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于细微处听生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于细微处听生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生命的真谛是什么,生命的意义何在?这是人类思考的永恒主题。可是,作为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年龄较小,对生命的意义缺乏深刻的理解,要想懂得这个深奥的问题,确实有点难。拿到这篇教材,我在反复涌读多遍之后,渐渐地悟出了以下门道。

一、走近作者

想要理解课文,想要认识到生命应当严肃对待。首先必须走近作者,了解作者。因为作者在课文里所表达的思想就是她自己的真实的感受。作者杏林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她本名刘侠,1942年2月28日生于西安,幼年随着军人身份的父亲走遍祖国大江南北,1949年随政府迁到台湾。自12岁起,杏林子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遭到损坏,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了解作者身体上的残疾对于研读课文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在课文的第二个事例中有这样一段话“墙角的砖缝中探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我读了杏林子的文章,了解到这个事例绝非杏林子杜撰,12岁的她得了风湿性类关节炎,她并非从小就有那么高的生命感悟和思想高度,曾经有段时间,她也彷徨,也痛苦难忍,甚至想到了自杀。有一天,她坐在轮椅上在院子里晒太阳,当然因为她不方便出去玩耍,但是,她看到这顽强生长的一截小瓜苗,久久凝神,竟有感而发:那瓜苗似乎和自己同病相怜,于是她写出了“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这哪里是写小瓜苗,不如说是她与命运抗争到底的内心宣言吧!因为她也知道,自己的这种由于免疫系统破坏带来的不治之病,生命的长度是不可预期的。当我们带着已有的这种感觉读这句话时,难道仅仅是心痛得潸然泪下?不!更多的是震撼!

还有资料里说,小学毕业后,便因病辍学的杏林子,数十年来坚持自修,成为台湾文坛上的著名作家,被誉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作家”、“台湾十大杰出女青年”。她组织成立了“伊甸残障福利基金会”,致力于推动残障福利工作。这与文章的最后“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相吻合。她确实做到了,她的身子虽然有病,但是她好好地使用它了,她对自己极端负责,所以她才会以丰硕的果实展示了她的价值。

二、抓住主线

听了许许多多的课,看过无数的教学设计或案例,有的让我感觉很杂,有的课我却感到很顺,这是为什么呢?我细想,大概是我们常说的主题线索是否清晰的问题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捧着书逐字逐词去咬文嚼字,除了名师教案上的“绝境求生的飞蛾――顽强生长的小苗――沉稳规律的心跳”之外,我还理出了两条线索,当时,我感觉到真是不可思议,为自己细读文本的成就感到骄傲了。第一条我围绕一个“活字”,从第一个事例中的“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得出了要努力地活;从第二事例中“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成”我得出了要“不屈地活”;从第三个事例中“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我得出了要“好好地活”。并且这三个不同形式的活,含义是逐渐递进的,愈来愈深的,从努力的活也就是求得生命即可――到不但要活,而且要求上进即“不屈地活”――再到探索价值――好好地活,最后一个活直奔主题――生命有限,价值无限。第二条线索是“生命”,我从句子依次找到了生命的力量――顽强的生命力――我的生命,分别写出三种生命的形式,从飞蛾到小瓜苗,到我,代表的是动物,植物,人,蕴含的是所有生命的事物都应重视生命,以生命为本,创造价值。这三条线索清晰地摆在我面前时,我可以说,站到讲台上,带领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时,我是多么底气十足呀。

三、沉入词语

细读时,要抓住关键词语的意思,揣摩体味,即要理解字面意思,更要理解蕴含的意思。

当我们研读句子时,都要让学生抓住词语来体会句子深刻的含义,这很正常,可是教参上出示的所谓的仅仅几个重点句子和词语,想让我们的小小的、幼稚的、不同个性的孩子一下子就抓住,这多难啊!或者说根本就是不可能的,所以作为老师的我们,应当明白,课文中的语句没有哪一个是虚设的,处处都有作用,看你是否会抓住这个玄机,这条缝隙。

《生命,生命》这篇课文里,在第一个事例中,为了说明飞蛾奋力求生,通常会关注到这个句子“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理所当然,在教科书的指引下,教师会从“挣扎”这个关键词来说明绝境求生的飞蛾表现出的无畏勇气,但是,假若学生不读这句时怎么办?有一学生竟然读“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骚扰着我”。这时,我们不要怕,说“骚扰”就从“骚扰”下手,先说说骚扰的意思,再说说在生活中骚扰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马上返回课文,这只飞蛾骚扰我的结果是什么――我放了它,是什么原因让作者由讨厌到释放的转变?学生会马上脱口而出“强烈的求生欲望”,再来反复朗读,效果就出来了。

文中的句子“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从“稍”字我们也能读出来――飞蛾的生命非常脆弱。只要轻轻一捏,它就会死,可是没想到脆弱的生命却有这么顽强的生命力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越加让人敬佩它的求生欲望之强烈。

说到这儿,我的发言该接近尾声了,顺便补充一句,在上周,我们五小现场备课、上课的竞赛之中,我刚好抽到这一课,从备课、紧张的上课、课后反思,我的感触特别深.,所以写下以上内容,绝对真实,绝无虚构。这场言论,我想用以下几句话作为结束:大家都来细读文本吧,细读文本会使你站到讲台上,成为一个胸有成竹的老师、一个运筹帷握的老师、一个满脸笑魇的老师、一个底气十足的老师,细读文本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