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观察室里不该发生的纠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观察室里不该发生的纠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R197.3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2-0069-02

基层医院就诊环境,就医条件相对较差,设备简单,人少事多,尤其是专业护士奇缺。人少事多,护士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相对较少。因为忙,护士给患者交代的注意事项必然简单,有时少说一句话就可能酿成纠纷或差错,乃至事故。

1不该发生纠纷实例

(例1)禁食2天,患儿发生低血糖。患儿男,2岁。因轮状病毒肠炎在观察室中输液。患儿呕吐、腹泻严重。护士嘱其母给患儿禁食。禁食2天后,患儿又在观察室输液,在输生理盐水途中,患儿大哭,面色青紫、抽蓄。经查血糖确诊为低血糖。医生问家属:好久没给患儿喂食了,家属答道:已2天了.医生问谁给你讲要禁食的,家属直指当班护士。辛无后遗症,纠纷很快平息。

(例2)强行加大输液速度,老太命丧黄泉。患者女,68岁,因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来院观察输液。液体总量1500ML ,滴速规定40滴分。一输上液,老太太就埋怨速度太慢,多次自行加快滴速,护士4次为其减慢滴速,并告知滴速过快会引起不良后果。同室并友也多次警告老太,输快了要出人命。老太固执己见,仍不听众人劝阻,大约20分钟后,同室病友发现老太一不说话,二不动弹,急呼医生。医生检查发现老太瞳孔散大,呼吸心跳全无,液体有150滴分的速度进入体内。经多方抢救无效死亡。家属赶来观察室听完同室病友的介绍后,哭啼着把老太尸体运回。家属虽无怨言,但此事也更要吸取教训。

(例3)呕吐窒息险丧命。患者,男性,64岁,因皮蛋中毒发生呕吐,腹泻,呕吐极为剧烈,护士嘱其到隔壁观察室躺下准备输液,约5分钟后,家属惊呼患者不行了,医生急往查看。患者面色青紫,口唇发绀,呼吸困难,立即抢救,很快呼吸平稳,转危为安。护士告诉家属,今后若在发生呕吐,头要偏向一侧,不能平卧,以免呼吸道堵塞气道。家属立即反问护士,为什么不早说?早说,病人就不会造成这样的痛苦。一句迟来的告诫,燃起了纠纷之火,数日才熄灭。

(例4)机械执行险杀人。女,58岁,因低血钾到观察室输液补钾。医生开具处方是生理盐水500ML+10%氯化钾15ML。药房开出的输液治疗卡上标明生理盐水50ML+10%氯化钾15ML。年轻执行护士未查对医嘱,也未与药房核对,没有一丝犹豫,果断而快捷的给患者输上,输上后5分钟,患者直喊疼痛,护士立即停止输液,医生查看患者有关资料后惊呼,天老爷保佑,一场杀人风险停止了。因为患者所输的氯化钾液体浓度大了10倍。

(例4)老翁命丧厕所为哪般。男。75岁。因冠心病复发来观察室输液。输液途中未告知护士,一人自行到厕所解大便,20分钟后,对面病房突然出现咚的一声,以后在无声息,大家估计厕所中人发生了意外,但无法确认。医生护士得信后在厕所外大声呼叫,无一回声。约10分钟后家属才来报告,其在输液的老翁未在床上,可能去了厕所,时间不等人,立即撬开厕所门,只见老翁倒在地上,一动不动,经医生检查,患者瞳孔散大,血压测不出来,心跳呼吸已停止,经30分钟抢救仍未恢复,医生也无回天之力,老翁安静上天堂去了。家属承认老翁有习惯性便秘,家属询问医生,老人为什么死于厕所?医生解释:因便秘,用力解大便,造成腹压增高,致使心肌梗死而亡。家属这才明白,立即责问医生护士,为什么不早告诉我们,官司就此开始,本来是一个小常识,由于不懂,造成人命官司。

(例5)未上护栏,老翁跌下床。男,64岁。有老年痴呆症,因慢支炎急性发作来观察室输液,输液中,患者在床上翻滚,家属未在床边,突然老翁跌下床,鲜血直流。额上有3×2×0.5cm、2.5×2×0.5cm两条伤口。家属质问护士,为什么不把护栏上好。护士答道:你们那么多人,明知道老人有老年痴呆症,为什么不把护栏上好,老人跌下床,都是同病室的人喊的,你们到什么地方去了,难道你们没有责任。家属一直胡搅蛮缠,要求医院赔偿。

(例6)配伍禁忌未记牢,两药相混成白浆。女,36岁,来院观察室输液。第一组炎琥宁,第二组果糖二磷酸钠。当炎琥宁输到莫非氏管下部时,果糖二磷酸钠从同一输液管中流入莫非氏管上部,两药相混液体立即变成白浆。护士立即停止输液并重新更换输液器,两药完全分开滴注,未出现沉淀现象,患者无不适,家属未找护士麻烦,此事就此了结。

(例7)抢救设备不完善,患者险丧命。女,58岁。慢性气管炎(喘息型),来观察室输液,护士嘱其到观察室躺下准备输液,5分钟后,家属惊呼患者呼吸困难。医生发现患者平躺在床上,张口呼吸,面色青紫,口唇发绀。护士立即将患者扶起成端坐位,立即准备上氧。打开第一瓶氧气筒无氧,打开第二瓶氧气筒无氧,护士到其他科室借来氧气,前后计10余分钟,医护人员心急如火,但患者顽强的在死亡边上挣扎,吸氧后呼吸逐渐平稳,一般情况好转,家属对无氧意见极大,说如果今天有什么三长两短,决不善罢甘休,坚决与医院见高低。

