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杜威理论指导的教材编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杜威理论指导的教材编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针对教材编写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杜威的“从做中学”、教材和教学方法的统一以及教材心理化等理论指导下,编写了《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实验教程》,在大专士官学员中使用该教材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 杜威 教材 从做中学 教材心理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8.030

Teaching Material Compilation Guided by Dewey's Theory

LIU Juming, CHEN Li

(Air Force Early Warning Academy, Wuhan , Hubei, 430019)

Abstract Aiming at some problems of teaching material compilation,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Experiment Textbook is compiled under instruction of Dewey’s Theory of learning by doing, unifica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 and teaching method and psychologiza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

Key words Dewey; teaching material; learning by doing; psychologiza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

1 教材编写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对教材有着种种的误解,从教材内容上看,针对任职教育的大专教材,还一度停留在以“知识为中心”的阶段,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从做中学”的理念,忽略学生的现有经验、兴趣取向,也缺乏有明确目的指向的主动作业,缺乏真实情境的构建。从教材和教学方法的关系上看,教材一度被认为是和教学方法不相关的。长期以来,倾向于用外在的方法使学生对教材感兴趣,而并不是从教材本身出发,使得教材本身就成为令人感兴趣的,教材成了独立于教学方法之外的材料,忽略了教学方法不仅体现如何安排教学,还体现在如何安排和编写教材。教材心理化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实现,教材中很少看到与学生现有的生活和已有的经验相契合的内容,很少包含令学生感兴趣的内容,①教材成了教师说教的工具、空洞无味的表达,缺乏刺激学生、引起学生兴趣的情境。教师按照教材内容组织教学、传授知识,教材更多地体现给教师用的“教材”,而不是给学生用的“学材”。教材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在更大程度上,教材的编写、使用等都烙上了以教师为中心的烙印。教材的编写更多地是按照教者的思维逻辑按照在他们看来更为科学的更富有逻辑性的知识体系来组织的,但是对于知识能力以及认知水平不及教师的学生而言,这种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的教材并没有照顾到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教材的心理化的实现还需要很多努力。

杜威是对世界教育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家,杜威提出了许多教育理论,并对教材有专门的论述,他强调“从做中学”,提出了“教材应和教学方法相统一”、“教材应该心理化”、这些思想的提出仍然对当今教材的编写起着重要的作用,对目前教材编写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仍有较强的针对性,在杜威理论指导下,针对大专士官学员编写了《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实验教程》,希望从中探索出教材编写的新路子。

2 “从做中学”的理念指导教材编写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实验教程是大专士官学员的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目标是提高学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够正确使用计算机解决生活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从做中学”可能对于传统的学科课程是不适应的,对于高等程度的教学对象也是不适应的,但是对于大专士官学员本身基础较弱、抽象思维能力较差、更乐于形象思维、动手能力较强的特点而言,“从做中学”是非常合适的。学员自身的特点以及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本身的特点使“从做中学”理论指导《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实验教程》编写是合理的选择。

从做中学是和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契合的。杜威认为,要实现从做中学,是离不开有事情可做的,而且还应当具有能引起兴趣的事情的情境。杜威强调,课程的活力是“通过给儿童一个充满了要做的有趣的事的环境来达到的”,要给儿童做事的机会以及更多的实际材料。有目的的“活动”或“实验作业”是实施“从做中学”的载体,在教材编写中,始终围绕这这点展开。教材在每一章中给出了若干个实验,每个实验又给出了若干个实验任务,以实验素材为依托、实验任务为驱动,将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实际应用技能完美地结合起来。力求从具体的实例出发,完成从具体内容到抽象知识的获得,力求通过实验任务下达的形式让学员明确所要从事的一项活动,而这项活动是一个有明确目的的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和效果通常会通过一个效果文件来展现。通过明确具体的实习任务,把学习的内容和一个有目的的从事的活动联系了起来,让学员产生了做下去的冲动和兴趣。如编写WORD中图文混排内容,如图1所示,要求在实验素材的基础上完成相应的操作,实验素材是只有文字的一个Word文档和若干需要的图片文件,实现了“从做中学”的素材依托,实验素材在实验前以电子文件的形式发给学员。本次实验的几个具体的实验任务,实验任务描述中遵循了描述要“做什么”的思想,力求实验任务明确而具体,便于学员根据要求进行操作,从而完成了让学员“有事情做”,要求做的“事情”是清晰而明确的,是相关知识实例化和具体化的反映。要求在实验素材的基础上完成相应的操作,实验内容把“做什么”具体化,不是笼统地说实验内容是插入一个图片,进行图文混排,插入什么样的图片,进行什么样具体的图文混排,在什么样的实验素材基础上进行,都做了具体的说明。在原来没有编写该教材之前,在学员实习的时候,仅仅给学员布置把讲过的图文混排的所有知识点在计算机上练习一下。学员往往无从着手,有的学员觉得无事可做,浏览起了网页,甚至有的还看电影。缺乏“事情”可做,没有做“事情”的资料和情境,导致学员无法在“做”中体验和学习技能。当我们在杜威的“从做中学”理念指导下编写了《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实验教程》以后,这种情况得到了大大的改善,学员实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促进,有的学员在课间休息时也在抓紧时间完成作业,上机看网页、看电影的现象得到了杜绝。实习作业不再是教员强加给学员完成的任务,而是学员主动完成的,学员从主动作业中获得技能。

