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学《品德与社会》实践应用教学法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品德与社会》实践应用教学法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品德与社会》课程作为小学必修课程,在对学生形成高尚的品德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该课程的重要地位,其教学采用实践应用教学法将有利于实现《品德与社会》课程理论性与实践相结合的要求,同时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此,采取充分借助于课本中“社会”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帮助孩子们形成实践成果进而深化其对成果的理论认识,多采用真实场面教学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深化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等教学策略实现其课程目标。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实践应用教学法

对小学生而言,《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其成长过程中必备的思想教育内容,其对学生形成高尚的品德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因如此,在《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探讨能为学生所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实践应用教学法即重要的一种。

一、实践应用教学法

实践应用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将教学内容付诸于实践,并使参与学习的对象能够对应有理论有效应用的教学方法。实践应用教学法具有灵活性、动态性的特点,因此对其应用较多的课程往往是数学、物理、化学等应用性课程,但随着当今社会学科交叉情况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理论型课程也开始使用该教学方式。

二、《品德与社会》课程采用实践应用教学法的必要性

《品德与社会》课程作为小学必修课程,在专业知识方面看似没有语文数学及英语重要,但在思想教育方面却有着语文等课程无可企及的重要作用。鉴于该课程的重要地位,其教学必须采用能够切实起到思想教育作用的教学方式,实践应用教学法即符合这一要求,其对于《品德与社会》课程来说具有以下必要性。

(1)《品德与社会》课程理论性与实践要求的结合需要在教学中采用实践应用教学法。品德与社会,顾名思义,就是学生需要在该课程的学习中既有品德方面的提升,也有对社会实践的初步认识,品德更多的需要学生在理论方面掌握更多的道理,而社会方面单纯的进行理论讲解则会使学生脱离实践,不利于实现该课程所设定的教育目标,在此情况下,实践应用渗透于以单纯的讲解为主的课堂,有助于学生及时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效理解教学内容并第一时间付诸实践。

(2)小学生实践能力与主体性形成要求在《品德与社会》课采用实践应用教学法。小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这对其实践能力和主体性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实践能力与主体性正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潜在的教育需要,《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亦应渗透实践应用教学法。

三、《品德与社会》课程采用实践应用教学法的策略

正是鉴于其必要性,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越来越多的开始应用实践应用教学法,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充分借助于课本中“社会”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在物质社会相对发达的今天,兴趣对孩子来说的激发效率大大的高于奖励,同时,兴趣是吸引孩子主动去模仿、实践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品德与社会》的课堂中,教师应当借助于课本上孩子们一定或可能感兴趣的社会内容吸引其注意力,使其能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实践从而自己体味到有关内容,这不仅能使孩子印象深刻,更能是他们正视自己的行为,有助于正确意识的确立。如苏教版第一册《我也想当升旗手》一课,就可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们在接触此课之前已经参加过学校的升旗仪式,且不在少数的孩子都会羡慕当上升旗手的人,教师则可以将升旗手这一“神圣的身份”作为机会赋予学生,使他们能够在教师提供的“模拟升旗仪式”有这样的机会,教师则可藉此对学生讲述升旗手的职责、使命,让孩子对相关的课本内容从切身实践中感同身受,内化理解。应当说,此方法所起到的效果大大好于单纯的讲解。

2.帮助孩子们形成实践成果进而深化其对成果的理论认识

小学的学生绝大多数已经有了自尊意识,他们开始看重别人对自己成果尤其是好行为带来结果的认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协助学生形成实践成果,并在对其成果的评价过程中传授课本要求传授的内容,同时引导学生从中学习到品德、社会方面的应有内容,深化其对自己成果的理论认识。如一年级下册的《别把花草弄疼了》和二年级下册的《家里来了客》,就可采用此实践应用法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在课前即要求学生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诸如有没有破坏花草的习惯、家里来客人的时候自己是怎样表现的等等,并给学生预留一段的时间让他们继续观察自己“下意识”的行为,一段时间以后,大部分孩子(即使以前乐意破坏花草或对客人不礼貌)都会形成正面的实践效果,即不再破坏花草和对客人彬彬有礼、热情招待,在这种实践成果形成的基础上教师只要稍加总结,学生就会自然而然深化对该成果的理论认识,这样再加入课本内容,相信学生不仅记得牢,理解的应当更为深刻了。

3.多采用真实场面教学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深化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真实教学场面现在在中小学生的思想教育方面占有了越来越大的比重,各类教育基地尤其是实践基地的不断增多使学生拥有了越来越多实践品德教育与社会接轨的机会。如四年级《绿色小卫士》的教学,就可以将实践部分搬到植物园,让学生亲身实践亲手种植植物、保护环境的场面,这样,不仅能有效吸引学生参与到社会中来,参加各种利于社会、利于身心的活动,更能够使其在实践中自觉践行社会公德,深化课本内容。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实践应用教学法的重要作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需要综合利用多种手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做到对该课程的高效讲解,也只有如此,我们的学生才会自觉、主动的学习课程,并在日常行为中践行其内容。

参考文献:

[1]黄紫清.让品德与教育教学流光溢彩[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4).

[2]高健.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J].学周刊,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