2讨论

2.1不该发生的纠纷原因:医生沟通不到位。例1,护士向家属交代不全面,只叫禁食,怎样禁食,禁食多久没有细说,家属也机械执行,故造成低血糖。例3,患者当时呕吐严重,护士只叫躺在床上准备输液,未准确告知应躺成什么姿势,平躺当然会造成食物堵塞气道发生窒息。例5,事前护士如果沟通了老者二便情况并交代注意事项,老翁决不会用力解大便,也就不会猝死。少交代几句话就死一个人,这太恐怖了。不能借口人少事多,医患沟通就可以马虎,这是大错特错。医生沟通做好了,就少纠纷,少事故,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为什么不能做得更细,更好一些呢?

工作未尽职尽责引发的纠纷。例2,这位倔老太,如果忽视工作做得更到位一些也不会命丧观察室。遇到这种情况可否做如下处理,患者不同劝,可联系家属对输液速度进行监督,其一,如果家属不在,可委托同室病友帮忙,随时报输液情况;其二,家属不在且必须输液,为确保安全,可用儿童输液器,速度再快也快不起来,患者死后,家属虽无话可说,但我们的工作不到位也应三思。例7,二种药物混合后发生反应造成,虽然无不良后果,我们也应深思原因何在,配药室肯定张贴有配伍禁忌,为什么不查一下,为什么不核对,这本是举手之劳,何必要去冒风险呢?例8系抢救设备不完善引起的纠纷,这是有关人员不负责人造成的,氧气是抢救患者的重要物资,氧气用完应挂上无氧标识,抢救器材必须完备,每时每刻都能正常运行才行,.设备不能正常运转,必然延误抢救时间,发生纠纷在所难免。例6老翁跌下床,党办护士肯定有责任。既然知道老人患老年痴呆症,为什么不先把护栏上好,这是起码的安全常识。

护士素质差引发的纠纷。例1、当班护士知识陈旧。护士叫患儿禁食,怎么禁法未告知,禁食期间营养怎么也不确认,这些知识护士欠缺也说不清楚,上世纪70年代以前,患儿呕吐、腹泻主张禁食,其治疗方案是“开始治疗是禁食,给消化道实时休息。轻症患儿只禁食8-12小时,重症患儿禁食12-24小时。本世纪以来,一般不主张禁食,对顽固性呕吐,开始治疗时宜禁食4-8小时,在少量、多次给冷烫开水服用,待呕吐控制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例4是少人不用刀的典型。静脉输入氯化钾溶液浓度不宜超过3%,快速静滴氯化钾,可致心脏骤停,必须绝对禁止。执行护士不查不问,不思索,3%浓度照输并且人不惊,心不跳,这真是杀人不用刀。0.3%这个浓度人人皆知,这是一个警戒线,唯她全然不知。

2.2整改措施

2.2.1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技能。

2.2.2 完善必要的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处,责任到人.

2.2.2.1 制度中一定要规定,护士在接待输液患者时,必须要做好方方面面的沟通,对有关事项进行评估和强调,入住观察室后,一定向患者发放入住观察室注意事项通知书,以免发生纠纷后口说无凭。

2.2.2.2建议根据本院用药情况编写简易的药物配伍禁忌表,张贴在配药室内。市售的药物配伍禁忌表药材太多,不方便查找。

2.3 妥善处理纠纷事故

2.3.1 组织纠纷事故处理领导小组。有具备较深医学知识,法律知识、医院管理知识、有威信、有较强协调能力的院级领导任组长,统筹解决处理问题。有医务科等相关科室组成协调机构,统一发言人,主持协调医患双方的纠纷和事故。

2.3.2 协调解决纠纷和事故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2.3.2.1 事发后有关领导应在第一时间赶到纠纷现场。首先应将医方当事人带离现场,确保安全。同时尽快封存有关医疗文件原物品证据,尽快控制局面,以免发生群体暴力事件。若有困难也可报警获得警方支持,尽量避免医院人、才、物受到更大的损失。同时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以求上级对纠纷和事故处理的支持。

2.3.2.2 不要轻易表态,不能过早下结论。事情未调查清楚前过早下结论会导致患方提出过高的要求,仓促表态还可能激化矛盾。

2.3.2.3 有领导出面解决,坚决不能私了。有些医生、护士涉世经验不多,自我保护意识差,怕出事后对自己前途有影响,故极力想与患方私了,反而把事情闹大了。私了可能出现两种不利情况,第一种是当时私了啦,之后又反悔,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很不利于纠纷或事故的最后解决。

2.3.2.4 背靠背协商。院方当事人最好不出场,当事人如果到现场直接参与协商,可能引发患方的情绪更加激动,甚至造成肢体接触。领导在协商过程中,最好不要当着患方的面批评医方当事人,以免激化矛盾。

2.3.2.5 统一口径,不得擅自发表意见。解释工作最好由有关领导负责,以免各说不一,造成被动、深化矛盾。

2.3.2.6 处理纠纷或事故,必须有法可依,说法有据,酌情考虑人性化服务问题,把法律与人性化有机的结合起来,纠纷或事故才会圆满解决二不留后患。

参考文献

[1]北京儿童医院实用儿科学1版1973.10,512

[2]诸裕崇实用儿科学7版2006.12.7,1279

[3]隆凤翔、杨玉 临床实用药材手册3版12出版社.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