根据中原经济区建设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河南省要调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政策,逐步将高等职业院校的主要招生对象由普通高中毕业生转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探索高等职业院校自主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和注册入学的管理办法。探索已工作的职业院校毕业生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时将其工作经历和业绩作为优先录取条件的制度。扩大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对口升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升学比例,扩大高等职业院校应届专科毕业生升入本科层次学习的比例。遴选若干所国家级和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作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试点院校,从2012年起开始招生。

5.建设一支适合从事高职教育的师资队伍

高等职业教育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与普通高等教育是不同的,职业教育需要的是“双师型”教师。高职院校要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要大量聘请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学校要进一步优化教师结构比例,切实保障新增编制主要用于引进“双师型”教师。政府要改变现行的对高职院校的经费拨付办法,变按教师编制拨款为按学生规模和人数拨款,增强职业院校用人自,使高职院校根据办学需要在核拨人员经费总额内自主聘任教师,可将核定编制总数的20%左右作为流动编制。建立高技能人才、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到职业院校从教的制度,积极推进在企业中配置职业教育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工作,建设一支适合从事高职教育的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Z].河南省人民政府,2011.

[2]河南省教育统计年鉴(2009)[Z]. 河南省教育厅,2010.

[3]2010年教育事业发展情况的统计通报[Z]. 河南省教育厅,2011.

[4]河南省2011年招生录取情况通报[Z]. 河南省招生办公室,河南省招生考试信息网,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