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电影《大话西游》的后现代意蕴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电影《大话西游》的后现代意蕴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电影大话西游”分为《月光宝盒》和《仙履奇缘》这两部。是周星驰电影公司和大陆西影合作拍摄的一部经典悲喜剧。在影片中,导演刘镇伟用稀奇古怪的人物、极端夸张的肢体动作、幽默风趣的对白、荒诞离奇的故事情节为大家端上了一锅“八宝粥”式的后现代“大餐”。经过了由票房惨淡到狂热推崇的波折,当年谁也没在意的这部片子,没想到若干年后它竟成为了所谓的后现代经典,也成就了大话的经典传奇。本文以后现代文化理论为基础,对电影的剧情、人物对白、以及所传达的思想进行分析。

关键词 电影 后现代文化 大话西游

后现代主义是一场发生于欧美 60年代,并于 70 年代和 80 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它是对西方现代社会的批判与反思,也是对西方近现代哲学的批判和继承,是在批判和反省西方社会、哲学、科技和理性中形成的一股文化思潮。

1995 年,中国香港彩星电影公司和西安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了《大话西游》,当《大话西游》剧组全面杀青之时,演员周星驰与导演刘镇伟绝对没有想到,这部倾尽二人心血的作品在票房上竟会如此惨败:台湾全部的票房只有 2000 多万,与预计的 5000 万相差甚远。然而,在随后的几年中,《大话西游》经过了由票房惨淡到狂热推崇的波折,当年谁也没在意的这部片子,没想到若干年后它竟成为了所谓的后现代经典。

在《大话西游》这部影片中,所有的后现代元素――复制性、解构性、平面感和不确定性都被杂糅拼贴在影片中。朱大可在批评《大话西游》时曾指出 ,“这个混合着黑色 (灰色) 幽默、后现代主义、言情与武侠文学、好莱坞电影以及下层市民趣味的大杂烩 ,以百科辞典的方式全面呈现了‘大话美学’的各种要素:幻想、反讽、荒谬、夸张、顽童化、时空错位和经典戏拟,其中包含了文化颠覆、低俗的市井趣味和感伤主义等各种混乱矛盾的因素。”笔者认为《大话西游》中的后现代特征主要体现在其复制性、解构性、平面感以及不确定性这几个方面。接下来笔者将从这三个方面剖析《大话西游》的后现代意蕴

一、无处不在的复制性

“戏仿”这个词源自后现代主义流派中的解构主义,也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复制性。 戏仿以互文性为基础,通过仿文对源文的戏谑性仿拟,而达成对特定文本,以及文本所具有的、传达的旧有价值、旧有观念进行反讽或消解。当某一类影片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并形成完整套路时,戏仿之作就会纷纷出炉。周星驰的电影中经常运用戏仿这一手法。《大话西游》则是对经典文本《西游记》的戏仿。《西游记》讲述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历尽艰险赴西天取经的故事,告诉人们“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但是电影《大话西游》,整个故事面目全非,西天取经只成了一个淡淡的背景,充斥其中的是身世迷雾、爱情纠葛、时空转换。 整个故事翻天覆地的变化彻底颠覆了我们心目中的“西游”故事。 那种千辛万苦修得正果的神话不再被信仰,其暗示只要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就会有好生活的教化也被颠覆,那些高高在上的权威在这里轰然倒塌。影片中最经典的对白:“你应该这么做,我也该死。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再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将这份爱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有多少人知道,这段最脍炙人口的爱情宣言也是仿《重庆森林》中金城武的对白: “如果记忆也是一罐罐头的话,我希望它永远都不会过期;如果真的要加上一个期限的话,我希望是一万年。以上种种无不显示了《大话西游》的“拿来主义”。

