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供热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及其节能降耗改造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文章结合当前的供热现状,阐述了目前供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供热工作经验,通过参与相关供热政策的研究以及热源、管网、用户端等诸方面的改造,对节能降耗有了新的理解,谨以此文与大家共享。
关键词 供热;节能降耗;热源整合;汽改水;串改并;分户计量;围护结构改造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5-0169-02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工业阶段,在这种高速发展的状态下,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就供热行业来说,一是工业居民供热用户持续增加,煤炭等高污染燃料的消耗量大,造成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量大,也促使空气污染指数不断攀升,全国各地“雾霾天”日趋普遍;二是部分企业设备陈旧,管网设施老化,生产效率低下,三是热用户对供热的质量要求逐年提高,按常规生产模式无法满足目前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必须依靠技术创新内部挖潜,淘汰高能耗陈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笔者现就近年来参与的一些调控、改造工作及取得的效果与大家分享。
1 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2009年,青岛市共有供热单位14家,二次转供热单位68家,供热管理水平存在良莠不齐的状况,通过供热单位资质审核,热源单位接收转供热单位,高温水管网延伸替代区域性小锅炉等工作,截止至2013年年底,在市区供热面积较2009年增长近1倍的前提下,供热单位精减至11家,转供热单位及区域性锅炉房已基本被接收替代。供热单位的规模变大了,热源供热能力与供热覆盖面积的配比更加合理,单位能耗大幅下降,通过环保设施和技术的投入,使SO2,NOX排放量持续下降,而整体供热质量却有了大幅提高。新版《青岛市城市供热条例》中明确提出“禁止新建使用燃煤、重油等高能耗、高污染的供热项目”,“鼓励和扶持热电冷联供”,体现了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限制高耗能、鼓励节能减排改造的决心。
2 加强现有热源管网改造
青岛市部分企业由于常年缺少必要的维护保养,供热整体设备状况很差。以某供热企业为例,经近20年运行,5台20 t/h饱和蒸汽锅炉本体漏风严重、炉排变形、炉拱坍塌,锅炉效率不足60%,冬季运行时故障频发;全长5.2公里的蒸汽管网保温脱落,锈蚀严重,主管网蒸汽压力仅可维持在0.2 MPa,热损高达37%;因管径限制,无法再发展负荷。
2009年被接管后,对该区域供热设备安全、节能,区域供热面积发展等多方面考虑,当年实施了部分热源及管网汽改水改造及扩容发展:将西线蒸汽网整体拆除更换为DN500高温水网,从热源至终端等径敷设,双向运行;拆除1台20 t/h蒸汽锅炉,新建1台29 MW热水锅炉,同时将2台20 t/h蒸汽锅炉进行锅筒及水冷壁改造,更换为高温水锅炉;配套辅机及电气仪表设备相应更换,安装BCS燃烧优化自控系统;重新选型核算更换整体式水水换热机组;新增锅炉电气仪表设备全部更新,采用DCS系统集中控制。
改造后,该热源供热能力达到82 MW。第一个供热季运行,改造后的西线管网管损从上一采暖季的37%降低至3%,每年可节约原煤3928吨,节电101.8万kWh,节水9.4万吨,合计折合人民币400万元,而且当年获得市发改委专项节能补助资金78万元。从投资方面看,拆除及新建设备管网等需投入6800万元,但由于改造后供热能力的增强,区域内可新增负荷96.4万m2,满负荷利用后,可收取建设资金9158万元,满足长远利益。
3 加强既有建筑供热设施“串改并”
青岛市在20世纪90年代初实施集中供热后,居民室内供热设施安装主要为上供下回单管串联式,运行时存在“上热下冷”的问题。且目前沿用该系统的居民供热设施已运行10-20年,有的已超过了散热器、镀锌管道的正常使用寿命。超期运行的设施不但影响了正常供热质量,而且存在安全隐患。
以前,在解决上供下回单管系统底层用户不热问题时,通常采用拆除室内三通阀,冲洗暖气片,或外网调节热平衡,甚至直接上调供热曲线等方式,但效果不明显。尤其是上调曲线的方法,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费,某单位耗能数据显示,青岛地区冬季采暖时,供水温度上调1℃,能耗增加7%,而这样做只能让顶层更热,底层温度几乎无变化。其实,造成底层温度低的原因主要是入户井后供热管道锈蚀,人为私改,盲目加片造成管道缩径,阻力增大,目前最彻底的解决方式就是对供热设施实施串联系统改并联系统(“串改并”)。
