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资源型城市产业重构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在世界城市发展过程中有一种重要城市模式――资源型城市,这类城市因自然资源的开采而兴起或发展壮大,随着自然资源的减少或枯竭可能停滞甚至衰落。资源型城市在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产业重构问题,能否搞好产业重构关系到此类城市的社会稳定和兴衰存亡。徐州市贾汪区作为徐州市一个特殊的区,其产业重构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产业重构 徐州市 贾汪区
一、资源型城市的含义
资源型城市,也称“资源性城市”、“资源指向型城市”,是指以当地不可再生资源开采和加工业(统称资源型产业)为主导产业、三分之一以上的劳动力以直接或间接方式从事同种资源开发、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工业城市。
资源型城市的出现是工业化进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之所以冠之以“资源型”,是因为资源的天然禀赋是导致城市产生的初始动因。其重要功能是向社会提供矿产品及初加工产品,其显著特征是城市的兴衰与资源的可开采储量密切相关、与资源型产业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与资源型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密切相关。
二、资源型城市面临的窘境
1.产业结构畸形,经济结构单一。由于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资源的开采和粗加工,继续加工业薄弱,对外输出的主要是附加值低的初级产品,导致了畸形的产业结构以及单一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畸形制约了替代产业的发展;经济结构单一,难以适应灵活多变的市场运作机制,影响了城市的全面发展,使得城市自我调整能力较低,发展基础薄弱。
2.资源耗竭,环境破坏严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水快流”的急功近利的掠夺式开发,极大地浪费了资源。有关资料显示,21世纪初,我国50年代建设的大多数矿山将进入闭坑期。资源开发犹如一把“双刃剑”,在资源开采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环境破坏,愈是强力开发,愈是给资源型城市带来严重的环境破坏:平原变成高低不平的塌陷区,农田变成沼泽地;废气、废渣和废水的排放对大气、土壤和水体带来污染;地下水位下降、含水层枯竭,使井、泉干涸;以及山体滑坡,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等。
3.可持续发展功能萎缩。资源型城市的兴衰与资源的可开采储量以及资源型产业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的市场地位密切相关。资源型城市所依赖的石油、煤炭、金属矿山都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资源走向枯竭,资源开采收益下降,或者遭遇产品市场不景气,城市发展就会出现巨大的波动。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尽快得以解决,那么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将难以实现。
三、资源型城市产业重构的方式
1.延伸拓展式。延伸拓展式,即在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延伸拓展产业链,发展下游加工业,建立起资源深度加工和利用的产业集群。如石油城市一般沿着开采-炼油-石化-精细化工链条延伸;煤炭城市沿着开采-洗选-发电-高耗能产业或开采-洗选-发电-煤化工链条延伸;冶金和有色金属城市沿着采矿-粗炼-精炼-型材-制品链条延伸等。由于上下游产业在生产、管理和技术方面具有密切的联系,同时又充分利用了本地资源优势,因而实施产业重构的难度较小。此种模式一般适用于产业重构初期,当产业发展壮大、竞争能力逐渐增强后,将来即使本地资源逐渐枯竭,也可以从外地运入资源,维持该产业的持续发展。
地处准噶尔盆地边缘的克拉玛依市随着油田的开发而兴起,该市在油气开发过程中建立了包括炼油、乙烯和下游深加工的石油化工体系,主导产业逐步由单纯的油气开采转变为油气开采和石油化工并重。美国有名的石油城休斯顿,在60年代石油开发业整体下滑后,实施了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加速了石油科研的开发,带动了为其服务的机械、水泥、电力、钢铁、造纸、粮食、交通运输等各项产业的发展。
2.以新换旧式。以新换旧式,即利用本市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或借助外部力量,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直接引进项目,发展新兴替代产业,使具有市场潜力和竞争优势的产业尽快成长起来,进而完全替代资源型产业,建立起不依赖原有资源的全新产业群,实现本市的产业重构。
