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研究生核心价值观教育难点分析和对策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研究生核心价值观教育难点分析和对策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研究生作为高层次人才,既是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对象,又是核心价值观践行的生力军,其价值观状况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前进方向。然而,当前研究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出现:价值观教育和主体需求脱节、理论认同和社会现实反差、文化多元化和价值观一元取向冲突、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等问题。对此,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发展;坚持人格示范,促进价值认同;坚持一元主导,实现多元共生;注重社会实践,加强自我教育。

关键词: 核心价值观 研究生 难点 对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关系一个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关系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关系百姓的幸福和安康,是必须始终贯彻执行的国家战略。研究生不仅为社会建设和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更是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骨干力量。因此,加强对研究生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研究,对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深化核心价值体系的全面推进,推动中华民族“最大公约数”的顺利实现至关重要。

一、研究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代诉求

加强研究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全面深化高等教育事业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对当今时代诉求的一种积极能动回应。深入开展研究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使广大研究生群体真正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是促进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创新的客观需要,是引领社会变革正确价值取向的必然要求。

(一)引领社会变革价值取向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东西方思想文化的交融和碰撞,传统和现代观念的摩擦和冲突,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调整和变革,整个社会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西方文化悄然进行的“文化演变”,使某些研究生在羡慕西方发达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不自觉地接受并认同西方的价值取向。此外,市场经济主体利益化的特点,促使某些研究生更加偏重自身的利益追求,进而在自我价值实现过程中出现功利主义色彩。因此,在社会转型期加强对研究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于引领社会变革价值取向至关重要。

(二)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纵观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研究生价值观教育往往被忽视,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教育理念上未给予价值观足够的重视,进而导致教育实施过程中内容枯燥、形式单一、模式僵化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因此,必须坚持以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将其作为研究生价值观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理念,坚持研究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促进研究生价值观教育的根本性转变,进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其科学性、时效性和创新性的提高。

(三)促进研究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个性化和社会化辩证统一的过程,既是人的智力和体力获得自由而充分发展,又是人的道德素质和审美情趣得到高度发展。研究生群体是高等教育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其价值观状况直接决定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前进方向,其综合素质直接决定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顺利实现。加强研究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将有助于研究生自身知识的渊博、品德的高尚、信念的坚定和理想的崇高。

二、研究生核心价值观教育难点分析

近年来,随着高效对研究生思想道德建设认识的不断深化,核心价值观教育已经成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同时,我们更应该关注研究生核心价值观教育难点所在。

(一)理论认同和社会现实反差形成的瓶颈。

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的在于,整个社会形成广泛的价值认同,并自觉地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改革的关键期,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社会规则体系的重建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面貌焕然一新,影响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也不断出现。而这些矛盾和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后,很容易使研究生的核心价值观受到冲击,价值判断的失误。

(二)价值观教育和主体需求脱离造成的低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首先是一个思想认识的问题,其对其他价值观的引领和整合过程,就是以先进的价值观逐步取代落后的价值观,最终使核心价值观居于社会思潮主导地位。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结构不断变化,社会阶层日益复杂化,利益需求日渐多样化。相应地,研究生作为较高知识水平和能力的社会群体,其个性化的利益需求也逐步变得复杂多样。因此,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坚持以研究生为主体,以解决其现实问题、满足其实际需要为根本,增强其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并在科学体系的引领下,使研究生的行为与社会标准保持一致,为自身成功踏进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当前某些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往往忽视了研究生社会发展求,偏重理论知识的灌输,造成实践教学的忽视。

(三)一元主导和多元并存的构架引发的冲突。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性和包容兼容的时代,是一个文化多元化和价值多元化并存的时代,这必然会带来社会文化和价值观认识的多元化。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社会坚持一元价值导向,将核心价值观于知行中统一。但就目前高校教育形势,让学生形成一元核心价值观导向,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价值追求,该一元化的价值取向必然与多元化的文化现状之间存在一定冲突。研究生群体是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持积极肯定的态度,是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衡量其余一切体系的价值标准,是高校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首要任务。但某些高校在肯定一方面的同时,往往有意无意将其他方面归于错误和不科学的行列,致使研究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出现僵化。

(四)西方意识形态和国内社会思潮传播带来的挑战。

当今时代,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各国的思想文化不断交融碰撞。文化竞争打破了国家间的贸易壁垒,形成了全球性的文化贸易市场,加强了各国文化的交流,但同时也导致西方国家价值观念的渗透和入侵。尤其信息网络的迅速发展,西方价值观念在娱乐的幌子下,以大众传媒为载体,在研究生群体中大规模地传播,并逐渐渗透到日常的生活和行为中,致使某些人的价值观取向不定。一些研究生对各种思潮产生的背景和本质缺乏足够的认识,致使他们容易受各种思潮冲击和影响,并不加筛选地加以认同,干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

三、加强研究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加强对研究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遵循教育基本原则应该成为高校教育的首要前提。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前提下,要根据研究生思想特点,要把握研究生实际需要,要坚守研究生的精神追求。针对当前研究生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问题,从以下四个方面提高研究生的价值认同,促使研究生核心价值观的知行合一。

(一)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发展。

当前全球化时代,无论是对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的反思,或是对西方人本主义文化思想的再思考,或是对人才竞争成为大国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标识的审视,人类愈来愈重视自己、关怀自己和发展自己。人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目的[1]。因此,研究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一切为了人”的观念。

