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速公路对小城市的交通发展影响研究―以如东县城为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速公路对小城市的交通发展影响研究―以如东县城为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城市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道路交通,交通先行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共识。本文对小城市如东县城的城市发展、交通发展现状分析,探索如东县城现状交通的症结,受水系影响较大及高等级公路的缺乏。而随着高速公路的开通,如东县城的交通区位明显增强,通过高速公路对城市影响分析,确定高速公路对如东县的土地利用、周边乡镇的集聚、开口处的土地增值以及对城市交通模式的改变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高速公路 小城市 土地利用 交通发模式

中图分类号: U412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交通的通畅便捷显得越来越重要,交通现代化已成为经济现代化必要的支撑条件。高速公路的建设,加强了城市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城市的布局的调整,有利于城市交通结构的调整。相对于大中城市而言,城市周边高速公路较多,往往汇集了若干重大交通干线。然而,对小城市而言,部分小城市甚至暂无高速公路,城市对外联系仅仅靠等级公路,严重限制了小城市的发展

同时,高速公路与城市的连接比较复杂,受到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如何处理好高速公路与小城市连接的关系,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近年随着江苏省城市高速公路网络的健全,南通市近期规划扬启、通洋两条高速公路,且在如东县城成“x”相交,如东县城从以往的交通末梢状态,到规划的交通枢纽逐渐转变,改变着如东对外交通格局,加快如东县城的快速发展。

基于以上研究背景,如何探索高速公路的建设对如东这个小城市的城市布局、城市交通的影响,发展小城市;如何利用高速公路与县城道路的出入口,发展城市产业,促进县城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如东县城现状分析

2.1 如东县城发展历程

(1)发展方向剖析

长期以来,如东县城都是临水而建,城市的发展集中在如泰运河、掘苴河、市河形成的带状区域,沿河发展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历史轴线,如图2-1所示。

图2-1如东县城发展历程

至80年代,明确城市发展方向为向南跨如泰运河发展,并在县城西北部布置部分工业用地;90年代初,由于城市经济发展不足以支撑向南跨河发展,因而将城市发展方向调整为以老城为中心向北、向东发展;90年代中后期,由于洋口港的发现,城市发展方向又调整为以老城为中心向南、向西发展,形成一主一副双中心的布局结构形态,并在远景考虑与港口发展接轨,向东向北发展;到02年,城市发展已明确主要向北拓展,城北新区的经济开发区已初步形成,城市行政中心也已开始建设;而在09年规划县城的空间发展方向以向北发展为主,采取“北拓、南优、西控、东储”的空间发展策略。

(2)城市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分析

城市交通的发展目标与方向取决于城市的发展目标与方向,城市交通应与城市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布局相协调。

目前县城土地利用居住用地相对集中于建成区东南部老城区,公建用地主要集中于北部新城区,工业用地则主要集中在西部、南部工业区,县城正逐渐向北部新区发展。从发展阶段看,如东县域大量的空间仍处于开发阶段,道路网络发展需紧跟城市化速度;各地区的道路网络规划需要有效的沟通。

因此,有序的城市扩展和片区建设,要求交通的积极配合。交通先行是运输的需要,也是城市发展的需要。

2.2 如东县城现状交通模式

(1)对外交通

目前如东县对外客运交通主要依托公路完成,县域内暂无高速公路,主要依赖省道S334以及S223,三级及以上公路总里程为663公里,占总公路里程的27.42%。

图2-2 如东县域现状公路网

(2)城市内部交通与对外交通衔接

如东县城的主要对外通道为省道S223以及省道S334,形成一横一纵的对外通道。但是随着如东县城的不断扩大,两条省道逐渐演变为城市内部道路,如图2-3所示。城市内部交通逐渐与过境交通混行、客货混行,因而城市交通组织比较混乱。本着城市交通与过境交通分离的原则,省道的改线必将进行。

图 2-3 如东县对外走廊现状

2.3 如东县城现状交通发展症结总结

(1)如东县城布局受水系影响较大

如东县城从建城到目前,一直受当地的水系影响,前期受如泰运河的影响,当时的城市经济发展不足以支撑向南跨河发展,因而城市发展一直于如泰运河以北发展。且随着洋口运河的开发,城市又面临着跨越运河这道门槛进行城市建设的成本较大。因此,城市受如泰运河、洋口运河限制,城市布局一直趋于中心城市以北、向东发展。同时受水系的影响,城市道路网过度迁就水系走向,导致城市路网成不规则形态。随着城市的扩张,道路网连接又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2)高速公路的缺乏对城市发展影响较大

