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胆固醇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性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胆固醇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性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与血压、ALT、AST、血糖、血尿酸、尿素氮、肌酐水平,体重及体重指数、脂肪肝发生率的关系。 方法 收集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高胆固醇血症患者430例以及胆固醇正常者100例,抽血检测其血脂代谢水平(TG、TC、LDL、HDL)以及ALT、AST、血糖、血尿酸、尿素氮、肌酐水平和B超检出脂肪肝的水平,同时测量体重及体重指数,并测量血压。 结果 与胆固醇正常的体检者相比,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AST、血尿酸、肌酐水平及脂肪肝患病率、体重及体重指数、血压明显高于正常者,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高胆固醇与体重指数、血压、脂肪肝、ALT、血尿酸、血尿素氮呈正相关。

[关键词] 高胆固醇;血压;体重指数;脂肪肝;ALT;血尿酸;尿素氮

[中图分类号] R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1(b)-0007-02

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病理学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三大主要危险因素之一[1]387-389。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高血压往往与血脂代谢紊乱、糖尿病、吸烟等因素同时并存[2]。新近的研究表明,高血压可能是血脂代谢紊乱和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笔者以在本院进行体检的人群为研究对象,对高胆固醇与血压、脂肪肝、ALT、AST、血糖、血尿酸、尿素氮、肌酐、体重、体重指数等的关系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表法选择2011年1~10月在本院体检并明确诊断为高胆固醇血症者430例(主要以LDL-C升高为主,可伴有或无TG、TC升高,HDL-C降低),其中,男291例,年龄23~67岁,平均(44.77±9.02)岁;女性139例,年龄29~76岁,平均(48.41±12.27)岁。另外选取100例胆固醇正常者(包括TG、HDL-C结果在正常范围),平均年龄(47.61±14.75)岁,男、女各50例作为对照组。

1.2 血液的检查方法

受检者在禁食12~14 h后,次日清晨8:00~9:00点抽取6 mL静脉血,取血清用于检测人体代谢产物:在本院检验科采用美国LX20贝克曼自动生化分析仪直接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血尿酸、尿素氮、肌酐、ALT、AST的含量。血脂异常用的诊断标准,按照中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中制定的标准:血清TC>5.72 mmol/L者为高胆固醇血症,TG>1.7 mmoL/L者为高甘油三酯血症,LDL>4.0 mmol/L,HDL6.11 mmol/L、血尿酸(UA)>139 μmol/L、尿素氮(BUN)>7.14 mmol/L、肌酐(CRTAT)>133 μmol/L、ALT>46 U/L、AST>46 U/L为异常。

1.3 脂肪肝的诊断

脂肪肝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影像学中主要有实时B超、CT、MRI和肝动脉血管造影。鉴于B超检查具有简便、价廉及无创伤和危害的优点,目前已作为诊断脂肪肝和监测其发展过程的首选方法,并用于人群脂肪肝发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3]。因此脂肪肝的诊断以本院B超诊断为标准。体重指数以中国人的正常体指数为参考:19~24 kg/m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2003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者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构成比用卡方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30例高胆固醇患者中,轻度脂肪肝229例,中度脂肪肝10例,重度脂肪肝6例,脂肪肝比率为57%。100例对照组中轻度脂肪肝32例,中度脂肪肝1例,脂肪肝比率为33%。

不同人群的ALT、AST、血糖、尿酸、尿素氮、肌酐、体重指数、血压水平、脂肪肝情况比较:与对照组相比,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ALT、尿酸、尿素氮、体重指数、血压水平,脂肪肝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脂肪肝比率与对照组比较,P <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血糖、AST、肌酐则无明显差别。具体见表1、2。

3 讨论

血脂代谢受内因和外因影响,基因突变/多态性、性别差异和内分泌激素状况是影响血脂水平的内在因素,而生活习惯、饮食成分、饮酒和吸烟等是影响血脂水平的外在因素[1]66-67。

血脂代谢异常是指血清/血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及相关的脂蛋白和载脂蛋白升高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相关的LP和apo降低超过测定值范围。由此可见,血脂代谢异常既有血脂表型升高,也有血脂表型降低。

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尤其是血浆LDL-C及TC水平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呈正相关,经过循证医学资料证实,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形成是多种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吸烟、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性别、年龄等。而其中血脂代谢异常尤其是高胆固醇和(或)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和吸烟是三大主要危险因素。一些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实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和血压存在正相关。高龄、吸烟、糖尿病、TC、LDL-C水平明显升高患者易引起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4]。血浆LDL-C、TC通过已被损伤的血管壁内膜侵入动脉血管并沉积在动脉内膜下,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与进展的核心环节[1]387-389。Kalid Alrasadi等[5]研究家族性高脂血症患者时主动脉钙化的发生发展情况,笔者认为杂合子患者主动脉钙化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是年龄,反映高脂血症时间负荷的血脂年分数与年龄相比与主动脉钙化有轻度相关,其研究同时发现,纯合子高脂血症患者基础和治疗时的血脂水平也非主动脉钙化的决定因素。一些研究也发现,即使经过治疗血脂水平有所下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得到较好的控制,而主动脉钙化和主动脉瓣狭窄仍然存在进展。同时,近年来采用动脉血管超声、血管内超声、冠状动脉造影或螺旋CT等影像学技术证实,使用调脂药物治疗,特别是他汀类调脂药物强效降低升高的血浆LDL-C、TC,不仅能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还可延缓、阻止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甚至可使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出现不同程度的逆转或消退,从而证实了血脂尤其是LDL-C和TC沉积于动脉血管壁是动脉粥样硬化产生的有利证据。至于降低升高的血浆TG水平或升高HDL-C低下患者的获益度,还没有获得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充分证据。由此可见,降低升高的血浆LDL-C和TC水平是预防、减低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生与进展非常重要的措施。

高脂血症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高危因素,一方面可因血脂增高,造成肝细胞合成三酰甘油增加及在肝细胞内堆积,从而引起肝脂肪变;另一方面,肝脏病患者也可因肝脏脂质代谢障碍发生高脂血症,二者可能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关系[6]。目前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已经成为MS、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重要独立预测因子[7]。

本研究发现,与胆固醇正常的体检者相比,高胆固醇患者的ALT、血尿酸、肌酐水平及脂肪肝患病率、体重及体重指数、血压明显高于正常者,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所得结果和上述的论述比较一致。高胆固醇与体重指数、血压、脂肪肝、ALT、血尿酸、血尿素氮呈正相关。因此治疗高胆固醇,可延缓、阻止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甚至可使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出现不同程度的逆转或消退,还可以降低血压、减少脂肪肝、保护肝功能、肾功能等,利于超重、高血压、脂肪肝等的早期干预和治疗,可保护肝功能、肾功能等,又有助于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非药物的治疗同样重要,甚至不亚于药物疗法,主要包括控制体重、合理饮食、增加运动,戒烟限酒等。

[参考文献]

[1] 迟家敏. 实用血脂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 黄振文,张菲斐. 高血压[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79-80.

[3] 姚光弼. 临床肝脏病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394-396.

[4] 付焕梅.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冠脉病变支数关系的分析[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0,8(1):36-39.

[5] Khalid Alrasadi,Khalid Alwaili,Zuhier Awan,et al. Aortic calcifications in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Potential role of the 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gene[J]. Am Heart J,2009,157:170-176.

[6] 韩英,韩者艺. 高脂血症与肝病[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31(9):668-670.

[7] 高鑫.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与代谢综合征[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31(9):664-667.

(收稿日期:2012-10-09 本文编辑:林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