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用语文关注生命 让课堂多一点精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用语文关注生命 让课堂多一点精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 。小学语文的工具性不仅指人们运用它进行思维、交际、表达,同时它还肩负着提高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任务。因此,当我们注重语文的工具性的时候,也应该注重语文的人文性,构建多彩的语文课堂,上学生喜欢的语文课。

一、变教师讲台为生活舞台

以知识为着眼点的课堂,往往是以教师的讲引领学生走的。在这种课堂中学生是为配合老师的教而存在的。于是,三尺讲台便成了老师的阵地,而且是老师进行传授知识的绝对权威的象征。学生被动学习,老师包办代替。特别在阅读教学时,老师一讲到底或者一问到底,学生完全受老师摆布。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基础,所以教师必须从神圣的讲台上走下来,变讲台为生活和表演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教师和学生互相进行情感的交流,从而建立新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带着情感走向学生。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情感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形成某种特定的课堂心理气氛。“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处在许多双眼睛的最严格的监督之下”“天地间再没有什么东西比孩子的眼睛更精细,更加敏捷,对于心理上各种变化更富于敏感的了”(加里宁)。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就是一个充满激情的演员,讲台应该是自己的舞台,除了讲以外,更应该有情感。

当然,学生不光是观众,他们也可以走上这个舞台,将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将自己的理解演出来。例如:我在教《花瓣飘香》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在自读讨论的基础上,将文章故事在课堂上表演出来,以演代讲。这样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能力,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

文学是充满人文性的,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将课文中的场景搬进教室,呈现在大家的眼前,这本身也是一种理解,是一种再创造,而且又充满了童趣,何必都要老师讲呢?

二、变信息单向传输为多维合作交流

交往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需要,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需要,培养和锻炼学生的交往能力,有助于帮助学生克服孤独感和羞怯感,形成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能为走上社会“合群”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巴班斯基曾说过:“这种形式(分组合作形式)要求暂时把全班分为若干个小组,共同地解决一定的任务,这一工作形式优于全班形式,它能保证照顾到学生的不同需要,能为学生的合作活动和相互监督开辟较大的天地。”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班级授课的同时,可以灵活运用同桌讨论、小组讨论等形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解决不同难度的问题。在学生讨论的同时,教师可以随机加入到某个小组中,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参与其中。例如:进行言语交际时,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上台说。为了有更多的练习交际的机会,完全可以采用把全班学生分解成几个小组练说的方法。这样既照顾到每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又可以发挥学生的监督作用。

合作学习使学生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加强了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活动的展开和整和的过程。

三、变学科封闭为多学科整合

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任。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或是刻画了生动的人物形象,或是抒发了真挚的感情,或是描绘了优美的风景画……诚挚的人情、人性尽在其中。从这个角度说,语文是美的。

不过在语文课堂中,我们仍可以借助其他艺术课程,如:音乐、美术等帮助学生感悟语言、感悟语境。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教《蒲公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花托,先给学生出示蒲公英的图片,让他们绘画蒲公英,然后看图理解花托,这比语言描述要清楚,而且又形象,符合学生的心里特点和理解能力。又如:在教古诗《山行》,我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根据诗提供的景物作画,重现作者所见景物,学生兴趣浓厚……事实证明在语文课堂中借助其他学科的长处,多学科整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与积极性。

四、变教室小天地为社会大课堂

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曾指出:“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这就说明注重理性传授是不对的,教育要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感悟、内省。

课堂固然是我们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教育阵地。但除了课堂以外,我们更有广阔的社会生活空间。实践性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为目标,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实践模式。上语文课有些时候可以走出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例如:我在教《口语交际:学校绿化情况》时,就带领学生边走边看边说,让学生充当导游,有声有色地介绍学校花木位置、特点等情况。学生兴趣盎然。在课堂上,学生观察、思索、交流,思维处于活跃状态,40分钟显得是那么短促,当下课钟声响起时,学生满是惊奇。这种课堂氛围,在有形的课堂中是无法达到的,是上课但又不觉得在上课,减少了学生的心理压力。

五、变单向评价为多向评价

传统教学的课堂中,总是大多由老师实施评价。为什么评价权只在老师的手中呢?因为我们注重的是教师的权威。这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没有坚持平等性的原则。教师应该评价学生,学生也有权利评价教师,学生也可以进行相互评价。这样的课堂才是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

学生身上蕴含着巨大的潜力,不是他们不会说,而是他们不敢说。怎样让他们把自己想的说出来呢?教师应该把评价的权利交给他们。例如:我在上课时,当学生讲完、演完后,我总有意识地问问学生:“他说(演)得怎样?有什么优点?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可以怎样改?”启发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避免老师包办评价权。

21世纪的教育是开放、创新的教育。新世纪的教师不仅应该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教给学生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怎样创新。而文学本身就充满了生命力,阅读也是对文学作品的再创造。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语文教师应该带着饱满的热情与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一起,共同构建富于生机的多彩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这样的语文课才是学生最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