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开发环境资源,促进幼儿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开发环境资源,促进幼儿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创设良好的幼儿国内环境是创设良好外环境的基础。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从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营造良好的精神环境两个方面,对如何创设良好的幼儿园内环境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幼儿园内环境物质环境精神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特别强调: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对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

以终身教育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的广义环境观认为,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它既包括人的要素,又包括物的要素;既包括幼儿园内的小环境,又包括与幼儿园教育相关的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的大环境。在此,我从怎样创设良好的幼儿园内环境谈几点做法。

创设良好的幼儿园内环境是创设良好外环境的基础。幼儿园内环境主要包括物质环境、精神环境两个方面。

一、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

良好物质环境的基本标准是:有利于引发和支持幼儿主动获取有益的经验。基于这个标准.教师应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创设物质环境。

(一)引发幼儿主动探究的环境。

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是引发幼儿产生问题,进而进行探究的主要诱因,在本质上,它是幼儿心理能动性对教育条件的要求。不同特点和性质的环境是影响幼儿经验特点的重要因素。教师应通过环境的创设来影响幼儿.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这个环境应富于变化,各因素间应具有有机联系。身处这样的环境中,幼儿才能激起深入探究的兴趣,并能通过与环境的互动,自行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由此而获得关于周围世界的各种经验。

如:在科学发现区里,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材料和工具,有用玻璃边角料制作的万花筒、昆虫盒。用饮料罐制作的发声筒、高跷,用废旧物制作的滑轮、斜面板等。这些材料和工具能激起幼儿的好奇心,使他们轻松、愉快地主动参与到有趣的科学探索活动中去。

我把镜子切割成不同的形状,吸引幼儿用各种方式看着自己的影像。我还充分利用游乐场里的沙坑、石头、戏水池、废旧轮胎等日常物品,使幼儿在玩中锻炼.在锻炼中学习。

(二)支持幼儿持续探究的环境。

在重视环境引发幼儿探索活动的同时,教师还应注意环境对幼儿活动的支持作用,即环境的创设可以是预先的,也可以是在过程中即时的。教师发现幼儿有需要.或者产生了新的探索点时,应随时和幼儿一起创设与之相适应的环境,以使他们的探索持续、深入。这个过程,我把它叫做“由课程创设环境”。为什么要和幼儿一起创设环境呢?这是因为,如果将环境的意义仅局限在为幼儿创设的水平上,将大大低估环境的积极意义。环境创设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是影响幼儿发展的条件.更在于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幼儿会积极参与环境创设的过程,而与环境产生互动效应。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在师生共同创设的过程中才能得以真正体现。幼儿参与创设环境的过程,对增强自身探究周围世界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扩展兴趣都有极大的作用。教师应积极地帮助儿童成为环境的主人,引导他们广泛参与到主题确立、内容设计、资料搜集、材料准备、制作与装饰等活动中,并用职业的敏感挖掘其中的教育因素,使幼儿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

如:在一次“服装”主题探究活动中,我和幼儿一起布置活动室的主墙,共同讨论墙饰的内容、共同收集所需的材料,大家运用各自的办法来制作装饰的作品,有的孩子用报纸和挂历纸做了一件连衣裙,有的用塑料袋和彩纸做成了一件背心,随着孩子们的作品越来越丰富,主墙在孩子们的参与中得到不断补充。随着主题活动的不断深入,孩子们在装扮区里又创设了“娃娃服装店”和“干洗店”,在建构区里尝试搭建他们自己设计的服装城。教室的空间及墙面都被利用了,并且在整个主题探究活动中不断得到充实和调整。

这样的环境充满了弹性,我根据孩子的需要而不断变化,经常以新的面貌激励孩子进行新的探索活动。

总之,教师在环境创设中,要把每一个环境的细节与课程的目标结合起来,明确增减材料和设施的教育意义,预测对幼儿建构性学习可能产生的影响,走出在材料投放和设施建设上盲目的局面,而走一条环境创设与课程建设相结合的课程改革之路。

二、营造良好的精神环境,充分开发和利用人的资源

物质环境只有通过人才能发挥作用,而且,教师在一定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在与幼儿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师生关系和幼儿能够感知到的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幼儿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获取有益的经验。平等、宽松、理解、激励的人际环境和精神氛围,是幼儿能轻松愉快地生活、积极主动地学习的基本条件和重要保证。同时,幼儿同伴集体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1 “爱”要大胆表现.让孩子直观感受到。

