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指标调整前后的比较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指标调整前后的比较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从指标维度、指标结构、项目类型、项目数量、项目权重等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调整前后的测试指标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显示测试项目的确定更趋合理,如运动技能不再作为衡量体质健康的维度之一;测试项目更趋科学,如小学低年级不再测试力量素质等。最大的变化是全国按学段统一测试项目,便于对测试结果的纵横比较,更有利于了解未来几年我国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变化趋势及区域差异。

关 键 词:学校体育;《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指标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3)04-0097-03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自2007年颁布实施以来,全国大、中、小学已经连续测试5年,并已成为常规化工作。期间,对《标准》及其标准实施情况的研究也日益增多,如甄志平、毛振明[1]选取北京、深圳两地大、中、小学16 769名学生为对象,对《标准》试行方案中原有项目和新增项目进行测试和实验,认为2007年修订后的《标准》具有选择性强、导向性明确、指标体系完备和实施效力强的特点。张荣华[2]认为在实施台阶试验测试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使台阶试验的可操作性难度增加。王凤仙[3]分析了测试过程中出现的马虎现象、冒名顶替现象、虚假上报现象等。针对《标准》测试实施几年来发现的问题,2013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测试指标上做了调整,并下发了测试通知[4],本研究将对调整前后的测试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便于更好地实施《标准》测试工作,并为有效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提供参考。

1 调整前后《标准》测试指标维度比较

《标准》设置的测试指标体系,调整前,有4个维度,即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其中小学一至四年级没有身体机能测试;调整后,有3个维度,即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小学一至四年级也是没有身体机能测试(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调整后的指标维度各学段都比调整前减少了1个,即“运动技能”指标在调整后的测试指标体系中已被删除,意味着不再对大、中、小学各年级学生测试运动技能。这一变化或许是因为运动技能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指标相关不显著的缘故。而且测试运动技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调整后的维度更趋合理。

2 调整前后《标准》测试指标结构比较

调整前的《标准》测试指标中,有的是生成性指标,如身高标准体重、肺活量体重指数、握力体重指数等;有的是可以直接测试的指标,如坐位体前屈、沙包、立定跳远等。调整后的测试指标,都是可以直接测试的独立指标,无论是身高、体重等形态指标,还是肺活量等机能指标,坐位体前屈等素质指标都可以直接测试出成绩。这样既便于了解学生各测试项目的实际水平,同时,也便于提出有针对性的体质健康促进干预方案。测试项目简单明了,便于操作。由此可以看出,指标结构趋于简单化。

3 调整前后《标准》测试项目类型比较

测试项目是指《标准》中规定的直接用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等的具体测试项目,如身高、肺活量、立定跳远、篮球运球等。调整前后测试项目类型有一定的差异,从总体上来看,调整以后,项目类型减少了,所有的运动技能类项目都不再作为“必测”或“选测”项目。除此之外,就身体素质而言,前后也有一定的调整,如调整前,身体素质测试有柔韧类的“坐位体前屈”,力量类的“投沙包”、“掷实心球”、“仰卧起坐”、“立定跳远”、“握力(握力体重指数)”、“引体向上”等。按照身体部位来分的话,既有测上肢力量的,也有测下肢力量的,还有测腹肌力量的。而且,随着年级和学段的不断递增,测试力量的项目要求有所不同,小学一、二年级有投沙包和立定跳远;小学三、四年级有掷实心球、仰卧起坐和立定跳远;小学五、六年级除了掷实心球、仰卧起坐、立定跳远,又增加了握力测试;初中、高中、大学各年级的力量测试,除了掷实心球、仰卧起坐、握力、立定跳远与小学五、六年级一致外,还增加了“引体向上”。也有测试速度素质的50 m跑和测试耐力素质的1 000 m跑(男生)或800 m跑(小学五、六年级为400 m跑)等。

表2是调整前后身体素质测试项目类型的变化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就身体素质测试项目而言,调整前各学段都有上、下肢力量测试,只是具体的测试项目有所不同。调整后,小学各年级未规定测试上下肢力量,只是初中以上各年级规定测试上、下肢和腹部力量。该变化反映出,调整后更加考虑到了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如发展耐力素质主要在小学高年级以上。因此,本次修改,小学五六年级以上规定了测试耐力素质。

4 调整前后《标准》测试项目数量比较

从表3和表4列举出的测试项目及其数量分布情况来看,调整后测试项目总体增多了。如小学一、二年级,由4项增加到6项;小学三、四年级,由4项增加到7项;小学五、六年级,由6项变成了9项;初中及以上年级,由6项也增加到了9项。项目增多,意味着测试时间的延长,相对来讲,给测试加大了工作量,也许会对体育课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冲击。

5 调整前后《标准》测试指标权重比较

调整前《标准》各必测或选测项目都有与之对应的项目权重,其权重分布是小学一、二和三、四年级,除了身高标准体重的权重为20%以外,剩余2项选测项目都分别占40%。而小学五、六年级以上由于分别增加了身体机能测试(肺活量)和耐力测试,因此,在权重分配上也做了较大的调整,身高标准体重减少到10%,肺活量体重指数占20%,耐力项目测试30%,其他两项选测项目各20%[5]。测试结果按照权重分配计算学生体质健康等级。调整后的《标准》测试要求中,未看到权重分配,或许有新的统计分析方式出台。

从以上比较与分析可见,调整前后《标准》的测试指标在指标维度、指标构成、项目类型及数量、权重划分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但测试工作毕竟尚未具体实施,调整后《标准》测试工作的实效性有待实践的检测。

参考文献:

[1] 甄志平,毛振明.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指标体系结构与嬗变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5(2):1-9.

[2] 张荣华.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台阶试验研究[J]. 中国西部科技,2008(20):73,67.

[3] 王凤仙.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与数据上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 体育学刊,2013,20(3):90-92.

[4] 教体艺司. 关于2013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上报工作的通知[S]. 教体艺司函[2013]13号.

[5]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编委会.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