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佛山市南海区红沙高新产业基地配套道路受损原因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佛山市南海区红沙高新产业基地配套道路受损原因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以工程实际问题,结合工程地质情况,分析道路受损原因,为相似工程的施工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道路受损软弱土层大面积回填

中图分类号: U41 文献标识码: A

工程概况

红沙高新产业基地配套道路一期工程包含一号路和二号路,道路工程全线按照设计速度40km/h城市主干道标准设计,道路工程全线总长5.996km,具体情况如下:一号路起于虹岭路一汽大众汽车规划主机厂西侧,路线呈南北走向,沿罗扒岗涌向北延伸,终于罗扒岗涌与大榄涌交界处,路线全长1.248km 、双向4 车道,宽26m ;二号路东段采用分离式路基,路线起于111乡道连接线交叉口,沿规划的大榄涌一河两岸布线,呈东西走向,下穿佛山一环跨大榄涌桥后,继续沿大榄涌向西延伸,终于罗扒岗涌与大榄涌交汇处,采用双向4 车道、分离式路基宽30m,其中南线全长1.923km,北线全长1.914km;二号路西段东起于扒岗涌与大榄涌交汇处,沿大榄涌南岸向西延伸,终于规划本田路,双向4车道,宽30m。道路于2013年2月份基本修筑完成,但由于绿化、路灯等未完成,故暂时没通车。2013年3月份,道路边堆土,经历几次降雨后,二号路局部路段(2DNK0+057~2DNK0+175、2DNK0+268~2DNK0+360、2DBK0+241~2DBK0+369、2DNK0+676~2DNK0+900)相继出现了道路开裂、河边挡土墙倾斜等损坏现象,裂缝宽度达30cm,人行道局部沉降达15cm。

工程地质特征

道路受损后,进行地质勘察,场内的岩土层主要由第四系填筑土层(Qme)、第四系冲积层(Qal)及古近系(E)基岩土层,详细情况如下(见表1):

表1各受损路段岩土层列表

⑴填筑土:层厚2~4.5m,土层呈灰色,红褐色,稍湿~饱和,已压实,均为新近填土,2DNK0+676~2DNK0+900现已开挖至高程0.8m处,主要由碎石米组成,其下为粘性土夹砂。其他路段顶部一般都有约40cm的沥青砼面层,其下是人工回填的粘性土夹砂。

⑵淤泥质土:层厚3~9.5m,土层呈深灰色、灰黑色,饱和,流塑,含较多腐殖质,质软,味臭。

⑶粉质粘土:层厚4.6~6.5m,土层呈灰黄色、黄棕色,饱和,可塑,含较多砂砾,粘性较差。

⑷粉砂:层厚2.2m,土层呈灰白色,饱和,松散-稍密,含大量细粒土及少量细砂,分选性较差。

⑸中砂、砾砂:层厚2.1~4.0m,土层呈灰黄色、黄棕色,饱和,砾砂密实,中砂松散-稍密,含大量细粒土,分选性较差。

⑹淤泥质土:层厚7.0m,土层呈深灰色、灰黑色,饱和,流塑,质软,局部稍固结。

⑺粉质粘土:层厚2.5m,土层呈青灰色,饱和,软-可塑,顶部含较多砂,粘性较差,底部很粘。

⑻强风化岩:揭示层厚1.5~6.9m,岩石呈红褐色,岩性主要为泥岩,局部夹粉砂质泥岩,岩质松软,原岩风化剧烈,岩芯呈半岩半土状,吸水软化。

⑼中风化岩:揭示层厚2.1~3.4m,岩石呈红褐色,灰色,青灰色,岩性主要为泥岩,局部夹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细砂岩等,岩质较软,泥岩呈薄-中厚层状,裂隙稍发育,岩芯呈柱状,局部机械破碎呈碎块状。风化不均,中间往往夹强风化岩。

水文地质概况

场区所在区域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温暖潮湿,春夏多雨,秋冬干旱,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位埋深在0.40米至2.50m之间。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冲淤积层中赋存的孔隙水,含水层主要有第⑴层填土层和第⑷、⑸层砂层,第⑴层属孔隙潜水;第⑷、⑸层砂层属第四系孔隙水,厚度较大,连续性较好,含水量较丰富,其上覆盖有一定厚度的相对隔水层,具一定的承压性。

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及附近河涌的侧向补给,排泄以蒸发和向河涌渗流为主。场地地下水位于Ⅱ类环境中,渗透等级为A类。

道路受损原因分析

1、受损路段,河涌整治时,局部改道,因此该段路基座落在原河道滩地或河道上,第⑵层淤泥质土厚度大,路堤填高约3m,虽然路基下为CFG桩复合地基,但沿侧大面积场地填土时,没有对厚层的淤泥软弱地基做进一步的加固处理,淤泥质土层的抗剪能力没有得到改善,高位填土使软弱土层向四周挤压,产生水平推力和部分隆起力,使淤泥质土层产生滑移变形,进而导致道路损坏。

2、降雨加大了路侧场地填土的比重,土体的正向压力加速了对路基的水平推力和隆起。同时降雨使地下水位上升,降低了路基土的有效应力。

3、河涌整治工程中,河底清淤,亦加速了路堤的移动。

总之,道路在降雨、河涌清淤、软弱路基、及大面积堆土等各不利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出现了开裂、错位损坏。

处理建议

对已毁路段采用适当的固路护堤措施,对损坏道路路基及其相邻段的淤泥质土层做深层加固、固结处理,对路侧的建筑物及其地基处理应有一定的保护路堤措施,同时加强对软基进行综合监测,以服务于后续的工程施工。

结束语

对于本工程,如果仔细研读了地质资料,提前做好相关排水措施,并且不在雨期大面积回填填土,道路就不会受到损坏。

对于类似道路工程,设计方应根据地质资料,结合工程场地地形及场地周边情况,合理经济设计,地质条件、施工条件复杂时,同时还应根据施工方现场返回的资料、数据,及时做出合理的变更,做到信息化设计。而施工方在现场,应时时留意天气、场地周边情况,及时反应问题,提前消除各种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