3 谋求教材和教学方法的统一

在教材和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上,杜威也专门做过论述,他指出把两者分割开来是非常错误的,教材和方法应该是统一的,方法从来不是脱离教材之外的东西。教材是教学方法的依托,教学方法是在教材的基础上实现的,教学方法则是研究如何更好地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容易为学员所接受和掌握。谋求教材和教学方法的统一为教材的编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意味着编写教材时,不能仅仅局限于编写教材本身,而必须同时关注到使用教材的人(不仅是教员,更重要的是学员),关注到更适合学员的教学方法在教材中的体现。在一些给大专士官学员用的教材中,可以看到教材编写中和教学方法割裂开来的一些弊病。例如,有的《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教材编写中,在关于OFFICE相关章节的编写中,把操作点进行空洞的讲解,没有结合一个学员感兴趣的案例进行,所选的相关操作的素材也是支离破碎、以点为出发点的,相关操作和案例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学员学习以后几乎没有什么印象,学员表示看不懂教材,学员问教员如何看懂教材的方法,学员看不懂教材也导致了学员课前和课后根本不看教材,教材成了一种摆设。教员上课也不会按照教材编写的结构和顺序进行讲解,按着另外的一套更能让学员接受的教学方法来教学,教材和教学之间形成了两张皮。根本的原因出现在教学的编写上,如果教材的编写不能谋求和教学方法的统一,在编写过程中不考虑如何讲授所涉及的教学内容,教学和教材相割裂也就不足为怪了。我们希望教材更好地为教学所用,发挥它最大的效用。就不得不反思在教材的编写中注重和合适的教学方法的融合。

在《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实验教程》的编写中,以杜威的“五步思维方法”为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材中得以体现。杜威的五步教学法主要包括:第一,给学员准备真实的情境。这个情境应该和学员的现有的经验有关联。在教材的编写中,就为学员提供了若干个真实的情境,以实验内容的方式呈现给学员,例如,假如你需要对你队的学员成绩做相关统计,你该如何完成?情境和学员的现有的生活经验相关联,更有助于学员对在真实情境下完成相关的任务产生兴趣。第二,在特定情境下会有相关的问题需要解决,问题的产生能够刺激学员的思维,引起学员解决相关问题的兴趣,使他们远离只习惯教员“喂”知识的思维惰性,真正开动大脑机器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实验内容部分给出了在特定情境下的每个具体的实验任务,完成实验任务就是要解决每个问题。每个问题都有非常明确清晰的表述,学员能清楚地知道自己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实验任务的设计在教材编写中起着引领的作用。第三,为了解决问题,需要占有必要的知识,对问题进行仔细的观察,从占有的必要的知识中,寻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教材编写中,不仅设计出了问题,还给给出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在实验课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可通过教员的讲解到达必要的解决问题的知识储备。第四,学员需要从已经获得的知识储备中,结合一个个真实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通过自主的思考,建立起知识和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加以实施。教材编写在这方面也给予了充分的考虑,教材实验内容部分同时要求学员从自己已有的知识中找到实验内容要求的操作方法和步骤。第五,从知识储备中得到的操作步骤和方法,还需要得到检验。《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实验教程》,正是学员在实习过程中使用的教材,当布置了实验任务后,学员就按照教材给出的实验任务,进行相应的实验,谋求问题的解决。教员在一旁只是引导而答疑解惑,学员通过实践不断地反复检验,探究问题的正确解决方法,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会检验到原来自己从知识储备中获得的操作方法和步骤是否正确,在实验过程中经过不断反思和改正,直至问题的解决。对于教材而言,给出了问题解决案例完成后的效果文件,便于学员更直观地检验和反思自己的操作实施是否正确,在教材编写中有“实验指导”部分,给出了操作步骤,学员也从中可检验自己操作方法和步骤是否正确。从中可以看出,教材的编写紧紧围绕着教学方法展开,使教材和教法二位一体,教材结合教学方法编写,教学方法依托于教材而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教材和教学融为了一体。

