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适应新课程,探索新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新课程改革如今方兴未艾,各地各校都在研究新课程、适应新课改。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体力量,是新课程的执行者、实践者和研究者,任何一项教学改革缺少教师的参与是不可能成功的。初中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理科课程,肩负着培养、提高广大学生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目标。作为初中科学教师,在实践教学工作中应积极探索适应新课程的新教学策略,为学生多提供生活化的教学素材,多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时间,多提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多提供当今科学前沿的成果或发展趋向,努力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新课程 新策略 科学 教学
一、提供生活化的教学素材
――有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通过对基本科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学习,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问题,了解科学在现代生活和技术中的应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在这个理念的指引下,我们教师在实践科学教学中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科学教学就是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和素材,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科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科学的力量和伟大,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例如,在学习光的传播时,有时光是直线传播的(如舞台灯、探照灯的光柱,太阳、路灯下的影子),有时光又会改变传播方向(如人看斜插在水中的筷子是弯曲的,反光镜、潜望镜等),通过这些生活素材,能抓住学生的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光在传播过程中的现象,从而归纳出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而光从一种透明物质射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会发生折射和反射。
二、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有利于学生科学方法的掌握和科学态度的养成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等方式有助于理解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技能,体验科学过程与方法,理解科学本质,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实际,为学生提供合理的空间和时间,开展适宜的探究性学习。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也是科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组织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的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例如,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研究种子的萌发条件时,就可以大胆地让学生自主探索。
三、提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有利于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总目标,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科学是人类的一种文明,它的内容、思想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科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发挥科学自身的形象性、趣味性、科学性、实用性,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渲染气氛,诱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好奇心。例如,在教学《月球》时,我先让学生课前事先收集相关素材,在上课时我说:“今天我们一起要到月球上去游行,请大家想想,我们应该带些什么物品到月球上去?”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分成小组纷纷讨论。经过设计、交流、探索,各种各样的物品(答案)出来了,各种各样的理由出来了。这节课可以说是在非常轻松又极具挑战性的氛围中进行的,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再如,在教学“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时,我对学生说:“谁有办法知道教室墙壁上的画挂得正还是斜的?”同学们你说他讲,开始讨论、发言、讲理、实践。最后老师也就很自然地引导学生得出了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巧妙地设置疑问,不仅能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热情,而且能使学生产生自己探索的内驱力,这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精神、科学素养。
四、提供当今科技最新成果或发展趋向
――有助于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技术的强大动力,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科学发展观。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更进一步证实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为一门综合性的科学课教师,必须随时收集捕捉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趋向和科技成果(包括重大的发明、创造等),及时地在相关教材中加以介绍。这对学生理解和感悟科学的力量,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从小树立远大志向是有很大帮助的。例如在学习太空知识时,老师可以不时插入如“神舟号”飞船、空间站、空间飞行技术、火星探测器等知识;在学习生命知识时,可以介绍克隆生物技术、人类基因组工程;在学习分子、原子结构时,可以介绍纳米材料技术、原子弹等等。
新课程的改革已经起步,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在不断探索、实践和总结,我们作为新课改的实践者,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和要求,努力适应新课程,开拓新思路,探索新教法,为提高广大学生的科学素养作出一份自己应尽的力量。