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遗址博物馆·嘹望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遗址博物馆·嘹望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月31日早餐后,我们向目的地奥杜维峡谷进发,约行1小时即到达目的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奥杜派遗址博物馆(奥杜派与奥杜维通用),其坐落在峡谷的南岸,距一些重要遗址很近。博物馆小巧、简洁、朴实,一层,墙体由当地产的毛石砌成,水泥沟缝,绿色铁板封顶,面积300平方米左右。博物馆南院由毛石铺地,北院由松散碎石铺地。馆内东部卖纪念品,西部为陈列室,陈列内容分为发现经过、工作场景、地层地貌、动物化石、人类化石和石制品编年,分题展示。博物馆陈列的标本不多,但可把这里距今200多万年至1.5万年的基本内容展示出来。博物馆的附属设施简陋,除广场、厕所及储水设施外,最引入注意的是两座嘹望亭。

嘹望亭建于博物馆后侧,峡谷的峭壁之上,主要是为造访者观赏奥杜维峡谷宏伟气势和地层结构服务,亭内设有简易座位,为游者听讲解员介绍情况时使用。t望亭结构简陋,由粗糙的木柱和梁架搭建,茅草铺顶,柱子由茅草或木棍构筑成矮墙,面向峡谷的一面敞通,总体上给人以原始或回归自然的感觉。我想,关于奥杜维博物馆建设,设计者一定花费了很多心计,从而使之达到与历史和周围环境最佳的协调,意境深刻。博物馆建设体量不大,设备简陋,投资有限,品位较高,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关于奥杜维的资料我读过不少,但奥杜维出土的石制品、古人类和动物化石实物我却见得不多。在博物馆里,展出的标本虽然不多,但很典型,看起来非常亲切。我只能利用暂短的时间,飞快地构思,寻找奥杜维与泥河湾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尽最大可能求证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亲眼目睹,使我对奥杜维文化和远古人类在这里的生活景况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奥杜维峡谷的地质景观闻名于世,当我站在嘹望亭,巍巍壮观的奥杜维峡谷和出露完好的地层真实地显现在眼前时,的确被震撼了。远远望去,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在蓝天白云之下,深幽的峡谷宛如蟒蛇,近东西向蜿蜒展伸,宽窄不等。峡谷内的植被不甚繁茂,致使湖相地层明显出露。地层大体有三种色调,以灰白色沉积物最普遍,而灰或灰黑色的熔岩则常呈带状分布,紫红色的沉积物却常作窝状保存。这里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在百米厚的地层中,有数层火山灰层,从而为地层和遗址的年代测定提供了可贵的样本。总体看来,奥杜维的湖相地层多作水平展布,层理清晰,厚薄节奏性强,著名的古人类、动物化石和旧石器文化就被埋藏在其中。像泥河湾一样,这里的地层就如同一部浩瀚的历史巨著,记载了200多万年以来人类从姗姗起步至走向辉煌的整个过程。

考古遗址是最令人向往而神奇的地方,当我们参观完博物馆,饱览峡谷风光后,在博物馆工作人员带领下,我们前往揭开奥杜维之谜的“东非人”遗址(被称为FLK遗址)参观。我们乘坐的吉普车经过曲折和颠簸,由平原驶入峡谷,最终到达一片开阔地停下,目的地到了。在一片较平整的地块上,一块方形水泥标志最先抢入眼帘,上书“玛丽・利基营地”字样。这就是当年玛丽.利基率队在此进行考古发掘的临时住所。从这里出发,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我们来到“东非人”第一次面世的考古遗址。事隔40余年,遗址的发掘坑位依然清晰可辨,正南北布方,南壁地层较厚,上部坍塌严重,下部保存尚好。在发掘坑位的北缘,矗立着一尊水泥质纪念方柱,柱顶镶嵌一块方形铜板,上镌刻着“南方古猿鲍氏种(东非人)出土地,发现者玛丽・利基,1959年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