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加快地市报人才培养的步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加快地市报人才培养的步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任何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的发展,企业发展如此,地市报的发展也是如此。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只有不断培养人才,激发人的创造力,才能使地市报不断走向辉煌。

综观一些地市报社这几年的发展,除了硬件设施的改善和发展环境的宽松外,更重要的是与大力培养人才、强化队伍整体素质不无关系,不仅有效地提高了编辑记者的素质水平,而且为报社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同时,也为地市报培养人才、强化素质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

一是选派青年记者下基层挂职锻炼。比如三峡日报传媒集团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集团党委着眼长远,着力培养青年干部,把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14名青年记者(编辑),从2009年6月1日起选派到12个县(市区)和宜化、安琪两个大型企业挂职锻炼。到县市区的挂职人员,原则上县市区驻地记者站站长挂职为当地宣传部部长助理、副部长、外宣办主任或县市区委办公室副主任,挂职时间为两年;到大型企业挂职的人员,原则上挂职为董事长(总经理)办公室副主任,挂职时间为1年。挂职期间,能够锻炼青年记者的能力,使之成为沟通报社与挂职单位的桥梁。挂职锻炼结束后,他们将成为报社联系该挂职地区或单位的首席代表,能够独立完成相应关系的处理和沟通协调。

二是努力让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又不出事的人大有作为。这是河北廊坊日报社人才培养的准则。为此,他们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与“内部培训”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加大学习培训力度,大力提升全体干部职工的素质能力。先后到石家庄、唐山、保定、秦皇岛、沧州等省内报社学习,赴北京、江苏、浙江等外省市全国一流报社取经,并邀请全国知名报界专家学者前来授课,报社党委还聘请沧州日报社原总编辑刘桂茂为报社顾问,定期为报社编采人员授课。此外,他们还充分发挥本社人才优势,报社领导和社内资深编辑记者利用每周五上午时间轮流讲课,雷打不动,形成了长效的学习机制、浓厚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是报社内部实行导师制。河北邯郸日报社从2009年3月起在所属《邯郸日报》《邯郸晚报》和《中原商报》全面实施导师制。这一做法借鉴了高校培养研究生的办法,充分利用报社的人才优势,对年轻编辑、记者实行“一对一”、“点对点”的培养。这项活动为期一年,拟定了导师制实施办法、考核目标、管理方式,首次被聘任的17位导师均拥有高级职称,既有各报总编辑、副总编辑,也有多年基层采编经历和较高理论水平、在新闻学术上有较高造诣的编辑记者。为加强管理,报社还专门成立了以社长、党组书记李文海为主任的“导师工作管理委员会”,并出台了《邯郸日报社导师制实施办法》,对导师及学员所要完成的年度任务目标做了明确规定。

四是与高校联合定向培养和不定期培训。这是地市报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一种好方法。据悉,一些地市报已尝试与高校联手培养人才。《盐阜大众报》《苏州日报》《连云港日报》《嘉兴日报》等,分别与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携手合作,建立战略联盟关系。《盐阜大众报》《苏州日报》利用高校资源,对采编人员进行定向培养,组织部分采编人员到大学课堂学习新闻理论、媒体经营管理等方面知识。《连云港日报》《嘉兴日报》则邀请专家教授到报社为采编人员开展新闻讲座。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还把学院教学科研实习基地放到《连云港日报》。《嘉兴日报》还每月安排一个周日全天,对报社人员进行“竞争力提升实战培训”授课,让更多的人在家门口获取高层次的业务知识。

五是以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为确保团队精干高效,留住人才,湖北随州日报社党委一方面坚持用人标准,择优聘用,另一方面在工作和生活上处处关爱,使员工感受到了报社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激发了新员工爱岗敬业、扎根报社、奉献随州的工作热情。政治上关心,事业留人;工作上关心,待遇留人;生活上关心,情感留人。首先鼓励新员工多干事,干好事。其次,给予采访补贴。报社规定只要分配在记者岗位的,不分新老员工,每月补贴城区交通费200元。下乡镇采访,交通费实报实销。再次是配齐采编设备,凡进报社的新员工,每人都可配备一台电脑,从事摄影的还另配备一台高档数码相机。

当然,培养地市报人才不仅仅是上述这几种方法,它是一个长远的战略工程。总之,只要地市报社的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强化“人才兴报”的战略思想,畅通人才的吸纳渠道,优化人才的成长环境,制定长远的人才培养、选拔和任用的规划,着眼未来的发展目标,就一定会加快地市人才培养步伐,就一定会促进地市报事业的发展。

(作者系中国地市报人杂志社编辑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