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古典乐如何走进盲童的心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古典乐如何走进盲童的心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古典音乐有着很高的艺术性,是音乐艺术的经典,是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积淀,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藏。怎样让古典音乐走进盲童心田是一个值得重视、值得研究的课题。从事盲教的园丁应该尝试多种方法来进行盲童心灵的滋润、多用听觉效果、简练的肢体语言达到盲缺陷的补偿,塑造出高素质、自信、自立的新时代新人。

一、创设情境

由于盲童存在视觉障碍,无法感受丰富多彩的世界,只有通过触觉、听觉才能获得知识。由于获得知识的渠道较为单一,因此盲童的情感发展也略落后于正常的儿童。由于盲童的视觉缺陷,因此通过听觉代偿功能,不断强化听觉,也可能在某一方面优于正常儿童。音乐作为一门得天独厚的听觉艺术,可帮助盲童更好地认识自我,并了解正常人的思维与习惯,获得能力的提升。音乐具有愉悦性、形象性、情感性三大基本特征,在音的运动和结构中,人们感受美、认知美、享受美。例如,在第二单元(进行曲)介绍柴可夫斯基的《进行曲》,老师先给学生们讲一个“圣诞之夜”的故事,请学生围绕着圣诞树听着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的选段《进行曲》并按照进行曲的节奏踮起脚尖踏步。老师将圣诞树上的小挂件分发给学生、可以两三人一个组合按节奏做简单的律动和舞蹈。在活动中,老师将“进行曲”、“芭蕾舞剧”这两种艺术形式介绍给学生,从而升华古典乐在学生心中的位置。进行曲常用来作为集体行进时的歌曲,以统一行进者的步伐与激发他们的情绪。让学生们体会到音乐的美感,欣赏、体现、创造音乐美,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二、刺激听觉能力

由于音乐的特殊性,其旋律起伏不同、节奏长短不同,各种乐器的音色组合在一起,通过力度与速度的变化、对比等,提升审美主体的辨别能力。这样,通过学习古典乐,为盲童提供了一个更好的锻炼听力的机会;通过培养盲童的听力开始,提升整体听觉能力,进而激发盲童潜能。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引导盲童强化练耳教学,适当增大欣赏教学的比重。培养盲童的音乐感知力,主要是节奏感与音高感,这也是古典乐教学的重点之一。对于特殊学校来说,盲童往往对节奏、音高等缺乏反应能力,但是经大量教学实践表明,盲童的听觉潜力非常大,而音乐正是挖掘这种潜力的重要工具与主要途径,当盲童对音乐产生兴趣,就会在音乐的审美教育中获得注意的持久性,再加上音乐可刺激声音,这些都推动了盲童听觉能力的发展。

三、引导赏析

对于特殊教育来说,主要教育目标在于缩小残疾人和普通人之间的距离,帮助盲童立足社会,加强与社会的交流与合作。因此,在盲童教育中,应将他们置身于大环境,突破传统的“隔离式”教育方法,逐渐将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融为一体。因此,让盲童适当地与同龄人交流,获得更多机会与经验,音乐活动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工具。对于盲童来说,学习音乐的能力并不弱于正常孩子,甚至能力更强、更加敏锐,通过古典乐,感受正常的世界,获得心灵的启迪,可让盲童重新找回自信,发挥人生价值。

四、鼓励性评价

在古典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准确、客观、公正地评价是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经音乐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提高音乐能力是开展音乐教学的关键所在,予以学生正面评价,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鼓励性评价,也会提高盲童的信心,让他们备受鼓舞,既可激发音乐潜能,也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树立身残志坚的坚韧品质。由于盲童已经失去了视觉,他们在身体动作方面的能力与协调力远远不及正常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障碍。

例如:在器乐演奏课中,学习初中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华夏古韵》、《阳关三叠》(第二课时):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唱了歌曲《阳关三叠》。今天我们来分小组按照《阳关三叠》唐朝诗人王维的“送别”名篇《送元二使安西》为歌词的古代艺术歌曲主题创编音乐剧:小组a场景:同学二人对坐,捧杯吟诗;旁边一个学生用“箫”吹奏《阳关三叠》。表现了一种真挚的友情。小组b场景:四五个女生站成一排,轻轻摇摆双臂;两同学捧杯以饮料代替美酒,促膝交谈。通过合作参与创编《阳关三叠》的音乐情景剧,引导学生自我思考古曲深层次的韵律,从中感受我国优秀文化的底蕴。

但是由于盲童无法直接掌握“箫”的演奏要领,这就需要教师予以鼓励,并传授演奏方法,让他们通过科学、认真地训练,达到正常儿童的演奏水平,甚至表现出超常的能力,同时教师向学生们介绍盲人音乐家的奋斗历史,帮助盲童树立音乐信心。另外,教师还要鼓励盲童充分发挥自身的触觉和听觉优势,争取获得更多音乐成果。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盲人学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