青岛市某供热单位对某区域实施“串改并”试点:在保留原大串联系统的基础上,从管道井处分支,新安装单元供回水主立管,将同意改造的用户的供热设施改造为分户控制模式并与新立管对接,未参与改造的用户仍使用老系统(新系统有预留口,可随时参与改造),两套系统共同运行。通过供热季的检验,改造后的房屋室内温度普遍较前一年提升5-6℃,彻底解决了常年不达标的问题,而没有参与改造的房屋,由于各组暖气片所在单支的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减小,室内温度也得到了改善。次年,对高层建筑也实施了试点,由于高层供热系统分高低区,低区可参照多层建筑改造,而高区系统的底层供热效果也不好,且通常在10层以上,如直接从1楼竖立管,倘若用户参与率不高,从操作上和经济角度考虑都不合适。此种情况下,利用设在高区底层的主回水盘管,从中分支出一根用于分户控制的回水管道,将室内按分户控制模式改造好后,室内供水管与高区主供水对接,室内回水管与新安装的回水管道对接。新安装的主回水管道,可根据改造实际涉及的层数确定安装高度,更具操作性。
通过两年试点工作,该区域累计改造500多户,其所在单位在2013-2014供热季,因设施老化造成的水淹事故为零,供热达标率100%,实现“零责任退费”。
4 将分户计量项目开展与围护结构改造工作相结合
青岛市近年来陆续对具备条件的居民小区实施分户计量,分户计量的广泛应用,也将推动围护结构改造工作的启动实施,从而推动节能工作向前发展。下面,结合青岛某供热单位实施情况,谈一下本人对此项工作的认识。
1)分户计量与围护结构改造的结合,对推动节能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根据某单位节能与非节能建筑能耗对比,以及全国其他城市的统计数据来看,节能建筑的节能效果在30%-50%之间,按照30%算,根据青岛市现行供热价格,每供热季可实现节能9.12元/平方米。在实施墙体综合节能改造后,能有效扩大30%以上负荷供应能力,节约了热源投资建设费用,经测算,实施节能改造相当于减少热源建设投资38元/平方米。
从供热初期的调试来看,参与计量改造的小区管网在安装平衡阀后,系统基本趋于稳定状态,末端楼座以往供热效果不好的问题明显得到改善,平均温度约提高2℃,近端和中端供热温度也均匀了许多。同时,尽管管网增加了平衡阀和热表,增加了管网阻力,但电耗仍下降20%-30%,也表明了管网的平衡效果明显,且减少了大量人工调试的工作量。
2)分户计量的推广,打破了传统供热缴费模式。根据个人实际情况控制用量,既节省资源,又节省供热费,从试点效果看,约50%-60%的用户,在供热结束后通过计量产生的热费小于按面积产生的热费,退费总额约为按面积缴费产生热费的10%-15%,虽然其中有节能建筑耗热低的因素,但用户主观性节热的因素也同样不可忽视。
3)分户计量与围护结构改造的结合,必将推动计量公平。从分户计量小区试点数据统计看,高热耗区域均分布在楼座的两边、顶部和底部,其中顶部单耗约是中间的1.7倍,底部约是中间的1.2倍。通过计量产生退费的用户大多分布在中间。如果是非节能建筑,各层各部位的房屋耗热量差距更大。尽可能弥补不同楼座,同楼座不同楼层、朝向用户的供热温度差异,避免“同温不同费”,不仅要坚持分户计量和围护结构改造,而且要对建筑边、角、顶等部位作为重点,提高改造质量。
4)分户计量和围护结构改造,总体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个人认为有几项工作亟待解决:一是计量准确性的问题,目前此类问题争议最大,体现在单位与用户之间,供热单位与表计生产厂家之间,从使用情况来看,国产表计的误差偏大,作为用于贸易结算的强制检定仪表,由于数量大,目前只能采取抽检,且只能送至指定地点,拆装工作量较大,如果有资质的检定机构能够采用便携式仪器检定,将大大提高检定效率,且可消除广大用户对计量的疑团。二是用户参与意识和改造成本问题,围护结构改造成本较高,目前约为260元/平方米,虽然从国家到地方都有补助及政策鼓励,但还是存在资金缺口,广大用户对围护结构改造的观念意识上尚显不足,同时科研机构、企业要不断发展新技术,研制新保温材料,降低改造成本,促进围护结构改造的普及。
5 结束语
技能措施的实施是各行业势在必行的举措,在当前能源紧张,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环境下,大力开展节能降耗,既为国家减轻了能源和环境污染带来的压力,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有效手段。本文只是结合笔者工作经历,粗略阐述了自己在工作中的做法和想法,不当之处祈请指正,更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使大家关注节能,为创造生存新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青岛市城市供热条例(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