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遵”“循”并举 以“点”促“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遵”“循”并举 以“点”促“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创造;教材;使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

09(A)―0063―01

现代课程论认为,教学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教材只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只是被动地按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还应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发挥主动性,建设新课程。教师要善于处理教材,要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那么,教师该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呢?近日,观看了本校两位青年教师所上的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年、月、日》一课,两位教师对教材的不同处理,使我深有感触。

《年、月、日》这一课涉及到的知识,三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过接触,积累了一些经验。教材从几幅图片引入,首先让学生观察2003年的年历从中获得信息,并回答问题,说说一年有多少个月,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接下来,教材展示了较快地记住各月有多少天的几种方法。最后给出了1993至2005年各年的二月月历,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二月的天数并不都是一样的之后,再给学生介绍平月、闰月和平年、闰年的概念。第一位教师就是按照教材的编排组织教学活动的,一节课下来,虽然教学目标的各项要求都体现了,整节课从表面上看是为学生处处着想设计了各种问题,实际上没有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有效利用起来,整节课过于平淡,学生学得索然无味。而另一位教师在教学时,出示2003年年历后直接让学生按照天数将十二个月分类,并结合自己的所知说说自己的分类理由,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轻而易举地掌握了大月、小月、平月、闰月和平年、闰年的概念,同时教学过程中还穿插了一些学生收集到的相关课外知识,使得整堂课气氛活跃,达到了知识目标、思维目标、能力目标的有机统一。

为什么同样一节课却有着不一样的教学效果呢,究其原因,就在于教师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一节课的创新,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即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适当取舍或调整,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等方面都得以发展。

如何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我认为后一位教师为广大教师做出了很好的启示。

一、教学前钻透教材,“遵”、“ 循”并举

教材具有很强的学科性,体现了学科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是教学和培养学生学科素质的主要依据,是教学的有机载体和重要的课程资源,它对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一味地追求创造性,忽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等因素,盲目对教材进行改头换面式的加工改造是不可取的。后一位教师在分析教材时挖出了年、月的分类是建立在对每一月天数进行分类的基础上的设计意图,并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的思路与教学的目标设计教学过程,有破有立、破立并举,找准课程标准、教材与学生三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从而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转变。

二、教学中精讲精练,以“点”促“面”

教师在教学时应浓缩教学过程,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两个能带动学生学习的教学环节,并尽量把其他教学步骤融入这个教学环节中。

后一位教师认识到,如果将平月、闰月、平年、闰年这几个概念一一进行讲解,很容易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疲劳,也难以将这几个知识点在学生的头脑中有效构建,他抓住了对天数分类这一环节,调整后的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更加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以这一堂课为例,让学生专注于一个点去思考,不仅体现了学习数学的方法,避免了教学中“面面俱到”的贪多贪全,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下,获得充分而深刻的数学体验,还做到了教学后“面面俱到”的教学目标落实,很好地实现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悟与建构,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教师只有突破教材限制,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就可以将自己的创新意识转化为学生的创新精神,把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激发起来,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发挥出来,实现对学生素质的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