法国政府面对洛林已经完全丧失竞争基础的煤炭和铁矿开采业,断然采取措施,把大量的铁矿和煤矿关闭。为促使新兴产业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制定优惠政策,大量吸引外资;建立企业园圃,培育中小企业;加强职业技术培训,促进下岗工人转岗就业。从而成功地实现了汽车、电子和塑料加工业取代传统的煤炭和铁矿开采业。20世纪60年代初,日本对九州地区大量煤井实行关闭,随后采取了一系列针对该地区产业重构的援助政策,如兴办经济开发区,吸引企业入迁;对开发区内企业安置下岗工人及其子女就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对失业工人免费培训,帮助再就业。这些政策的实施,很快使九州地区转换成高新技术产业区。
3.以退为进式。以退为进式就是把治理和恢复环境工作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科学利用废弃物,化害为利,变废为宝。例如,利用矸石和粉煤灰制砖块或利用煤矸石发电;对采煤塌陷地进行复垦,使其恢复为农田;利用采煤塌陷地开挖小湖,建设娱乐公园或别墅小区;利用采煤塌陷地开挖鱼塘,进行水禽养殖,种植浅水藕或耐湿作物等。通过上述一系列的开发与治理,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解决矿山开发的遗留问题,而且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4.异地发展式。异地发展式,即异地办矿,就是指资源开采企业在本地资源枯竭之后,积极向外地或国外开拓,积极向相近产业领域开拓,所采取的一种企业搬迁异地模式。由于开采矿产资源的机械设备具有专一性,一般不能改做其他用途,具有一定的惯性,因而,在这些机械设备还没有达到自身的寿命之前,最佳的处理方式就是通过独资或合资等方式把企业的设备和熟练技术工人迁移到其他具有同类矿产资源的地区,继续进行资源开采,这样不仅自身得以持续发展,还给异地带去了资金、机械设备,带去了技术、人才和新的观念。比如大庆石油管理局等企业,可利用自身优势到中亚、南美等地区开发石油资源,以满足我国2亿桶原油储备计划;在掘进、土建、通风、排水等方面有技术优势的企业还可以对外承揽隧道开挖、桥涵建设和其他土木工程等。
四、徐州市贾汪区产业重构分析
1.徐州市贾汪区简介。徐州市贾汪区位于徐州市主城区东北部35公里,地处苏鲁两省结合部,总面积690平方公里,总人口近50万人。贾汪区是一座因开采煤炭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区,1952年成立徐州市贾汪矿区;1965年11月定名为徐州市贾汪区,沿称至今;1995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贾汪区行使和享受县级经济管理职能和权限。贾汪区有着100多年的煤炭开采历史,2001年7月22日发生煤矿事故后,所有私人煤矿及小煤矿全部关闭,只留下几个国有煤矿,加上本区所剩煤炭资源也不多,因而,这一年是贾汪区经济发展极具压力和挑战的一年,也就是从这一年,贾汪区开始全面进行产业重构。
2.徐州市贾汪区2000年与2005年的产业状况。2000年以前,徐州市贾汪区经济发展主要以煤炭开采业为主,主要经济来源也是煤炭业,各个乡镇除了国有煤矿以外,小煤矿星罗棋布,当地居民也立足于煤矿,或者直接进矿务工,或者为煤矿提供生产和生活。
2001年下半年起,在煤矿企业纷纷关闭的宏观调控形势下,全区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背水一战抓调整、负重奋进求突破,重点实施工业兴区、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快产业重构,成功走出了一条非煤产业发展之路。至2005年,已初步形成建材、电力、冶金、纺织四大支柱产业,造纸、木材加工两大优势产业,机械制造、家具、健身器材、化工四大潜力产业,成功实现了产业重构。
3.徐州市贾汪区产业重构的经验。徐州市贾汪区素有百年煤城之称。但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按照国家和省、市的部署和要求,对全区120处小煤矿实施永久性关闭,使其以煤炭为支柱的经济受到了重创。百年来依煤而立、因煤而兴的贾汪,一下使3亿元固定资产荡然无存,3万人失去就业岗位,1/3财政收入不复存在,运输、港口、建材、供电、服务等行业受到严重波及,10万多亩采煤矿塌陷地亟待治理。为了从低谷中实现经济崛起,贾汪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扣发展第一要务,在结构调整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彻底摈弃了以煤炭资源粗放型开采为支撑的经济发展模式,从单纯依赖煤炭资源转为发挥本地综合优势,建立工业园区,引进内外资金,发展建材、电力、冶金等产业,投资18亿元的安徽海螺集团、总投资50亿元的徐州阙山电厂、总投资8亿元的京盛钢铁等项目先后落户。