二、对传统的彻底颠覆

谈起颠覆,就不得不提到后现代主义里面的一个重要理论:解构。什么叫“解构”呢?,单从字面上理解,一个“解”字有“解开、分开”之意;“构”字则为“结构、构成”之意。两个字合在一起引伸为“解开之后再重构”。《大话西游 》这部影片是对中国古典名著 《西游记 》的解构。从故事情节来看,影片中孙悟空伙同牛魔王杀害师父,而后投胎为强盗头头是对古典名著的第一大颠覆; 从人物形象来分析,此孙悟空非彼孙悟空,影片中的孙悟空(至尊宝)性格胆小怕事、搞怪滑稽,而名著中孙悟空的性格特点是机智、勇敢、嫉恶如仇、是非分明,对师傅可谓是忠心耿耿。 此外,影片中孙悟空有着七情六欲, 这与名著中孙悟空不近女色是截然相反的,此处是对古典名著的第二大颠覆。由于《大话西游》对传统电影进行了解构,没有高大的人物形象,也没有宏伟的叙事风格,当然就更不具载道功能。 影片中帮主与二当家之间的关系没有让我们看到传统黑帮电影中的江湖义气、兄弟情谊,而是在危急关头能逃则逃,不能逃则装死;为老大拼杀、出头的机会总是推给别人,传统电影中的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信条在《大话西游》这部影片中丧失殆尽。 影片中没有传统电影中个人的正气凛然,有的只是贪生怕死。 影片处处在解构传统电影的叙事风格,对所谓的义气、忠诚进行解构、嘲讽,完全抛开了传统电影的宣教功能,走向商业化、娱乐化。

三、大杂烩式的拼贴

如果说后现代主义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对于宏大话语的激进批判和解放力量的话,那么它的主要步骤就是拼贴。“后现代主义”崇尚和标榜拼贴,因为拼贴能够带来颠覆性的效果,以及游戏的愉悦。 应该说模仿本身并不是后现代的戏仿,而模仿经过拼贴就成为了戏仿。在《大话西游》中抛弃了内与外、本质与现象、真实与非真实、表层与深层、能指与所指的对立,整个作品被削为平面,这种深度感的消失,正是后现代的一个特征。中心弥散了,主体消解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锅大杂烩。在《大话西游》中,至尊宝借助月光宝盒可以同时出现在两个拼贴在一起的时空,同时,多个文化时空的特点也可以在电影中被奇观化地“杂糅”在一起,在人物的旁白中,既有英语、日语,又有国语,还有粤语,是一种典型的语言拼贴,将西方语言融入到东方电影,尤其是融入到东方的古典作品中,更是一种拼贴的产物。 例如,当至尊宝发现瞎子为他而死是假装的时候,他由衷地发出“I服了U”的赞叹,以及唐僧在牢房里唱的“Only You”歌曲,这些台词都具有明显的后现代色彩,这些在当时那个时候不可能存在的话语无疑加强了电影无厘头的韵味。无厘头、细碎的台词失去了传统语言的份量,虽然赚取了观众的不少笑声,也体现了编剧、导演和演员的智慧,但是,深细细深究下去却无味,只是仅仅起到娱乐的目的,没有深度。不过这种大杂烩式的拼贴,却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鲜和好奇,一番别有风味的视听盛宴。这也是《大话西游》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结语及思考

《大话西游》从最初的沉寂和不被接受到如今的广为流传,这一过程正是反映后现代文化在我国艰难的发展。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理查・罗蒂认为,那种自启蒙以来的 “镜喻哲学”和人的“镜式本质”,在新解释哲学和解构哲学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兴起以后遭到了空前的质疑。安吉拉・默克罗比也认为,后现代主义最大优点,也是它最使人们不安的地方,是它开放型的结构,它自由的,有时甚至游戏的思想方式,它对权威话语的破除,它对传统的兴趣。与这些理论家的长篇大论相比,我却认为《大话西游》来得更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和切中要害。它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典型的后现代图画,无中心、无体系、无深度。因此,我认为 “大话”现象的产生和流行是后现代文化产生和流行的一个标志也是一个必然。无厘头电影也应属于后现代文化的一脉,后现代主义的悲观厌世、及时行乐、破坏次序、结构传统等无一不在无厘头电影中有所表现。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一句话“后现代主义,从本质上就是一个颠覆,以反为主”,笔者对这句话非常的赞同,这让我们更好的理解了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的精髓所在。不管是周星驰还是李宇春都是对当代价值观念的一个颠覆,然后被大众所熟知和喜爱。随着社会和文化的不断发展进步,我相信,后现代主义文化在中国的发展一定还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注释:

大话西游宝典[M].北京现代出版社,2001.

[英]特里伊格尔顿.后现代主义幻象[M].华明译.商务印书馆,2000.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