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七化”破解陕茶发展之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七化”破解陕茶发展之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年来,陕西茶产业发展很快,面积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升、市场知名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市场开拓方面,抱团推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成绩有目共睹,这里就不多说了。为了更有针对性地、更好地促进产业发展,我着重说一下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陕西茶叶产业发展目前总体仍呈现出“小、散、弱”的格局,品牌是“软肋”、市场是“瓶颈”,企业规模有限、综合实力偏弱是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产业经济效益与规模基础不相符。2015年陕西茶园平均亩产42.8kg/亩,和全国63.8kg/亩以及78.9kg/亩的世界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有规模优势做不大,有品质优势做不强,产业效益不均衡、标准化程度低、工业化水平不高、国际市场占有率有限是当前产业发展面临的现实矛盾和突出问题:

比如:茶叶生产资源消耗度高,“绿色茶叶”仍存距离。茶园良种化程度虽有大幅提升但认证率偏低,有机茶认证茶园不足一成,茶园综合管理水平不高,茶园建设仍处于被动应付而非主动规划管理的初级阶段;生产方式制约,资源利用率偏低。茶叶生产仍以名优茶为重点,原料侧重细嫩青茶,造成生产资源部分浪费;产业延伸有限,结构单一。产业仍以常规茶叶产品销售为主要产出,产品附加值高的深加工和服务业规模有限、延展不足;经营方式落后,经营方式未跳脱行业局限,社会综合生产资源引入力度不足,对产业提升贡献率低;科技贡献力有限,标准体系仍待完善;国内市场产销脱节,结构性过剩显现;出口低位徘徊,国际市场空间有限;边销茶产销出现倒挂,致使陕西省产的边销荼价格增幅缓陧。

针对以上问题。要想实现茶产业转型升级,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茶园标准化

要完成省上制定的茶产业发展规划,实现280亩茶园发展目标.全部采用无性系优良品种茶苗,标准化建园。

二、全程机械化

从优良品种茶树种苗繁育到栽植建园、茶园管理、中耕除草、施肥灌水、鲜叶采摘、茶叶加工等全程实现机械化,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水平。

三、水肥―体化

茶园高效栽培管理技术的升级就是要根据茶树生长规律实行水肥一体化精准施肥灌水,节约生产成本。

四、加工清洁化

继续加大力度促进茶叶加工清洁化水平,提高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

五、质量安全化

提升茶叶食品安全意识,建立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自2015年10月1日起,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正式施行。新法明确,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法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保证食品可追溯。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茶叶源头质量安全监管,依法组织开展质量安全检查、检测。行业协会应加强质量安全普及宣传,倡导行业自律,有效保障质量,提升效益;组织相关机构单位开展行业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及时研究防控治理对策;积极配合各级食药监部门进行产品和市场流通监管,打击假冒伪劣。同时,在茶叶主产区县、重点原料供应基地、交易市场、企业应逐步建立“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质量有保障”的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另外,不断健全茶叶质量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包括茶园建设标准化、茶园管理标准化、加工车间标准化和制作工艺标准化等,保障产品质量,提升产品竞争力。

六、挖掘茶文化

文化对于提升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产业效益具有强大推动力。我省茶叶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茶叶文化资源,通过对茶文化因子的开发利用,促进茶叶旅游、茶馆业、荼艺等行业的发展,可引导行业向第三产业纵深发展,加大服务业对茶叶产业的贡献力度。

其一是实施茶文化推进工程。建设和完善陕西省茶文化体系,树立文化提升价值的理念,重视茶文化的挖掘和研究,打造内涵丰富、具有强大影响力的茶叶文化、产地文化、产品文化、品牌文化、企业文化和消费文化,不断提升茶文化的竞争力和渗透力,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支持。

其二是推动茶文化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带动产业发展。深入发掘茶叶特色农业旅游资源,并与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等相结合,将茶文化与茶叶的种植、加工、营销、品饮等各环节紧密联合起来,如开展茶叶采摘体验、茶叶加工体验等等活动,促进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共同发展,取得生态、旅游、经济三重效益,促进茶叶文化与经济互促互进,带动产业发展。

其三是营造氛围,加大茶文化宣传。充分借助广播、电视、新闻、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宣传优势,围绕多元化茶文化主题,加大宣传,营造浓郁茶文化氛围。

七、产品品牌化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建立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构建有龙头、有骨干、有集群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引进大企业、大公司,有效整合资源,促进产业发展。构建以政府和行业组织为支撑,规模企业为主导,认证机构做补充的区域茶叶品牌孵化单元,合力打造以区域公共品牌为基础结构、企业自主品牌进行有效填充的产业品牌综合体系。可借鉴英国立顿公司的运营模式,建立规范化的质量评判标准,提高茶叶知名度和企业的竞争力。

调整茶产业结构。以市场为导向,密切关注市场变化趋势,根据消费热点,适时调整发展思路,丰富茶叶产品种类,提升产品的市场拓展能力。推动企业逐步实现由初级产品加工销售向精深加工的转变拓展,根据茶叶产品需求变化,开发方便、经济、保健型的茶类新产品,如袋泡茶、速溶茶、茶饮料等,并向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日用化工等行业进行渗透,从茶副产品中的茶籽、茶末中提取茶油、茶多酚、茶色素等,深入研发茶叶中植物功能保健产品生产线,形成多元化、系列化、品牌化的精深加工业,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市场化流通。

整合产业资源,形成区域合力。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载体,以政府为保障,以行业为支撑,科学谋划、创新机制。组织公共品牌或企业扩大自主宣传,重点结合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举办的茶事活动(如茶叶展会、茶叶博览会、茶叶产品评选推介活动等),依托新闻媒介,将品牌茶叶推向国内外市场,搭乘我国“一带一路”的合作发展平台,顺应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在国内外开展大范围、高水平、深层次的区域合作,进一步扩大品牌知名度,展示我省茶产业形象、进行品牌营销、推介名茶,提升产品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