新纲要要求教师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行为态度与幼儿积极有效地交流和互动,使幼儿不断享受和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喜爱、鼓励和支持,并成为幼儿良好的榜样。这里的关键词是:感受、体验。每一个孩子都特别渴望老师的爱和尊重,特别希望老师能够关注他、看到他、注视他、触摸他。尤其是不打不闹、不惹是生非的中性孩子。如:很多孩子在家吃药就像上刑一样,可偏偏在幼儿园的表现却截然不同,很多孩子羡慕吃药的孩子,而吃药的孩子也很高兴。这是因为吃药时,老师可以单独把他叫过来。很温柔地喂他吃药,并且还能从语言或动作上表示关心。孩子们宁愿嘴上吃苦,也想让老师在精神上多关注他们,来满足他们的安全感。所以,教师平时要多用温柔的眼光关注孩子,用温暖的双手抚摸孩子,让他们感到无比欣慰。

2 用心读懂孩子,体验孩子的真实想法。

首先,避免误解。幼儿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乐于探索周围事物和获得新体验。教师常常容易因忽视幼儿这方面的需求而误解幼儿,造成幼儿心理紧张,不敢主动探究。怕老师批评。有一个孩子从家里端来了一盆君子兰,我把它放在了自然角里,供孩子们观赏。有一天,一个小朋友把君子兰全挖出来,泡在了水盆里。我生气地说:“你怎么这么会搞破坏哪!好好的花儿非让你弄死不可。”这孩子低着头很委屈地说:“老师。我在市场上看到有水泡的植物,可漂亮了,我想把君子兰也泡在水里,让咱班变得更漂亮。”我知道实情后,特别后悔,觉得误解了孩子的好意。教师如果遇到这些情况,一定要深层次去理解孩子,不要轻易批评孩子,以免误解孩子。

其次,“允许出错”。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幼儿的错误代表着幼儿当前的认知水平,那些在成人看来是错误的认识。在幼儿的认知结构上却往往是“合理”的和“正确”的。皮亚杰曾经说过:“幼儿出现明显错误的原因是他没有用老师的问题,而是用自己的问题在问自己,孩子们总是正确地回答他自己的问题。”所以,在提问以后,一定要接纳幼儿的错误,分析他表面的行为、背后的原因,判断他的认知水平,从而调整自己的提问,而不是说:“你再想想。”一次我让孩子测量远近,扔出去一个沙包,让孩子试着用尺子、用脚、用绳子等测量它的距离。最后总结性谈话:“你们说是五把尺子长,还是两条绳子长。”孩子们大声说:“五把尺子长。”因为孩子最初都是用数量来做判断的。我说:“是吗,再想想?”孩子们马上很快地回答:“两条绳子长。”我又问:“是这样的吗?你们再想一想。”孩子们想了一会,异口同声地回答:“一样长。”这种提问,其实是不接纳孩子的错误,孩子回答错误了,教师一定要去研究孩子为什么这么说。研究孩子表面的行为.背后真正的原因及认识特点,而不是不断地启发他照着答案说。

3 发挥同伴集体的资源作用。

在集体生活中,幼儿既是主体又是被他人认识、交往的客体;幼儿既主动地与他人交往,又同时能体验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态度、对待方式,从而通过人际反馈进行有效的社会性学习。所以,教师应鼓励幼儿间积极互动交流,并积极为他们创设交往的机会,使同伴成为幼儿的重要教育资源。如:我组织的“大带小”活动――“我哄弟弟妹妹不哭”.即让大班的孩子哄小班刚入园的孩子。这个交往的过程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责任感,同时在真情实感的活动中也发展了孩子们的语言能力。

社会性学习是通过体验来学习的,不是说教就能教会的。因此,教师要敢于适当地放手,让孩子之间产生矛盾、冲突,并鼓励他们自己解决问题,让孩子在真实的体验中通过与同伴的磨合,集体讨论出交往的规则及策略,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一个资源,让他们不断地形成一种研讨的制度,不断地进行研究。

综上所述,幼儿园的每一寸空间、每一片材料、每一面墙饰、每一种资源都有助于引发和支持幼儿.教师要通过与这些材料的相互作用来帮助孩子主动获取有益的经验,为他们的一生的发展和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