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宽容是教师应掌握的教育艺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李红是我刚接初一班主任时的一名学生。记得那时有人到我校推销外语点读笔,那点读笔点到教材词典时会发出清晰准确的读音,而且还可以听音乐,这点读笔在当时是很贵重的学习工具。当时推销员送了我一套点读教材词典和点读笔。我把它拿到班里,作为班级的公共财产,以便于三分之二以上的没有买的同学也能享受点读笔学外语的快乐。我告诉同学们,每一位同学都有权利使用它,但用后必须归还到班上的图书柜里。
记得每当轮到李红用时,他都会忘乎所以地大声朗读着,仿佛在他面前展现的不是一支点读笔,而是一部悦耳的音乐词典。我至今还记得李红全神贯注地大声朗读的情景。
有一天下课后我因急着去办一件事,走时忘记关放点读笔的图书柜。第二天,同学们发现放在图书柜里的那支点读笔不见了,大家为此十分难过。我们都知道,除了本班的同学外,谁也不可能拿走点读笔。想到这里,我产生了一种连自己也害怕承认的想法:拿走点读笔的是全班外语成绩最好的李红。
“没有人偷走那支点读笔。”我竭力使同学们相信,“只是出了差错,他忘记把那支点读笔放回柜子里。现在点读笔正在他家的桌子上,明天点读笔就会被放回原处,出差错的人明天会把点读笔带回来的。”
李红一听我讲起点读笔便低下了头,他的脸红一阵,白一阵,眼里露出惊慌的神情。没错,点读笔就是他拿的,这没有什么可怕的,我相信他一定会带来放回原处的。
第二天清晨,我早早地来到操场跑步,“咚”的一声,有人翻围墙进来了。原来是李红,我望着他的眼睛,心里觉得很难受,他用眼神向我哀求着,于是,我不由自主地向他走去。
“有什么事吗?”
“点读笔……”
“放回柜里去吧。”
“教室的门关着,我该怎么办呢?”他绝望地问道。
“给我吧,不要和任何人谈起这件事,也不要对别人讲你犯了错误。记住:是老师把点读笔拿回家搁了一天,使用了一下。”
李红松了一口气,紧张的心情缓和下来了。
我进入教室时,同学们几乎全都到齐了。从同学们的眼神中,我看到了期待与不安。
“点读笔在老师家里。”我愉快地对同学们说,“老师忘了,是老师自己把这支点读笔放进自己的皮包里,老师打算给自己的孩子辅导一下,明天老师就把它带回来。”
不安转为欢乐,我感到此时此刻每个学生的内心似乎都在变化,他们高兴地消除了有人偷窃这个惹人厌烦的不愉快的念头,因为他们习惯于接受这只不过是出现了点差错的想法。我和李红的目光相遇了,他那闪闪发光的眼神流露着对我的感激。我感觉到这孩子此时很想立即走到我的跟前说些什么,这个愿望使他坐立不安。课间活动时,我留在教室批阅作业,李红已经在向我走来,但这时有人喊他,于是他走出了教室。
放学时,我俩一起回家。那时我多么害怕李红会把对我的感激说出口啊!幸好他没有这样做。李红沉默不语,而这种沉默比任何激动人心的话语都具有表现力。他那温和、信任的眼神使我感到高兴,因为我帮他从沮丧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保住了他对老师的信任,并且满足了孩子想从老师那里寻求保护的真诚愿望。
【案例评析】
在整个事件的处理过程中,李红的这个行为若从社会道德标准进行评价,实际上算偷;但是从少年的角度进行分析,这一行为又不能简单定性为“偷”,因为导致李红做错事的原因是他对外语极度爱好和自控能力不强;而在事发生后,李红又有真诚改错的表现。他担心受到公开谴责和处分,希望得到老师的保护。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育者,既不能简单地把李红的行为看成是“偷”,公开进行处理,如果这样做,那就可能会使他那颗“柔弱”“敏感”,原希望得到保护的心受到沉重的打击(他可能会因此一辈子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但教育者又不能因为他年幼、心理承受能力弱而不对他的错误进行教育,怎么办呢?用“拿”字体现教师的爱心、体谅和宽容,这是一种恰当的教育方式。“拿”字的使用一方面使同学把李红的行为和“偷”区别了开来,从而有效地保护了李红;另一方面又为李红主动改正错误提供了机会和条件。从最后的教育效果来看,从李红那“温和”和“感激”的眼神里,我们不仅仅看到李红改正错误后的轻松表现,而且还感觉出了一种更为厚重的东西――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友爱。笔者认为:李红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这个事件的。
这则案例使我们教育者更深刻地体会到:对于青少年的问题,不能简单机械地套用“成人世界中的观念和原则”,而应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和具体情况,以教师之“爱心”和特殊的方式,促其自我教育,自我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