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批注有梯度 阅读显深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批注有梯度 阅读显深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所谓“批注”,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将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惑以符号和文字的方式,在文中及文章空白处进行标记和书写,用来帮助理解和深入思考的一种读书方式。“批注式”阅读可以使学生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这是一种有思考的阅读,有深度的阅读,有个性的阅读,更是一种快乐的阅读。

纵观小学阅读教学中批注的内容与形式,在方法上有感受式批注、联想式批注、质疑式批注等,在内容上有抓标点写批注、抓词句写批注、抓留白写批注等,可谓是丰富多彩,但却缺少一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层次性和梯度性。梯度批注则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批注式阅读方法的难易程度来引导学生进行批注的阅读方法。

一、由词到句,体现“量”的梯度

学生刚开始接触“批注”这一学习方式,或者说学生刚开始接触一篇文章,还没有对文章的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很难用整句或整段的话写出自己的感受;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一开始就抬高要求,而应降低要求,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合理地运用“批注”这一阅读方式,让批注从“词语”开始。

1.自读自悟,自由批注

很多教师在教学新课的时候,会不约而同地抛出这样的要求“请你认真地读读课文,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最深,在旁边写一写”。这是一种“批注式阅读”,即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所思所感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是学生最初的,也是最基础的感受。他们往往会用一些词语或短句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如学生在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后,都画出了描写父亲挖掘废墟的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他们最初的批注是“父爱如山”“令人感动”“伟大的父爱”等词语,很少有学生把自己内心的感受写真实、写具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并没有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解读文本、进行内容理解、情感体悟,更没有展开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这就要求教师引领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学”。

2.点拨深化,二度批注

语言是媒介,是载体,文本意境有多开阔,主旨开掘有多深,主要取决于读者对文本语言的把握和领悟的程度。作为教师要引领学生沉潜到文本构建的意境中去,亲历阅读历程,走进文本深处去触摸语言,体验情感,领会表达。

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的“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一内容时,教师抓住学生初次批注的契机,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启发学生丰富想象,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去体会蕴含在文本后面的意境,然后进行二度批注。

几分钟过后,耳目一新的批注跃然纸上:“爸爸,您这样不顾劳累,不顾生命危险,使我的内心也如磐石般坚定,危险是那样地渺小,我坚信,不论发生什么,我们总要在一起。”“父爱无言,父爱如山,父爱让我不再惧怕死亡。”“爸爸,是你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爱,什么是责任,爱与责任就是一种承诺,就是一种永不放弃的承诺”……

充满激情的语言从学生心底汩汩流出,伟大的父爱赫然呈现在我们面前,此时单单几个词语已显得苍白,无法表达学生内心丰富的情感,一句一句充满情感的话语已融合成对父爱的理解与诠释。

二、由意及言,突显“法”的梯度

崔峦老师认为,语文教学应该是“言意兼得”。“意”指课文、文本传达的内容、思想、品位、情感、文化等;“言”指文本的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言意兼得”是指:从理解文本语言入手来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批注也应从这两方面入手。

1.关注内容,激感

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活动,也是情感活动。可以说,情感是语文教学待开的花蕾,没有情感的融入,语文教学就显得索然无味。每一篇文章总是包含着作者对社会对生活的态度和看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与编者对话,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而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情感共鸣之“意”处指导学生写批注。

2.关注方法,领悟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提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写”。从阅读理解的层次上讲,是在弄懂“写什么”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怎样写”。因此,到了高段年级,批注的内容不仅仅停留在“意”这一层面上,而是逐渐由“意”及“言”,更多关注的是表达方法的领悟。

如《临死前的严监生》,在学生体会人物形象时,教师适时引导:“这篇短文可以说是写作技巧的百宝箱。请大家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特别精妙?可以一边读一边做批注,也可以跟同桌交流交流。”片刻后,很多学生在严监生“伸着两个指头”这一处写下了自己的感悟:“两个手指头,多么可笑的动作,多么经典的动作,这是中国守财奴的象征”;“一个吝啬的守财奴好像出现在我的眼前,原来刻画人物形象不仅仅是语言描写,一个简单的动作、一种入木三分的白描手法也能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这就是表达方法的领悟,相信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一定也会运用这种写作方法。

三、由浅入深,呈现“学”的梯度

学生手中的课文都是编者精挑细选出来的,其中不乏名家名篇。每一篇文本所涉及的字、词、句、段、篇都非常值得学生去欣赏、借鉴。但到底怎样去批注?哪里要批注?什么时候需要批注?这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引领学生从初读感知、研读引领、拓展提升这几个环节中去写批注,笔者认为,批注将会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情感熏陶的过程、认知提升的过程。下面,笔者就以人教版四上《卡罗纳》一文为例,从初读、研读、拓展三个阶段去体会不同阶段不同的批注要求。

