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论汉英颜色词的差异和发展趋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论汉英颜色词的差异和发展趋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汉英语言中同样存在大量的颜色词,为弄清这些颜色词的异同和发展趋向,本文将颜色词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通过共时对比找到汉英颜色词的异同。进而利用文化语言学相关知识,以英语为参照,以汉语颜色词为主体进行分析,发现汉英颜色词差异具有趋同性和独立性两重特点。

关键词:汉英颜色词 差异 发展趋向

和汉语一样,英语中也存在着大量的颜色词,这些词作为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汉语颜色词一样,能够使语言表达得更加活泼、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其中不少颜色词反映了中西方或同或异的文化心态和感彩。那么,这些相同之处因何而来,相异之处又将如何发展呢?笔者将通过共时和历史比较来解答这些问题。

一、颜色词的分类

我们可以根据颜色词的构成方式,将之大体分为两种类型:

(一)独立构成的颜色词,这类颜色词可以单独使用,在前面加定语,构成另一颜色词。

1.基本颜色词;red(红),orange(橙),yellow(黄),green(绿),purple(紫),blue(蓝),black(黑),btown(褐),grey(灰)和white(白)等纯表颜色的词,这类词不论是在汉语中,还是在英语中,灵活性都极大,使用频率也很高。

2.实物颜色词:olive(橄榄,淡绿色),peacock(孔雀,深蓝色),fire(火,火红色),ink(墨,墨黑),claret(葡萄酒,酒红色)等。

(二)组合型颜色词,这类词由词根颜色词加上修饰性成分构成。

1.基本颜色词互相组合而形成的颜色词:一般由两个基本颜色词组合而成,词序大多约定俗成,已几近固定。如:red yellow(红黄色),orange green(橙绿色),blueblack(蓝黑色),兰灰色、灰紫色、绿黑色、紫红色等。

2.颜色词前加定语性修饰成分构成的颜色词:这些成分以形容词居多,如dull yellow(浅黄色),deepblue(深蓝色),purewhite(纯白色),virginwhiteness(洁白)等。但也可以是名词,借用此物来形容颜色,如applegreen(苹果绿)。

二、颜色词的相通性

从表达客观存在的颜色这一角度分析,汉英两种语言中的颜色词意义是相同的。但是由于国家、民族、历史、文化、风俗等原因的不同,颜色词的情感功能可能存在很大差异,为了更好地把握这些差异,我们先来看看两种语言中颜色词相通的地方。

(一)对颜色的认知。

虽然汉英语言使用者存在很大的差异,但对于很多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相似的,这一点在对颜色词的认知方面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我们看一个例子:

gold/golden――金黄色

call black white――颠倒黑白

黄金曾经是流通于世界的硬通货之一,其颜色代表了金钱和财富,很容易联想到高贵、光荣、华贵和辉煌。这一点不论是英语还是汉语使用者都有着相当一致的认知,而后一个词组,竟然惊人地相似。

(二)颜色的文化含义。

因为对颜色认知的相同或相似,导致很多颜色词在两种语言中的文化含义也有相同或相似之处。以红色为例,红色会与感彩联系在一起,如汉语中的“面红耳赤”、“脸红”等,英语中也有类似的表达感彩的用法,如:wave a rednag(发火),redfaced(尴尬)等。我们还可以看到,“红色”可以用来形容女性的泼辣,也可以表示高温或激情,如:

red pepper――小辣椒(形容女性)

red hot――红热状态

此外,现代汉语中的黑色。多有阴郁、哀伤和非法等文化含义。如“黑心”、“黑名单”、“黑市”等,英文词汇black也有对应的用法,如blacklist,blackheart,blackmarket等。

三、汉英颜色词的差异

(一)实物颜色词构词来源的差异。

尽管随着当今中外文化交流的加强,很多颜色词出现了通用、融合和借用的现象,但是由于各自生活的环境不同,各自的实物颜色词仍然有着各自民族的深刻烙印,很多颜色词不能直接对等翻译。

与基本颜色词不同,实物颜色词直接从生活中的物品提炼而来,除了具备直观、生动、具体等特点外。还带有鲜明的地域差别性。这是由于使用语言的主体所生活的环境不同造成的,如英语中用lobster(海虾)表示艳红色,而汉语中则没有这种表述方法,而汉语中“珊瑚色(红色)”、“蛋清色”在英语中也没有对应的表述方法。