时间过去不到4年,贾汪不但走出了困境,而且成功实现了由“地下”到“地面”的经济发展新路,以最短时间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在整合产业和资源优势方面,综合利用“延伸拓展”和“以新换旧”两种产业重构方式,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新型建材、电力、冶金、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围绕培育立区产业和富区产品目标,扎实推进实施煤炭、水泥、电力产业整合战略,做大做强纺织、健身器材、化工、造纸等产业,抓衍生扩张,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培育壮大煤-电-钢、煤-电-纸、煤-电-水泥和纺织-印染-服装四大产业链,全力建设全国重要的建材基地、全省重要的能源基地、苏北重要的纺织服装基地。另外,还利用煤矿企业先进机械设备、技术和熟练技术工人的优势,依托徐州矿务集团,通过独资或合资等方式,抓住西部大开发之机遇,进行异地办矿,实现煤炭开采企业的“异地发展”。从2002年起,先后在山西、陕西、甘肃、新疆、贵州等中西部煤炭富集区建立多个生产基地,如在新疆阿克苏投资开发的俄霍布拉克煤矿,陕西宝鸡的秦源煤业有限公司,甘肃崇新县的新周煤矿,贵州习水的二郎矿区等。
在塌陷地治理方面,贾汪区“以退为进”,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利用国内先进技术和经验,根据不同地区塌陷地各自的特性,采取不同的治理方法。挖低垫高法:即把土地塌陷较深部分再挖深,形成水(鱼)塘,将沉陷深的区域取出的土方把周围垫高,成为可耕地。土壤剥离法:即把低洼处土壤耕作层用铲车推出,堆放在高处,然后用风化后的煤矸石、粉煤灰等充填在被剥离处,达到规定的高程后,再把耕作层铺垫在上面,形成耕地的方法。
此外贾汪区还锐意创新,将塌陷地治理与发展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对于大面积的沉陷地,特别是大面积积水或积水很深的水域以及未稳定的沉陷地或暂难复垦的沉陷地,根据沉陷地现状因地制宜地直接加以利用。如利用采煤塌陷地开挖鱼塘,网箱养鱼、养鸭,种植浅水藕或耐湿作物等;或者是开挖成小型湖泊,在路面或池埂选择适宜的树种,绿化美化环境,建设娱乐公园和别墅小区,树立一道环保旅游型农业生产的秀丽风景等。通过治理达到水产养殖和农业种植并举,环境治理和房地产业、旅游休闲服务业开发并举的目标。
五、启示――产业重构过程中政府的作用
在资源型城市产业重构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不容忽视,政府可以通过一定的产业政策来引导资源配置,但前提是政府必须依据市场规律办事,只能引导不能干涉,让市场来配置资源,从而实现产业重构。具体地讲,政府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来投资。改善投资环境,包括建立良好的经济秩序,加强政府服务意识,加强道路、通讯、环境、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建设,加强对环境的治理,树立良好的区域形象,这是吸引外来投资,促使企业进入和建立的先决条件。 新入驻本地的企业处于创业阶段,资金方面需要支持,政府可为进入企业提供长期低息的设备资金融资、长期运转资金融资以及工业区的建造和长期低利转让等。另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减免部分地方税(含不动产取得税、固定资产税、事业税)来吸引外来投资。
2.建立孵化机制,发展中小企业。实现产业重构不仅要吸引外来投资,还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为大型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形成产业集群,组成企业网络,确立企业竞争优势。
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府应采取建立企业孵化机制,建设企业园圃等一系列措施;如为中小企业提供优惠贷款和信用担保;免费为企业培训各类专门人才,提高中小企业的职工素质;引导企业与本地科研院所联合,帮助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改造和技术引进,增强产品竞争能力。
3.科学制定规划,及早重构产业。资源型城市迟早要面临产业重构问题,产业重构越晚,越积重难返,也将付出更高的重构代价。因此,在资源开发尚处于增产期和稳产期时,资源型城市就应利用这段资金较为充裕的时期开始制定产业转型规划,发展替代产业,及早实施产业重构。
参考文献:
[1]栾华贺 王六芳: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问题初探[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09(6):P96~97
[2]张米尔 孔令伟: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模式选择[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