1.初读时批注,感知内容

在上新课伊始,很多老师往往会布置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学生粗略地看了下课文老师便开始检查字词的掌握和主要内容的归纳,而学生则疙疙瘩瘩讲不好,老师也在一旁干着急。殊不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老师根本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课文、感知文本,在这种情形下匆匆开展的阅读教学活动便没有了“起点”,也忽视了必要的阅读体验和阅读过程,其效率自然是低下的。

为此,笔者提出:要积极指导学生在初读感知课文时做好“批注”,为接下去的阅读教学打好根基。

初读批注一般分符号批注和文字批注。在符号批注中,常用的符号有着重号、波浪线、直线、问号、感叹号、斜竖线、双竖线等,文字批注则要求学生把自己读了课文后最深的感受或有什么疑难问题写在书上空白的地方,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个句子。

如在《卡罗纳》一文的教学中,学生用数字标出了自然段序号,用波浪线“~~~”画出了卡罗纳失去母亲后伤心的句子,用“――”画出了老师和同学对卡罗纳的关心的句子,并用圈点“”,标出了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在重点词句的旁边学生也写上了自己读文后的感受,如“卡罗纳你真可怜”“别伤心,我们都会帮你的”等,虽然比较凌乱,但这是孩子初读课文后最初、最真的感受。通过学生的批注,我们可以欣喜地发现,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与理解,触摸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乐章,为下面的深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研读时批注,激发共鸣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文字:“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而独立阅读的能力、良好的语感不是老师给予的,而是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自己在阅读中、在体验中慢慢形成的。

《卡罗纳》一文的情感主线是“悲伤”和“关爱”,笔者就是围绕这两条主线展开板块式教学,让学生分别画出写卡罗纳的悲伤和写老师、同学对卡罗纳的关爱的句子,然后指导学生写批注,请看教学设计:

画出写关心卡罗纳的句子。用心地读一读,最有感想的地方写写批注。

聚焦“老师”,学习写批注。

(1)出示句子:

老师把卡罗纳拉到自己的胸前,对他说:“哭吧……”

(2)出示批注:

“拉”在生活中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但这里让我感受到了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我仿佛看到老师把卡罗纳搂在胸前,亲切温柔地鼓励他,让卡罗纳感受到了老师的爱,从巨大的痛苦中走出来。

聚焦句子,放手写批注。

(1)我本想跟他说几句话,但不知说什么才好,就把一只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脸贴在他的耳朵上,对他说:“卡罗纳,别哭了。”

(2)大家围在他身边,谁都没有说话,只用关切的目光默默地看着他。

(3)母亲推开我,她目不转睛地望着卡罗纳。

(4)我恍然大悟,没有去拉母亲的手,却拉起卡罗纳的手,和他一块儿回家。

学生在老师的批注的引领下,紧紧抓住“放、贴、围、看、推、望、拉”等动词展开丰富的想象,激感的共鸣,演绎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相互帮助的动人乐章。

3.拓展时批注,提升能力

学生学完课文,其思想、认识、情感比初读时必然会有新的提升和深化,此时批注,既是对原有批注的补充、修正、巩固和提高,又能作适当的扩展,以检验阅读效果、提高阅读能力。

学生抓住了老师和同学关心、同情卡罗纳的动作写了批注后,内心的那种浓浓的爱正是涌动高涨的时候。此刻,教师应趁热打铁,进行追问:“此刻,你觉得爱是什么?翻开书,静静地,看一遍课文,看一看你写的批注,然后写下你读了整篇课文的感受。”

学生低头冥思的时候,是对文章内容的内化,是内心情感的梳理,更是健康精神的培养过程。学生内心的情感像流水一样汩汩流淌,如“爱,是一句温暖的话语;爱,是一道关切的目光”, “爱是一个亲密的动作,爱是一种理解和体谅,她温暖着世界,足以化解悲伤”。

此时的批注是世间最美的小诗,学生有了自由发挥的空间,有了与作者对话的愿望,所加的批注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情感上都被感染了,学生无论是阅读能力还是写作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更重要的是内心的情感也升华了,师生共同唱响了人世间最真、最美的爱的歌谣。

阅读是一个长期的、隐性的、独特的过程,学生认知与能力的提升也需要一个过程,梯度批注的过程与学生的成长过程是相辅相成的。新的课程观强调生成,学生在课堂上运用批注阅读法,他们结合自己的原有知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来理解课文内容与表达方法,他们的这些知识、经验、体验将与文本内容进行碰撞,将会有新的发现、新的问题产生,得到全新的感受和体验。因此,学生不光是批注文章,也是批注自己的思维,批注自己的感受、批注自己的个性,是一种有深度的批注。可以说,梯度式批注这种阅读方式,为构建新的课堂模式、激活教学又添一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