另外,在汉语中,实物颜色词只有和“色”组成复合词,才能描述颜色,否则就不会发生变化,不具备表颜色-的功能,如“金色”、“古铜色”“咖啡色”等。

(二)组合型颜色词的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在组合型颜色词中,由于英语特殊的构词法,产生了加ish/-y/-scent等后缀构词或者由短语表示“微微带……色”的方法。如:greyish.purplish.gree-ny,violescent,withatinctureofred等。而在汉语中,则存在“红艳艳”、“绿油油”、“黑乎乎”等"ABB式”增强颜色深度的表述方式。于是在英汉互译时,很难完全表达这些颜色词的情趣。

(三)文化内涵差异。

文化背景和风俗等语言外因素存在着差异,导致诸多内涵意义相同或相似的词汇有着完全不同的文化内涵。

在英语中,greenwithenvy指嫉妒,而汉语中相应的词汇则为“红眼病”;在英语中,bedressedinblack指丧事,而汉语中一般则用“白喜事”来表示。

四、颜色词差异的趋同性和独立性

邵志洪在《英汉颜色词使用的比较》一文中指出,在许多场合中,不单纯是某个颜色词的表层意义在起作用,而是民族文化深层的有关某种颜色的联系在起作用。由此他归纳造成汉英颜色词使用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语言本身的因素,英语词义灵活,汉语词义比较固定;二是语言外的因素,即包括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等在内的文化因素。对邵志洪的观点,我们深表赞同,但关于文化因素,这里可以作进一步的分析。

(一)趋同性。

虽然文化中的所有因素都有可能给颜色词带来不同的含义,但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文化本身也在不停变化着。在这些变化中,汉英两种语言中的颜色词大体上是呈现趋同性的。

我们来看看“黑(black)”在汉语中的含义变化。

在西方文化中,尤其是在英语国家里,黑色一般是贬义的,且在绘画、文学和电影中,黑色一般用来渲染死亡和恐怖的气氛。在词汇中的体现,尤其是受到基督教的影响,有“黑色星期五”的说法。

我们再来看看汉语中的“黑色”。中国古代的哲学家思想家们认为颜色和五行、五方等有着密切的联系,黑 色是五色之一,对应五行中的水,代表着北方,在中国古代,黑色象征着尊贵、刚毅、铁面无私,大部分情况是以褒义的形式出现的,如“玄学”、“黑脸包公”等。但是随着文化交流的增多,尤其是现当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扩大,黑色的意义虽然也保留了一部分褒义,但大多数情况之下则以贬义的形式出现了,如“黑手”、“黑心”、“黑户”等。

虽然英语中black也有褒义的意思,如in the black.abusiness in the black.但这些与西方的经济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即红黑不同的墨水分别表示亏损和盈余两种情况,正是由于这种特殊性,使得汉语中有“赤字”一词,但却没有用黑来表示盈余的说法。

与“黑色(black)”的文化含义变化相映照的是,汉语中的“黄色”也由开始的皇族颜色,逐渐变成了一个带有贬义文化含义的词汇。

(二)独立性。

虽然文化交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颜色词的意义,但是有些颜色词因为文化影响根深蒂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太可能发生文化意义上的变化。

以“绿帽子”为例,在英语中"green hat"显然没有汉语中妻子不忠的意思。汉语“绿帽子”一词的来源有多种说法,较为可信的是李敖在《中国性研究》的《王八一落千丈考》中所提出来的观点,元朝《元典章》中规定,的家长及亲属必须裹青头巾,而青色和绿色极为相近,到了明朝,这颜色就逐渐发绿了,由此各种附会就跟随而来。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男人不可忍的两大事情――杀父之仇和夺妻之恨也在其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改革开放之后,虽然国际交流日益增多,但是这种传统的观念根深蒂固,“绿帽子”仍然是中国人痛恨的东西。而外国人在与中国人的交流之中,也渐渐理解了汉语中“绿帽子”的文化含义,在交际过程中,也慢慢注重这些言语禁忌了。

对比发生变化和仍旧保留其原本文化含义的颜色词,我们发现一个规律:黑色和黄色,由褒义到贬义的过程,似乎和中国制度文化的变迁有着某种暗合:而绿色和红色中那些没有发生变异的颜色词,似乎和汉民族的某些心理文化始终保持着某种一致。

五、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找到了汉英颜色词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的变化发展趋向。随着文化交流的加深,英语对汉语的影响将越来越大,这种影响体现在颜色词方面就是大部分具有文化差异的颜色词将会逐渐地趋同于英语,但部分颜色词仍将保留其独立性,继续保留汉民族的特色。

参考文献:

[1]杨玉春,张扬.汉英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J].大众科技,2009,(6).

[2]邵志洪.英汉颜色词使用的比较[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