如东县域内高速公路尚未贯通,导致长期以来,如东县在区域交通运输网络中一直处于“交通末梢”的状态,在区域经济发展存在被边缘化的风险。如东县对外联系需经由省道接入高速,大大降低了对外联系效率。目前,如东城区向西上高速公路约需40分钟,向南上高速公路约需35分钟,对外连通高速公路极为不便,影响对外沟通效率,如东的区位优势难以得到充分发挥,无法满足沿海开发、沿江开发战略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需要。

同时,高速公路的缺乏导致城市内部过境交通与出入境交通混行,城市交通组织相对较为混乱。

3. 高速公路对如东县城影响研究

3.1 高速公路的建成对如东县城发展的集聚作用

如东县地处于长江三角洲北翼,东濒黄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南依长江,紧靠南通市通州区,与苏、锡、常、沪隔江为邻;西与如皋县接壤;北部为苏北平原,与海安县毗邻,如东县目前已经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对外交通主要依赖于等级公路,水运。

扬启高速是从扬州到启东的一条高速公路,从如东县城西南侧穿过;通洋高速为南通通往洋口港的一条高速公路,从县城东南侧穿过。如图所示3-1所示。

图3-1 扬启、通洋高速相对县城的位置

(1) 两条高速公路的建成,不仅仅加强了如东县城与南通市区的联系,也加强了县城与扬州、启东的联系,大大增强了城市的辐射范围,同时也接受南通市、扬州市的辐射圈,增强了城市交通的集散强度。

高速公路作为人流和货流通道,对于城市,特别是如东这样的城镇的发展和布局有很大的吸引与积聚作用。起初的积聚对高速公路和城市发展均有利,城市辐射能力增强,城市发展速度加快,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2)过境高速公路使得县城与乡镇之间相互交流的网络通道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而且由于高速公路交通管制的封闭性,使得原有的靠普通公路发展起来的镇区的布局发生改变,失去了其原有的优势区位。

曹埠镇与如东县城相邻,位于县城南侧,以往曹埠镇的镇区依靠三级公路掘金线,联系如东县城以及通州。如今由于高速公路的交通管制,其通往如东县城的通道改变,得改道绕至省道S223,再进出如东县城,失去了原有优势区位。但是与高速出入口临近的区域,交通优势明显增强,产生了新的产业集聚点。这些新产业借助交通的便利优势,促进了高速公路沿线小城镇经济的健康扩展。

图3-2 如东县城南侧曹埠镇发展图

(3)高速公路的建设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

有助于确定如东县城相对位置土地使用如何方便,以及经过运输线到达那里的难易程度。高速公路的修建便利了城市间和城郊间的联系,并对一块未开垦土地的最初投资和开发,或因交通改善而造成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变更,形成增值。

(4)高速公路对县城对外交通的影响

以往如东县城过境以及出入境交通都是通过省道S223、S334,过境交通、出入境交通、城市内部交通混行,城市交通组织相当混乱。

而高速建成后,过境交通经过高速公路、连接线、县城外部环线直接从城市穿过,对城市内部交通影响不大。出入境交通则从内部城市道路到环路、连接线,实现出入境。

3.2 高速公路的建成对如东县发展的限制

高速公路过境给城市带来快速发展的机遇,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高速公路对城市空间屏障的影响

扬启、通洋高速公路的建设,将对如东县城城市形成一个包围圈,将城市的发展限制在高速公路以北区域内,城市的用地发展受高速公路的影响,只能在高速公路以内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地加快,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扩张逐渐成为发展趋势,未来城市用地需要跨越高速公路时,高速公路将成为城市发展的门槛。此时,采取的方式有规划前预留通道,高速公路建立交、高架,或高速公路外迁,将原来的高速道路变为城市道路。

(2)高速公路对城市交通组织的影响

由于高速公路属于高等级公路,所以高速路段上的车流量比较大,而且速度比较高。相比,如东城市道路的速度和运量与高速公路不相匹配,如果高速公路进入城市区域时没有过渡和网络的分流,那么必然会导致严重的交通拥堵,影响城市的交通组织。

