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深圳城市的花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是从事工程建设的工程师,和许多“开荒牛”一样,1982年调入深圳特区,在参加特区建设中因爱好摄影与工作需要,拍了许多深圳建设初期原貌的照片。退休后,为了拍出深圳城市建筑高质量的照片,我购买了“林好夫”富士645,尼康等器材,进一步发挥在中山大学物理实验课时学到的摄影基本功,经过几年的刻苦努力,拍了近万幅反映深圳花园城市建筑的照片,举办了两次以深圳建设成就为主题的个人摄影展,深圳市政府新闻处发现后选了七百多幅照片,设立了聚焦深圳网www.Shen Zhen 。深圳博物馆,档案馆相继收藏了我拍的部分照片。2002年全国建筑摄影大赛中我有十多幅照片入选并编入作品集,献给第21届柏林世界建筑师大会,为宣传深圳特区的建设成就进了微薄之力。
回顾两年多以来拍摄建筑实践有几点体会:
守住一个地方 立在一个主题
退休后,我结合自己的兴趣和所处环境去进行摄影创作。经历过以往轰轰烈烈的建设场面和我过去从事的职业,我把镜头描准城市的建筑、道路、绿化等。遵照专家的提示,通过形、色、质作为视觉信息三大元素,用“工程师的语言”把特区所融汇世界建筑的精华摄入镜中,抓住优美的瞬间、忠实还原悄悄流失的光影。照片成了纪录特区建设历程的历史资料,建筑摄影就成了我拍摄的主题。
选择最佳光照
精彩的世界靠光来产生,精美的图片,关键在于用光。需要摸索出一年四季、一天二十四小时,在不同气候的情况下光的变化规律,选择最佳视觉后再选择最佳的光照进行创作。有的照片是经过百天,经过百次拍摄选出来的。有人说建筑是一部凝固的乐曲,要拍好它真不容易。近年来我在用光上下了功夫,最好的光线是早晨五点至九点,下午五点至晚上八点。特别是雨后、晴天时的黄昏;日落前的夕阳是金黄色的,由于色温低,整个城市好似镶了一层金,非常辉煌。获特等奖的《赛格广场》照片就是用这种光源拍摄的。
借助现代科技 升华摄影艺术
我不是职业摄影者,而我是高级工程师,读书时学过电子技术,把传统的摄影艺术和现代数码技术结合很有乐趣,给摄影作品增添了光影的魅力。有些用传统技术很难做到的,用数码技术很容易就实现了。我在深圳的最高建筑赛格广场顶上面向全城拍了一圈,共8张6×7的反转片,经电子分色变成数码信号,输入电脑经接片程序组成了一幅涵盖两百多平方公里的长卷,再用数码喷绘做出一幅六米长的巨幅画卷,以宏伟的气势反映出深圳二十年来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
许多过去拍摄欠缺的照片,经过电脑制作后,技术上、色彩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升华,我深深地体会到数码技术推动摄影艺术,进入了新的数码时代。
摄影是我的爱好,艺无止境,对摄影不断的追求,充实了我晚年生活,锻炼了身体。
《深圳彩虹》用林好夫6×12相机、75mm镜头、在8层楼顶对着荔枝公园东侧地区大厦拍摄,彩虹出现约十分钟,一连拍了八张,F22 速度1/30秒,把代表深圳形象的建筑与彩虹结合在一起,圆了我多年来拍彩虹的梦。
《中国深圳》1983年和2000年分别拍于老电子大厦楼顶和赛格广场楼顶,面向深圳拍360度,8幅底片拼接,数码技术制作而成。
《黎明前的赛格广场》用富士645 相机,拍于七月中旬,早晨四时半,黎明前的光,此时天已有色、灯光、月光,利用三种光源拍摄,F8 速度80秒,加上白云在空中随风飘流的长时间感光下,产生一种向上的射线,看起来色彩奇异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