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泥巴中玩出智慧与精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泥巴中玩出智慧与精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通过指尖对世界的感知和探索,泥和手之间特有的微妙触摸,把玩泥巴变为儿童泥塑创作。

关键词:动脑;动手的体验;培养儿童的想象力

在重庆长江水域中有一个大的回水湾,人们都称它为沱。明末清初时期,有郭姓人氏来此修造房屋,插签为界,逐渐聚族而居,整个河湾都属郭家私有,故称“郭家沱”,其名延续至今。

在沱水两岸生长的孩子们与生俱来就有一种亲近大自然,亲近泥沙,亲近江水的天性。没有泥和水就没有生命的起源,女人是水,男人是泥的传说犹来已久。这里的大人们常常怀揣泥土远离家乡,具有无限的思土之情。而对于孩子们来说,玩水玩泥是最惬意不过的游戏,而今,这里的望江小学有一大批孩子能把玩泥巴变为儿童泥塑创作。他们通过指尖对世界的感知和探索,泥和手之间特有的微妙触摸,可以迸发出思维的空间美感,在动脑、动手的审美实践和体验中,培养出对世界完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感知力。不少孩子们在泥土的世界里尽情享受创造的热情和乐趣。

近年来,望江小学的艺术素质教育本着“淡化结果教育,重视教育过程”的原则。以少儿泥塑为素质教育课题,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主体积极性。让孩子们走进生活,用儿童的眼光观察事物,在大自然中觅食,寻找那感兴趣的兴奋点,在觅食的过程中锻炼并增强自身的生命力和生存能力,发掘出自身的天资、个性和激情。

该课题将人文情怀、文化生态、民间艺术和儿童泥塑的自然状态完美结合,在根植本土文化的美术学习过程中。学校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模式,把民间泥塑艺人、艺术院校教授请到学校现场授艺,同时又将学生带出去,参观重庆博物馆、美术馆,从重庆江北出土的东汉陶俑作品中寻找其精华加以继承。通过可观可闻的艺术活动,既培养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又扩大了孩子们想象空间。

为迅速提升孩子的动手能力,确保学校有条件的进行泥塑教学,学校出资建立泥塑作坊,并为作坊添置了转盘、塑架、雕刀、模具等。通过选泥、捶打、摔揉,运用雕、塑、刻、捏、着色方法进行泥塑创作。整个校园内,少儿泥塑教学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学校还挑选出数十名具有泥塑天分的学生组成少儿泥塑兴趣小组,常年开展少儿泥塑创作。

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孩子们已创作出一批质朴、稚拙、充满童趣的浪漫泥塑作品。如:《老师妈妈》、《我们的梦想》、《打手机得农夫》、《未来的城市》等作品,作品先后参加中国少年儿童艺术展,喜获创作一等奖。随后应邀参加新加坡、澳大利亚国际少儿美术作品大赛,数件作品获得金奖。还有不少作品先后发表于国内专业学术刊物,从而引起国、内外新闻媒体的极大关注。

而今,郭家沱望江小学老师们带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挖掘本土民间泥塑资源,探索泥塑与其它学科的整合”为课题。探索出《泥塑与语文》、《泥塑与数学》、《泥塑与音乐》等学科教学,从而达到多角度、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他们全面协调发展。

少儿泥塑是立体造型艺术,具有更加自由的表现空间,它不像语文、数学练习题只有唯一答案。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只要社会有识之士和职能机构对此项事业的关注与支持,相信望江小学的孩子们在泥塑创作过程中能够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并且在玩泥巴的过程中玩出智慧,玩出创意,玩出精彩

(作者单位:重庆江北区文化馆)

参考文献:

[1] 《中国民间美术教程》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

[2] 《艺术、心理、创作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