(3)高速公路过境对环境、生态的影响

高速公路的建设势必会对城市周边的环境和生态产生影响,改变原地貌的形态和植被,造成土壤、水土流失、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另外一般高速公路线路较长,会穿越不同的生态系统,由于高速公路的设施设置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不利影响。所以说高速公路的建设应当与城市的发展相协调,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4.高速公路对如东县城交通的影响

4.1 高速公路的开口与连接线设置

(1)县城周边高速路开口

三个近期开口,分别为如东经济开发区入口、东入口、南入口;一个远期开口,为如东西开口。如图4-2所示。

如东经济开发区入口为扬启高速与洋口大道的接口,如东南入口为扬启高速与省道S223的接口,如东东入口为通洋高速与省道S334的接口,如东南西入口为远景预留,为扬启高速与城市道路嘉陵江路的接口。

图4-1 如东县城周边的高速开口

(2)连接线设置

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线是指为城市承担出入境和少量过境交通的道路,在形态上表现为放射状,与城市的环路一起构成城市对外交通网络,是连接城市交通与区域交通的桥梁,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1】。

扬启、通洋两条高速公路在如东县城周边共有4个出入口,故连接出入口与城市的连接线共四条,分别为洋口大道(70m)、嘉陵江路(45m)、省道S334(36m)、省道S223(60m)。

连接线设置要求:

横断面的用地要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随着城市的向外扩展,连接线有可能变成城市道路,因此道路红线宽度应该适当加宽。洋口大道及省道S223红线宽度足够,但是嘉陵江路及省道S334红线宽度需拓宽至少到50m。

同时需注意连接线两侧建筑物退让距离,根据许多大城市的实践情况,连接线两侧的永久性建筑物至少退离道路红线 20-25 米。

横断面的选择需要考虑高速公路向城市道路过渡的要求。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的断面相差较大,断面的逐渐过渡是十分必要的。

4.2 高速建成后对如东县城的交通模式的改变

(1)过境交通交通组织

高速公路建成前,如东县城基本是依赖省道S334、S223实现基础的过境交通功能,以往南通到洋口港方向交通必须依赖S223通行,如今随着高速公路的建成,城市的扩张,以往的省道逐步演变为城市内部道路,过境交通的功能逐渐依赖高速公路得以实现。

过境交通组织基本通过扬启、通洋高速,省道S223以及城市外部环线,实现过境功能。

规划原省道S334以及S223改线,S334西段在县城内部改线到南二环,从城市南部绕行至S334东段。省道S223由北往南,从南二环、东二环、洋口大道在到省道S223北段。如图4-2所示。

图4-2 过境交通交通组织

(2)出入境交通组织

高速公路的建成对城市的出入境交通影响比较大,城市的出入口应与高速公路的主入口相一致,通过连接线联系。如图4-4所示。城市的主要过境通道为通洋路、南环路以及城市环线。随着未来远景如东西开口的开通,嘉陵江路也将成为城市出入境通道。

图4-3 出入境交通组织示意图

5. 结论

通过对高速公路的建成对如东县城的影响研究分析,总结了如下内容:

(1)高速公路对城市发展的集聚作用较为明显,尤其是高速公路出入口邻近区域土地的增值,利于开发。

(2)从城市交通而言,高速公路的建成使小城市交通结构更加合理,过境交通、出入境交通、城市内部交通层次分明。

(3)对于高速公路的布局对小城市的发展较为有利,且建议根据原城市的对外出入交通通道,预留足够的高速出入口,可以降低高速公路对城市的限制影响。

6. 参考文献

[1] 李谆.城市道路与高速公路衔接线网综合评价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

[2] 王成新,方青青,姚士谋.高速公路与城市发展论[M]. 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

[3] 陈和,赵坚.交通对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作用―以北京为例[J].综合运输,2008

[4] 刘荣,国内外大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发展、土地利用关系研究[J].城市,2009

[5] 沈体雁,冯等田.北京地区交通对城市空间扩展的影响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8

[6] 姜丽娟,宋文.高速公路与城市关系的探讨[J].工程与建设,2010

[7] 如东县总体规划[R]

[8] 如东县综合交通规划[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