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淡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核心问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淡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核心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自从马赫缪托夫创立问题教学论以后,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上被广泛使用。这种模式以问题为纽带贯穿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问题设计要重点突出,环环相扣,条理清晰,创设的问题情景要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思维活动中,既掌握了语文知识,又提高了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效的课堂教学依靠高品质的课堂提问。以问题为中心的语文教学模式,问题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阅读教学中的核心问题设计的好坏决定着语文课堂的成败。但现行的语文课堂中存在着不少“碎问”“假问”甚至“满堂问”等现象,让以问题为中心的模式变为应答式课堂,老师把生动的文本形象肢解为碎片问题,然后让学生逐一应答,在表面热闹的背后暴露出思路零碎、思维零乱、时间短暂等问题。

以问题为中心的语文阅读教学要想克服语文教学碎片化的弊端,就要在阅读教学中的核心问题上彰显其特征与策略。语文阅读教学核心问题有如下特征。

第一,语言阅读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应具有总领性。这是其最本质的特征。核心问题着眼于整体阅读,它强调的是对课文整体把握和概括,引导学生对全篇课文的整体感知和整体欣赏,它往往统领全文,提挈全篇或贯穿全文,呈现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这种总领全文的思想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可以避免完整的文本被肢解为碎片的问题。总领性有两层含义,一是它总领全文的内容,二是总领由核心问题衍生的其他次要问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几篇典型课文的核心问题的设计就体现了总领性。如《故乡》的内容用哪一个字概括?《皇帝的新装》的情节用哪一个字概括?《湖心亭看雪》作者的情感用哪一个字概括?《口技》中表演者技艺用哪一个字概括?《济南的冬天》一文中冬天的特点用哪一个词概括?

第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应具有牵引性。以问题为中心的语文教学模式,核心问题既是核心又是纽带,因为核心问题的本质性特征决定它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有深刻的概括性和潜藏的主导性,它牵引着整体性阅读,主宰着教学进程,鲜明地呈现了教学思路和教学层次。这就意味着核心问题提出后会衍生出学生深层次、长时间的课堂学习活动,其衍生出的若干个系列问题有层次性、条理性,往往具有深厚的内涵,不仅给学生提供深入文档,自由表达的广阔空间,也给老师的后续教学搭建了一个广阔的舞台。

如《故乡》在提出核心问题后,紧接着可以提出:作者具体写了哪些变化?学生讨论后就知道:人变了,景变了,情变了。然后再提出: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同学们理解到了是旧社会的剥削扭曲了人的心灵,封建等级观念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再比如《皇帝的新装》在提出核心问题后,紧接着可以提出:各个人物在“骗”中起什么作用?骗子行骗,皇帝被骗,大臣助骗,百姓传骗,小孩揭骗。最后让同学们分析这些“骗”背后的原因:自己的私心让大人们说了谎话。

第三,语言阅读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应具有目标性。核心问题的设计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语文老师改变语文课堂碎问现状的方法之一。核心问题一般是教师制订了教学目标后,在课堂学习中能够串起阅读教学并进行深入探究的课堂核心教学目标。它的设计既要关注文本在语文体系中的教学目标,更要契合“语文核心价值”,即重点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核心问题设计的目标性要针对不同的课型和课堂教学环节而设计,呈现出目标的多元性和灵活性。如小说类的阅读教学,核心问题设计要紧扣人物性格和塑造这个目标。诗歌类的阅读教学,核心问题设计要紧扣抒情技巧和语言表达。在课堂教学中的整体感知环节,着眼于全文内容、整体形象等宏观目标。在局部研讨环节,则着眼于如语言、修辞、细节等局部微观目标。

阅读教学中,核心问题良好的设计策略可以让教学迅速进入课文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激情,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常见的设策略有:

1.从文章的整体感知入手设计

在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环节,从宏观上对全文进行核心问题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它往往对语文课堂的实效性起关键作用。以《济南的冬天》为例。老师要求找出文中的一个词概括其冬天的特点,讨论后同学们会找到“温晴”一词,在局部研讨部分,就可以围绕温晴展开: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冬天的温晴?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描写冬天的温晴?

2.从文章的题目入手设计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甚至关联文章的主旨,一篇文章的题目往往体现了作者别具匠心的构思,抓住文章题目提问,能提纲挈领,纲举目张,有利于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中心与结构。一般说,记叙文概括了文章的主要事件的题目就可以这样设计。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可以把核心问题设计成:鲁提辖为什么要打?怎样打?打后怎么办?《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核心问题可以设计为:前半部分写雪,突出了雪景什么特点?后半部分写送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邹忌讽齐王纳谏》可以把核心问题这样设计:邹忌为什么要向齐王讽谏?用什么方法讽谏?讽谏的结果怎样?

3.从文章的主旨入手设计

主旨是文章的灵魂,也是文章的写作目的。一般说来文章的叙述和描写都会为主旨做铺垫。从主旨的角度设计,追本溯源,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如《天净沙・秋思》哪句揭示小令的主旨?同学们很快会找到“断肠人在天涯”。作者用什么手法铺垫了这种感情?通过讨论学生就会明白,文章前半部分用景物描写烘托了游子的感情后,最后才直抒游子心中的断肠。

4.从文章的线索入手设计

这种设计策略往往用于课堂中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梳理。如《背影》一文,可要求学生找出文章的线索,并说说每一部分内容与线索的关系。同学们讨论后会找到文章依次是:点背影引背影描背影思背影。对于有双线结构的文章还要依次找出文章的明线和暗线。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明线是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暗线是于勒的经济状况由贫穷到富裕最后又贫穷的变化。

5.从文章的人物入手设计

文学是人学,抓住了人物性格这个中心设计也就是抓住了全篇。小说和写人叙事类文体可运用此方法。《曹刿论战》一文,核心问题可以设计为,曹刿的性格可以用文中的哪个词概括?答案是远谋。其性格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文章还写了鲁庄公和乡邻,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样的设计就通过人物串起了全文。

6.从文章的写作手法入手设计

这种设计角度侧重于文章在宏观上使用的写作手法。如《范进中举》一文,全篇主要运用什么手法刻画范进的形象?文章是如何具体运用的?通过讨论学生会明白运用了对比手法。具体表现在:胡屠户及其他人物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截然不同的对比和范进自身的语言、心态在中举前后不同的对比,通过对比,刻画了一位为追求功名而神魂颠倒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7.从文章的语言特点入手设计

这种设计策略适用于言辞优美的散文教学中的局部研讨环节。如《谈生命》核心问题可以设计为:你最欣赏文中的哪个句子?这个句子描写春水和小树的什么特点?同学们结合文中的某个具体句子和词语就可以感知春水和小树的形象。

8.从学生的学情入手设计

这种设计往往用于不合常规,另辟蹊径的文章。比如在教《岳阳楼记》一文时,可以让学生想想,你写《岳阳楼记》该如何写?再看课文与你的写法有何不同?学生一看就会明白文章是借题发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从而突出自己的胸怀和抱负。

9.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入手设计

这个设计往往用在课堂教学的拓展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讨论《皇帝的新装》一文中游行结束后皇帝回到皇宫的情节,讨论《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百万富翁于勒回来后的情节发展,讨论《变色龙》一文中,奥楚蔑洛夫下一步会怎么做。

高效的课堂依靠精准优质的课堂核心问题设计,只要老师灵活选择设计策略,就一定能改变语文课堂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