一方面,重新定位教育目标。教育不仅为经济建设,为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而且为整个国民综合素质的提升,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因此,在研究生价值观教育进程中,必须坚持社会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必须尊重教育对象的实际发展需求和发展水平,在教育双方良性互动中实现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另一方面,重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意识觉醒。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需要外在的理性逻辑,更需要人的生存价值和文化的内涵,其本质上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彼此之间平等交流、激励内化和互动学习的过程;不仅是理论知识的灌输,而且是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个性的张扬和行为外化的激发,进而实现教育的创新和研究生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

(二)坚持人格示范,促进价值认同。

首先,发挥导师“领路人”的作用。研究生导师由于接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拥有准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既是教育成果不断进步的动力,又是研究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和指导者,其自身的价值观和价值体系将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指出:“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广大教师要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这就要求导师不仅要静下心教书,更要潜心育人,为人师表,发挥引导示范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发挥先进典型的导向作用。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与人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关联,且互相影响。加强研究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当充分挖掘先进典型,发挥其模范导向作用。正如刘云山指出:“雷锋精神是有形的正能量,是鲜活的价值观,人人应学、人人可学。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要把雷锋、焦裕禄、杨善洲等先进典型作为生动教材,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3]加强研究生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努力挖掘身边先进典型,借助网络媒体传播正能量,激励其不断追求更高的价值目标,引导其正确看待社会热点问题,时刻做到头脑清醒、立场稳定,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坚持一元主导,实现多元共生。

价值观是一元的价值理想目标和多元的价值实现形式的辩证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成员在共同思想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价值认同,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是每一个人必须遵守和维护的一元价值观。

一方面,要正确认识一元价值导向的重大意义。“在绝对普遍的意义上来说,某一特定社会、民族、国家乃至单个个人所形成的价值观必须是一元的,因为一元论的价值观是特定社会和民族赖以生存与独立发展的唯一正确选择,同时也是每个具体个人实现其完整人生的价值观基础。”[4]研究生作为社会高度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创造的坚强柱石,要自觉抵制“物质主义”、“拜金主义”和“消费主义”等不健康思想的腐蚀,自觉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践行,自觉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另一方面,应尊重多样化的价值取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研究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坚持一元价值导向的前提下,要尊重社会客观事实,尊重教育对象价值取向多样化,引导其正确分析不同价值观念的本质和区别,进而实现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自觉认同和转化。

(四)深入社会实践,加强自我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坚持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因为理论教学的最终目标是现实生活,现实生活的良好开展必将促进理论学习效率的提高。鼓励研究生深入社会实践,加强自我教育,增强核心价值观理性认同,推进个体意识和核心价值观的相互转化。

首先,加强身份认同。“社会认同理论认为参照信息影响导致内群体共识,并进而导致群体成员对群体规范的遵从。”[5]即社会成员通过自我范畴化和自我刻板化的过程,使自己的行为与群体规范形成一致。因此,加强研究生的身份认同对深化核心价值观教育至关重要。随着高考扩招,大学入学率上升,就业困难等现实的困扰,“社会精英”、“天之骄子”的研究生身份慢慢被淡化,出现身份认同危机和价值观异化。因而,激发研究生自尊、自信、自强,增强其安全感、归属感、存在的意义,引导其对自身知识水平、实践能力、人格魅力的正确评价,激发其对人生理想、价值目标的追求,使其成为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成为中国梦和个人梦的勇敢追求者。

其次,提高德性修养。蔡元培先生认为,“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若无德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6]。由此可见,道德无论对于个人还是社会来说,都具有基础性的价值意义。德是方向,是根本,研究生道德水平决定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取向。指出,修德不仅要立足高远,还要立足平实。因此,研究生在学习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过程中,要自觉提升德性修养,端正自己的心性和行为,树立远大理想和宏伟目标。同时,要从“小节”做起,从小节起步,注重小节、维护小节、检查小节,坚持以核心价值观的准则和要求,不断加强自我锻炼、自我反省、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

最后,加强自我监督。“自我监督主要解决的是判断主体自我教育行为与预先所设定的行为模式、计划或预期之间‘有无偏差’的问题。”[7]社会转型,自我监督是慎独的过程,研究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仅是思想观念的转变,更重要的是积极投入社会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完整科学的价值体系,是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是凝聚共识的科学论断,是广大青年正确价值取向。研究生群体要坚持用核心价值观武装自己,自觉抵制西方“文化演变”,不断锻炼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坚持关注民生,了解国情,增强自身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此外,要克服“应试”、“应付”的思想观念,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参加专题讲座、实践调查和志愿服务等活动,在实践中丰富情感体验,增强价值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承载中华民族“两个一百年”梦想的理论基石,是引领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前行指南。加强研究生核心价值观教育,高校应该树立“问题意识”,必须联系时代、联系社会、联系研究生发展需求,在发展中解决研究生价值观教育实际问题,在创新中谋求研究生全面发展,使其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勇敢践行者。

参考文献:

[1]叶飞霞.构建经济全球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3.

[2].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M].人民出版社,2007.

[3]刘云山.以先进典型为镜 以服务人民为本 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引向深入[N].人民日报,2014-4-23(1).

[4]万俊人.比照与透析中西伦理学的现代视野[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

[5]刘济良.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1).

[6]余翔林.五育并举以道德为根本[N].光明日报,2012-

10-24(16).

[7]冯立刚,闫苑.大学生道德自我教育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6).

基金项目: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2014B020:《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凝聚改革共识路径研究》)

通讯作者:叶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