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研究型教学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研究型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教师重视。浙江大学是一所研究型大学,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过程的做法,导致教学模式的变革,这有别于填鸭式、灌输式、照本宣科的旧方式。本文探讨了研究型教学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 研究型教学;问题;科研训练;教材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
研究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的重点在于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根据学习到的知识去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教学”与“研究”结合起来,用研究的意识、思维、视角、观点、方法,改造传统的教学模式,或者说给教学注入研究的“元素”,就形成了研究型教学。
一、研究型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建构知识,培养能力,达到“教学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过于强调教师的教,轻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会使得大多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足,不利于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唯一
1.通讯作者:汪国军(1972-),浙江人,浙江大学高级讲师,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代数学、数学教育。
2.资助项目:浙江大学2013年度本科教学方法改革研究项目(No.Q7)和浙江省教育厅2012年度科研计划项目(No.Y201224566)。
平台,围绕书本知识满堂灌,忽视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中国中小学传统的教育模式搞题海战术,导致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惯性使然,大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向中学靠拢,使得中国的大学难以培养学生成长为有独立思想和视野的社会人。教学管理“一刀切”,学生被动学(忽视学生的“鲜活个性”),被要求全盘接受教师和教科书所教的东西,主要起着“拷贝”功能。不管“拷贝”内容如何,只是机械被动接受,根本没有创新思维。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取得学位,结果是导致学生厌学、逃避学习等,没有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研究型教学围绕问题开展教学。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出发点,也是一切知识的起点。哈佛大学的名言是“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让人不断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善于提问,抓住时机启发学生思维。在问题的构思上必须精心设计,做到既要使学生以现有的知识水平无法轻易回答问题,又对课堂教学有实际意义。学生在这样一个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构建起扎实而灵活的知识基础,锻炼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和技巧,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二、研究型教学中教师要实现“三个转变”
本科生阶段要实施创新教育。“本科生阶段打基础,研究生阶段搞创新”是脱离时代要求的旧教学理念。 大学教学方法改革目标是实现三个转变: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以课堂为主向课内外结合转变;以结果评价为主向以结果和过程评价结合转变。解决教师满堂灌的问题,解决过分重课堂的问题,解决过分重分数的问题。让大学课堂与中学有质的不同。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把课堂的主角还给学生,教师起着“主持人”的角色。注重“移动学习”,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浙江大学网络资源。通过网络,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开展学习。
三、研究型教学要重视知识的生成
教师有三个问题值得思考:教学生该学什么?教学生如何学习?教学生如何自己判断和评价?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知识的“前村后店”、“左邻右舍”,追溯前人分析问题经历的曲折和错误,领略前人发现知识的心路历程,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体验前人发现知识的过程,以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要教知识,更要教知识的生成,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教学中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
作为大学数学基础课的主讲教师,我们在教学内容上保留我国传统的重归纳、演绎、推理的基础上,要更注重概念实际背景的分析与教学和知识的内涵、外延。许多定理的结论与条件用启发式、创设情景法的方式进行分析,定理的分析比证明过程更重要,更值得教师下功夫。
四、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 (SRTP)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是根据浙江大学建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本科人才培养新体系的要求,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通过组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课题研究和探索,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手段,培养大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浙江大学本科生开展科研训练已有10余年,学校从1998年首期设立校院二级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 (SRTP)至今,已拓展成为省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和新苗计划以及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从而构建了学校本科生“三级”科研训练新体系,为本科生参加科研项目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训练平台。
教师须根据学科发展精选SRTP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文献调研和科学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及时发现课题需克服的问题、关键点,使学生开放性思考、提出创新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为今后从事研究奠定基础。
五、编写研究型教材
为实施研究型教学模式,必须将该门课的学科前沿、发展动态、热门问题等纳入教材,所以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研究型教材。一些教师在编写教材时闭门造车,不深入研究,只是在不同教材中互相抄袭,例子变为习题,前后章节次序调整一下,教材内容永远跳不出已有教材的束缚,不但不能反映学科前沿,甚至连原来教材的体系都不如。研究型教材必须与学科发展相联系,必须反映学科前沿和当前研究的热点。
针对浙江大学理学院大类招生制度的建立,由于培养模式的改变,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大范围覆盖学生类别,我们编写了适合大类招生需求的《高等代数》教材,通过增加选读内容提高难度、融入前沿问题。该教材适合所有大类招生的高校,值得推广。
教师在上课时要因材施教,课堂教学既要有活跃的形式,更要有实在的内涵。教师要立足教材,从教材出发,引导学生关注课本外的学习资源,让教材成为链接其他资源的纽带。
六、教学反思
教师在每一次课后、每章结束后、每学期结束后,都应该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通过教学反思,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才会得到较大发展,才会进一步升华,不至于原地踏步。现实中,很多教师上完课后,就把课堂教学抛之脑后,很少将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以及改进措施及时记录下来形成自己的教学感悟。
参考文献:
[1] 黄正达,李方,温道伟,汪国军.高等代数(上册)[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2] 李方,黄正达,温道伟,汪国军.高等代数(下册)[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