4 教材心理化的实现

杜威认为教材的内容应该符合学员的已有的经验,反对把在知识和能力水平上处于更高层次的教员的经验强加给学员,也就是说在教材的编制过程中,教材要心理化。长期以来,教材的编写一般采用严格的逻辑顺序,把教材组织成看似结构严谨的体系形式。针对不同层次学员的教材都采取了相似的结构和形式,只是随着学员层次的降低,把教材内容做了删减而已,在貌似结构严谨的形式下,却有支离破碎的不符合不同层次学员心理接受水平和规律的知识的混乱拼接。对于大专士官学员使用的教材而言,尤其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存在,因为,他们的心理认知、思维能力和以往的经验都比较缺乏,编制的教材,就要跳出原来的教材的理念,认为教材是用于教的素材,主要是为教员准备的。新的教材理念应该是教材不仅是教的材料,更是学的材料(学材),教材不仅是为教员准备的,更是为学员准备的。从学员的心理认知水平和特点出发,实现教材的心理化。教材应该体现以学员为中心,在编制教材时候,要考虑到学员的认知能力水平、现有的经验,注重心理顺序,但也要兼顾到逻辑顺序,力求心理顺序和逻辑顺序的统一。

杜威批判了教材内容本身没有令人感兴趣的,而通过外部的手段和方法强迫学员感兴趣的做法。杜威认为教材内容本身应该包含有令人感兴趣的因素,只有一个人有兴趣,才是学习知识和技能的终极动力所在。该思想的提出,体现了以学员为中心的教学内容组织原则。在如何能够引起学员兴趣的问题上,杜威认为真正的兴趣来自学习的内容和一个有目的的从事的活动联系起来。在编写《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实验教程》时,首先要寻找让学员感兴趣的内容,寻求与目前学员的能力有关联的部分,创建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实验作业。

将学员感兴趣的内容引入教材之中,编写教材时,以“学员为中心”,站在学员的角度上编写更适合学员学习的“学材”。比如在《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实验教程》EXCEL公式和函数部分内容的编写中,给出了素材“办公软件技能比武成绩表.xls”,给出了每个人的基本情况和考试成绩,要求计算每个人的“总分”、“排名”、“获奖等级”,每门成绩“大于90分的学员个数”。获奖等级中规定“第1名为一等奖,第2~4名为二等奖,第5~9名为三等奖,其余为鼓励奖”。情境假定学员作为课代表负责这个问题的解决。把学员置身于真实而熟悉的情境中,引起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把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融入了感兴趣的问题中,把符合逻辑顺序的函数内容SUM、AVERAGE、RANK、IF和COUNTIF函数的掌握和使用还和学员的心理顺序实现了统一。

教材编写要注重教材的可读性,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说明操作的方法和步骤,对图中应该重点引起注意的地方强调和标注起来。学员一眼就能抓住核心和关键,使得教材易于阅读和理解。大专学员在阅读教材的时候,一般不是很喜欢阅读文字的部分,图相对于文字更能抓住他们的阅读兴趣,因此文字尽量简洁明了,能用图说明问题的地方就不用文字。

教材内容的组织按照具体到抽象的原则,从简单具体的例子出发总结出一般的抽象的结论,如在Excel函数的使用部分,一个具体的例子出发,学习每个函数的使用方法,然后在总结出这个函数的一般使用形式。以符合学员的认知规律的原则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注重教材内容的横向和纵向的联系,由一个基础问题逐渐引出更深层的问题。

5 结束语

教材建设是教学活动中的非常重要的一环,但也存在着注重教员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的呈现,而忽视教材编写质量的不良倾向,在教材编写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在杜威理论指导下,编写了适用于大专士官学员的《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实验教程》,着重体现了“从做中学”的理念;在教材编写中谋求教学方法和教材的统一,教学方法不再是脱离了教材的教员外在使用的方法,而成为了教材编写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材不是教员专用的,它更是学材,教材心理化的实现的关键是以学员为中心,考虑学员的认知和心理接受水平,考虑能引起学员兴趣的内容,考虑符合认知心理的教材内容的组织安排等。目前,《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实验教程》已经在大专士官学员中使用,获得了很好的效果,普遍提升了学员计算机动手操作实践能力。

注释

① 杜威说,真正的兴趣只是意味着人已经投身于其中的、或发觉自己已身在其中的某一行动过程,因而他与那个过程成功地进行中所包括的任何对象和技巧是融为一体的.

参考文献

[1] 约翰.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赵祥麟,任钟印,吴志宏,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 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 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4] 张建桥.杜威的教材心理化理论述评[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3.15(1):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